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875章军心士气
第875章军心士气
张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他要当官,然后发财,再娶妻纳几个妾。却不想自己不能中,反而想到了中了以后自己应该如何活。
张方腹中甚为饥饿,又像乞丐一样乞讨到了一顿饭食。作为帝都百姓,其实生活并不容易,不过由于来到邺城定居的人大都非富既贵,这里的就业机会非常多。不想费力可以在城门口或大街等着明显看上去是外乡人的客人,专门为客人介绍邺城的风俗人情或是处理一些事务,这就是像后世的导游和捐客,一天辛苦下来,怎么也能混过温饱,碰到大方的客人还能发笔小钱。
对于肯吃苦能干活的人,自然不愁吃穿。现在邺城的人工费用已经不低了,几乎最次等的跑堂伙计一个月工钱都可以挣到两三千钱,还要包吃包住。
就在张方想要再露宿街头的时候,一个捐客走到张方面前道:“兄弟,看你也很窘迫,我这里一个吃饭的门路,每月包吃包住一千四百钱,干不干?”
张方此时满脑子都是科举考试后应该如何潇洒,哪里听进去这个,他疾声大吼道:“滚,士可杀不可辱,吾乃读书人,特来邺城参加大比,你敢如此轻慢我?”
捐客一听这话,知道得罪不起。别说是他,哪怕是官员现在也不能阻拦考生考试。捐客都是地头蛇,自然分得轻重,虽然不能动手,不妨碍他放言恐吓:“我记住你了,最好你是高中,否则小爷我让你知道花儿为何这样红!”
科举制度其实也无法避免舞弊,只不过科举制度是一种相对而言较公平的制度。这个制度只是比较而言,在南**所谓的寒士和历史上的寒士,其实和平民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所谓的寒只是相对而言,在古代书籍非常贵,以最普通的《论语》而言,即使到了活字印刷术大规模应用之后,每一本书也要卖到五十文以上,以网络普遍的观点,宋朝每文钱大体相当于后世的三块多人民币,这样计算下来,每一本书差不多要三百多块。这样结算下来,根本不是普通农民可以承担的负担。
寒士在古代的定义是指没有特权的中小地主,都是有家有业有田的地主。否则根本无力供应一个贫民百姓读书。真正像张方这样身无寸文又隔夜粮的,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整个魏国这一次科举考试报名人数是七千六百余人,但是这万钱福利,仅仅发出去一千三百余份。一万钱对于张方这种连生活都过不下去的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恩赐,可是对于那些家资亿万的豪族子弟来说,他们实在是丢不起那个,平时他们喝个花酒打赏的都比这个钱多。
弘始二年科举考试,到了二月十八日寅时三刻正式开始。
魏国在邺城要举行将近八千人的科举应试,唯一足够大的地方就是位于邺城西北的弘法寺。这座寺庙是石虎在迁都邺城的时候为佛图澄而兴建的,这座寺庙拥有房屋四百余间,石虎为讨好佛图澄不惜强行拆迁六百余户,大量百姓因为兴建佛寺而被虐待致死。在石虎这个变态的暴君态度的心理作用下,当时后赵整个国家拥有八百九十三座寺庙,僧侣多达三十余万人。信众不计其数。当然这也给后赵灭亡埋下了伏笔。
因为是佛图澄在这时挂单,所以弘法寺的香火极为兴盛,魏国建立后就驱逐了僧侣,这座寺庙就空闲了下来。虽然有十数年没有整修,不过这座寺庙是石虎所建,为了讨好佛图澄,用料和施工都非常尽心,哪怕十多年未修,仍结构完好。冉明派人打扫之后,就像后世科举考试那样临时改造了大量的隔间。这种隔间非常小,平均每一个仅有三四个平方,仅一张矮的床,一张靠着窗户的桌子。
张方也一大早就来到了弘法寺前的广场上,一到寅时二刻,他不禁目瞪口呆,这人也太多了吧,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头,少数也有八千,有可能上万人。这一次魏国总共招收八百多人,恐怕也有十比一了。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要说识字,大部分字都识得,十数年商号官事经历,他的算数水平也不算差,至于经义文章那确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怎么办,怎么办?难道我这次要白跑一趟?”张方原本还在河间有个工作,虽然挣钱不多,却勉强可以混上温饱,可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他可是辞掉了差事,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后路了。
张方要参加这次科举考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冉明在科举考试中会考杂学,削减了经义文章的份额,会被天下儒生抵制。张方看到这一幕,顿时无语问青天“都不要脸啊,都不要脸,说好的抵制科举考试,怎么都来了,真是斯文败类,斯文败类啊!”
王猛看到这么多考生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王猛也知道冉明推出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让儒生感觉异常不满。甚至拿辞官威胁冉明,冉明笑了笑并没有理会这些威胁,当时又有流言传出,儒生会抵制这一次科举。现在读书人十之八九都是儒生,如果儒生抵制科举,或者到时候来了小猫阿狗两三只,那时不仅王猛难看,就连冉明也会成为天下笑柄。
没有想到,事实会是如此情况。
其实对于这事,冉明是非常清楚的。在中国这个以官本位思想熏陶的国度,为了当官,什么都可以放下。在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主刘鋹认为,百官们有家有室,肯定会为子孙考虑,而不会对自己尽忠。只有宦官无儿无女,才能专心对主子忠诚,因此只用宦官。在那个时候,想当南汉国的官就必须自宫,结果无数人为了当官不惜挥刀自宫。这些读书人为了当官连自宫都敢,更何况只是一场学术理论之争?
再说孔家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金国入侵中原,孔家随即一分为二,分成北宗和南宗,同时效忠金国和南宋,到了蒙古入侵时,又效忠蒙元。至于李自成和满清,他们也都先后得到了孔家的效忠。在冉明看来抵制自己,才是天下间最大的笑话。制造舆论光说不做,他们会一个说得比一个义正言词,可是真正关系着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他们才会分得清什么重要。
卯时整,弘法寺更名的贡院正式开门,大量考生在门口接受检查后,发放号牌和考篮,然后在兵丁的带领下进入考场。
冉明在任命王猛为主考官时也对王猛进行了特别交代,为了防止考生作弊,或夹带,所有考生的食物都会被切成花生米那么大的小粒,至于笔墨纸砚,则是贡院提供,从而避免夹带。特别是考棚,则是半开放式,为避免同临考棚的人作弊,同时明令禁止交谈,一旦交谈,无论是任何内容,双方都被取消考试资格。
至于执役人员,全部不是邺城驻军,也不是邺城巡逻士兵和徭役,而是魏国皇家军事学院和魏国士官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今天寅时才接到命令,集结之后一路直接开赴贡院,根本没有机会串联。
所有考生入内,王猛开始鸣锣清场,正式放卷开始考试。
长安镇西军驻地,此时镇西军已经大规模撤离了巴蜀,仅在巴蜀留下三个骑兵营负责维护治安,**谋部和兵部已经派出人开始整编益州军。就在魏国科举考试进行的同时,冉明欲在安北军和镇西军两军中抽调精锐组建安西军用来征讨西域的消息也在军中大规模传开。
组建安西军这事,恐怕团以上将领都会是由冉明直接任命,可是营以下军官或士兵,则是自愿报名。随着这个消息传开,镇西军开始沸腾了。
魏国的军制采取的是军功授田,穷怕了将士大部分都想用自己这条命换来军功,让子孙后代过得好些。在以农为本的惯性思绪方式熏陶下,中国古代哪怕商人赚了钱,他们也是想着买地置田。现在魏国对农业不是不重视,而是财税方面向商业倾斜,农民的税收低了,热情自然高涨。
用敌人的头颅折换军功,军功赏赐田地。冉明就会把新打下来的田地分成有功将士,这样军队士气也高涨,敢战愿意战。事实上无论任何一个朝代,开国时期基本上都是采取了军功授田的方式,哪怕是宋朝,那个时候宋军也是霸王,想打谁就打谁。可是荒废的宋朝,自然慢慢连守成都做不到了。
安重阳身上穿着一件铁甲,大约是平日里维护得勤,铁甲叶子亮得耀眼,在冷风中还真有点寒光照铁衣的味道。
安重阳在一年前不过是一个普通辅兵,可自从随谢艾入蜀的时候,粮道被蜀军袭击,此人凭着一身武艺和悍勇,硬生生杀成了两名蜀军甲士,成功从辅兵转为战兵,接着在平蜀的战斗中,他先登上城,在城墙上斩杀七名守军士兵,虽然最终被迫撤退,但是却因功升为伍长。此时,安重阳正率领着自己所队士兵完成了巡逻交接,返回营内。原本安重阳按照冉明的赏功规定,他应该去邺城接受冉明的接见,只是他虽然没有去邺城,可是谢艾的镇西军考功主事也没有侵吞他的功劳,而是将安重阳提升为队正。
一队五十人,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排长了,算是军官了。可安重阳并没有满足,他则是想为自己父母兄弟多赚一点家产。要知道安重阳兄弟七人,除了老三夭折之外,活下来六人,还有两姐一妹。
回营解散后,大家围在一起体息、吹牛聊天。突然怯生生的问道:“安队正,听说陛下欲组建安西军征讨西域不臣,你有何打算啊!”
“只要组建了安西军,咱们镇西军西面就多了十万大军,估计以后就没有什么仗可打了!”
“是啊,是啊!”
“眼见这天下太平了,咱们这粮恐怕也吃不了多久!”一个什长道:“可是要退伍了,总有些不舍得!”
现在魏国军队的待遇非常好,虽然魏国百姓的整个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可是也只是仅仅勉强吃饱。至于肉类,那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改善一下生活。哪里像现在军中,每日三天正餐,从来不限食量,隔天一荤,平时油水还足。至于穿着,也都是好料子。
特别是当兵的,哪怕家里再穷也不愁找媳妇。现在魏国百姓很愿意把女儿嫁给军汉,作为军属有半税的福利待遇,一旦阵亡了,还有抚恤田下发,立下军功,还有军功田。只要运气好,几年功夫就能积攒下来不菲的家业。
安重阳道:“其实我也不想退伍,咱们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这日子有点盼头了。可是将来子孙会越来越多,现在倒吃喝用度足够,可是将来呢?不如趁着现在年轻,还有热血,既陛下开疆裂土,咱们也可以发一笔财。”
什长道:“只怕不易啊,咱们镇西军加上安北军,足足拥有四十七万人马,但是安西军只需不到十万人,差不多五个人中挑选一人。”
一个士兵道:“我有一个同乡,他营部当文书,他告诉我,这一次安西军西征,陛下会在军中挑选真正的猛士,听说是要按陌刀军的标准选拔士兵!”
“陌刀军的标准?”安重阳早已听过陌刀的传说,听说陌刀军人人都是重装铠甲,手持陌刀,人人都是身高力壮的猛士,个个可以以一挡十,甚至以一挡百!
“是啊!”士兵道:“选拔标准马上就会下放下来,首先可考核耐力,全副武装越野行军百里。据说还有什么抗饥渴训练。”
“什么是抗饥渴训练?”安重阳是陇右人,熟悉沙漠气候,当然知道西域缺水的问题。
“就是在沙漠全副武装行军七天,谁剩下来的水最多,就会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