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袁靖一行终于踏上了祁州地界。放眼一望,只见原野漠漠,黄土寂寂,虽有山峦无翠色,绿荫影单不成林。村落稀稀疏疏,市镇静立落寞,虽说不上贫脊,但也绝非繁华。到了衙门口一看,房屋倒是古朴庄重,只是年长日久,风吹雨淋,致使漆面斑驳脱落。所喜的是,门外的两棵古松,却是高大挺立,郁郁葱葱,显现出旺盛的勃勃生机。袁靖不在意这些表面的东西,他想起临行前爷爷和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身为父母官,就是为民排忧解难而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朝廷委派之职,也不使家族蒙羞。所以,他心平如水,指挥家人将庭院收拾打扫之后,便安然住下。之后,一面张贴安民告示,一面鼓励所辖居民多提改治建议,只要有益,不论乡绅平民,一律采纳。告示一经贴出,沉寂多年的祁州百姓奔走相告,欢喜若狂。他们没料到,新来的这个官员年纪轻轻,居然如此胸怀大志。一时间,破落的衙门前人来人往,各种意见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袁靖不慌不忙,去劣存精,没有多久,他已将本地情况了然于胸。摸清了情况之后,袁靖便带领大家行动起来。他先组织起了安全护卫队,轮班倒替,日夜巡视,确保百姓安居。随后又建立了清洁队,在保证街道整洁的基础上,监督各家各户、店铺商贩管理好自已门前的卫生,如若违犯,就罚款惩戒。然后将所罚钱款充公,用于所有公职人员资饷。与此通时,针对所在地百姓务农居多,靠天吃饭,没有余钱供子孙上学的问题,袁靖特召集当地乡绅富户于衙门聚会。待各位腆胸凸肚慢悠悠集齐落座之后,袁靖从主位站起,抱拳环揖道:“各位乡亲,袁某自踏入贵地以来,虽是短短半载,但所喜有各位乡绅及百姓支持,才将无序状态稍加改善。常言道:独木不成林。本官虽致力政改,终不若我方百姓齐心协力,方为上策。然,若想百姓参与,没有文化学识终是枉然。学问乃耗费时日之事,远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即可。故本官意欲请诸位绅士集资助学,待我方学子学而有成之际,必将改变乡风陋俗,使贵地声名远播。更何况今日集资之士,不论多寡,本官为其立碑传世。他日学子腾达,面对碑文上善人若许,怎能不感恩戴德,使诸位流芳千古耳。”袁靖一席话刚说完,坐在下面的乡绅便交头接耳谈论起来,有的说:“难得大人心系我方百姓,为子孙后代着想,我等理当支持啊。”
有的说:“惭愧惭愧,我等原是本土居民,却终年只为一已之利而奔波,何曾想的如此长远,愧对后人啊。”于是,各乡绅不管是真正想通也好,趋炎附势也罢,大家纷纷解囊相助。然后建学堂聘私塾,令贫困之子云集一处,勤奋苦读。每当琅琅书声阵阵传来的时侯,辛苦劳作的百姓,脸上无不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
由于袁靖治理有方,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祁州百姓的生活一步步走向富裕。大伙的温饱解决了,连诉讼案件也减少了很多。面对这种民心安泰的局面,百姓无不感念袁大人的大恩大德。街头巷尾,只要一提起他们的父母官,莫不交口称赞。恰逢段小姐生下一女,纯朴的百姓手提鸡蛋,肩背小米,带着各种食物,纷纷前来看望祝贺,以表达他们对袁大人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时间和环境是改变一个人的最好办法。五六年之间,整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袁靖,也在衙门后的田地里学会了种植蔬菜和庄稼。每当公务闲暇之余,他便溜达到这块小菜园里,像一个农民一样,浇水施肥,忙的不亦乐乎。虽说劳作很辛苦,但是当吃到自已亲手种植的蔬菜和粮食后,那种甘甜是以往任何时侯都无法比拟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听邻近的通僚说,他们的顶头上司柴老大人要在秋末的时侯,为自已举办五十大寿。长这么大,袁靖还从来没有给人送过礼,但一想到是自已的上司,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去拜贺。所以,在寿日的那天一大早,袁靖就带领几个亲信,将贺礼装在车上,骑马而去。
将近中午时分,一行人到达了柴府,袁靖将礼单交给办事的总管,礼物也拉到了后院。顶头上司一看袁靖亲自带礼物前来拜贺,高兴的急忙命家人盛情款待。热热闹闹的贺寿宴结束之后,袁靖便带领下属拜辞而去。到了掌灯时分,忙碌了一天的柴大人送走了所有的客人之后,才终于可以歇口气。他命管家把礼单拿来,一个个自已审阅。不看犹可,一看禁不住火冒三丈,拍案而起。只见袁靖送来的贺礼,竟然是自家种的各种瓜菜和粮食。虽说粮食蔬菜新鲜饱记,但锦衣玉食的他何曾瞧得起这些。“袁靖啊袁靖,没想到你居然敢如此轻视老夫。老夫岂能咽下这口恶气,轻饶于你!”“大人,袁靖虽然礼物轻微,但自从上任以来,励精图治,祁州百姓可是对他称赞不绝,口碑颇好啊。”管家站在一侧,提醒着怒气冲冲的主人。“好又怎样”
柴大人瞪了一眼管家,反问道。管家立即低下了头,让揖后退了两步。柴大人丢下礼单,一甩袍袖,忿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