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623章定(上)
第623章定(上)
对于冉智咄咄逼人的逼迫,冉明一直都是不动声色。王猛猜测冉明可能是在养恶,若是如他猜测一般,王猛是乐于见到的,如果不对,那么冉明的局势就会越来越不妙。
王猛的出身,注定让他很难登上施展自己理想抱负的舞台,冉明的垂青,让他距离理想有一步之遥!。特别是冉明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让王猛产生了士为知已者死的感动。冉明就是王猛实现理想的舞台,没有冉明,他将无处实展才学。所以,一旦冉明在夺嫡中失败,他也失去一切。
于是,王猛开始秘密布置。在冉明前往建康为质子的期间。王猛为胶东国相,负责处理胶东国军政大权,在接触到冉明组建的粘杆处时。王猛就开始产生了暗中布置的想法,冉明的大弟子陈勇太过方正,是一个敦厚君子,肯定不适合做这类阴暗的事情。秦冲锋芒毕露,也不会是理想的人员。祖彦阴柔,给人一种难以拿捏的感觉,他出面很难得到冉智的信任。还有郭悦,这个人太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只有刘科,外表忠厚,实则才思敏捷,而且喜怒不形与色,是绝佳人选。
在王猛和刘科一番深入交谈之后,刘科果断答应了王猛的请求,自愿为内间,打入冉智内部。自从拒马河之战中,冉智唯一的统兵大将令狐雷被许远怒斩之后,冉智就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局面。不得已,冉智只得把刘科慢慢拉向身边,渐渐成为核心成员。当然,冉智同样也把一颗危险的炸弹埋在了身边。
“为什么?”裴弼喃喃的问道。
王猛道:“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
裴弼哑然失笑道:“弼真是太蠢了!”
“告诉我最后一个疑惑!”裴弼突然道:“为什么这么做?你安插刘科,弼不怪你,可是你不要告诉我,光明正大的争,秦王会争不过。”
王猛道:“你身为太子的首席谋士,太子很多秘密都是瞒着你的。不用说针对秦王殿下三番两次的刺杀。你肯定不知道,陛下在洛阳遇刺,最终痛失一臂,这个幕后元凶,其实就是太子。”
“不可能!”裴弼摇摇头道:“绝对不可能!”
“哈哈!”王猛笑道:“别说你不相信,猛其实也不相信,不过这确实是事实。不光秦王殿下知道这个事实。不过,陛下却没有打算废黜太子,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裴弼想了一会儿,突然道:“难道陛下是在养恶?其实秦王殿下的步步退让,不是不忍心手足相残,也是在养恶。在等太子殿下天怒人怨时,才一举痛下杀手?”
“你想到了啊!”王猛道:“我还以为你会想不到呢。太子不仅试图弑父,而且还伤心病狂的意图炸掉黄河大朝堤,掘开黄河,来一个水淹三军。”
事实王猛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夺嫡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异常凶险,更何况冉智还像一条毒蛇。就像西汉时,淮南王刘长杀宰相,在封地胡作非为,然后又要谋反。汉文帝拿这个弟弟没有办法,只好将他流放到蜀地做一个平民百姓,吃点辛苦,磨练一下,过几年懂一点事了,再召回来。刘长当年远比冉智恶劣多了,汉文帝做法很是仁义。可刘长这小子认为自己造反了,还有理了。在路用拒食抗议,活活饿死。于是民间有说法,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只好做深刻的检讨。
这就是现在百姓的看法。
王猛也是非常为难,冉明是要圣君的,要表里光鲜,不能让冉明的名声受损。况且暗杀冉闵这事,根本就没有证据,相观人员都被灭掉了。如果执意用这条罪名,不仅难以服众,而且会给人一种冉明极度自私,使用卑劣手段栽赃嫁祸,暗害兄长的说法。
这事只能慢慢放下,当冉闵让冉智让代表他参加春祭时,王猛感觉不对劲了。于是,在不理解冉闵真正用意的信息误导下,王猛加快了暗中布置。
王猛的策略其实在仿效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巫蛊也就是诅咒,如果能把人咒死,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坏人了,当然大部分人是都不相信巫蛊诅咒之言,不过,这个却可以害人。王猛掌握粘杆处,自然知道冉闵在粘杆处内部留下了眼线,要这事不引起冉闵的怀疑,首先就是在不动用冉明粘杆处的情况下。王猛在随便让几个人以诈死,在身份上脱离粘杆处的名单,成了隐形人的粘杆处成员,就可以秘密实施他的布置了。
其实这件事是在春祭之后开始布置的,如果黄河不发水,王猛也会实现这个计划,在冉闵出行的时候,利用这七个死士,完成嫁祸之举。对于桓温所产的那种粗劣火药,王猛想搞到太容易了。即使粘杆处成员没有异常调动,就可以完全证明冉明是不知情的。况且这件事,冉明根本不知情,自然可以做到神色如常。
所以,在王猛的默默推动下,冉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当然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对国家造成一定的伤害。
裴弼道:“事已至此,弼愿赌服输,罪不及家人,祸不及妻儿,望景略莫让弼香烟断绝。”
“这是自然!”王猛道:“现在只有你可以劝太子弃位,劝太子离开,若陛下不追究太子的过错,猛自然不会为难太子。若是执迷不误,莫怪猛心狠手辣了!”
裴弼听到这话,反而放松了下来。太子只要留着命在,他还有机会,必竟冉闵正值壮年,他不可能立即传位给冉明,就算冉明胜了这一局,他想顺利的当上皇帝也不是容易的事,只要再过几年,冉裕、冉睿、冉操都会慢慢长大,他们也是夺嫡的人员,这还会有的斗!裴弼走到前院,发现自己的妻儿老小都在,只是被一群甲士挟持着,他们不敢发出任何声音。裴弼来到一个莫约五十岁左右的老妇面前,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母亲大人,孩儿不孝!”
这时,裴府众人看到裴弼出现,这才敢放声大哭。然而,裴弼抬头发现,周围的甲士已经不知什么时候撤走了。
裴弼眼睛一亮,王猛果然是一个信人啊。裴弼道:“快收拾细软,咱们走!”
“去哪?”
“莫问,先逃出邺城再说!”
就在裴弼急忙安置家人出逃,亲眼看着家眷坐着马车离开。裴弼这才向皇宫跑去。当裴弼来到皇宫时,冉智一脸兴奋的道:“先生来得正好,朕有一件凶险的事,让先生您替朕办一下!”
“陛下,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莫辞。”裴弼又伏下来说道。
“也不用赴汤蹈火那么危险,只要机灵一点,此行只有险,并无凶。”
接着,冉智又将计划说了一下,裴弼这才抬头发现,在御书房里居然着坐着一员大将,不是蒋干是谁?不过,蒋干身边的文士被裴弼忽略了,他还以为这是蒋干的参军之类。裴弼听了冉智的话,急道“陛下,大事不好,刘科叛变了。这个邺城不能再待下去了,要早离开为妙,一旦太上皇和秦王抵达,一切都晚了!”
冉智听到这话那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刘科叛变,让他失去了兵权。没有兵权,他这个皇帝就当不稳了。可是随着刘科叛变,冉智却非常欣喜。因为蒋干到来,要求就是成为大将军,统帅魏国所有兵马。冒然夺取刘科的兵权,肯定会让刘科不乐意,甚至反他,现在他倒没有心理负担了。
冉智开始反思自己,自己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一点。但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不后悔。若不是这样,自己就不会在很短时间里将权利抓住。抓不住,人心叵刻,后果难料。不过要对一此细节讲行补充。于是搬出大量财帛,送到相山,赐于蒋干,赏无可赏了,只好赏赐财物,以安蒋干之的心。
事实上蒋干不仅抵达了邺城,还带来了五千军队,五千骑兵虽然不多,不过后续还有三万余援军。手里握着三万五千军队,野战肯定打不过冉闵,不过拒城而守,怎么也可以拖延一下时间。最重的是,冉智有了援军。
这个援军就是御书房中那个文士打扮的人,此人姓桓名冲,字幼子,小字买德郎。是晋朝南昌郡公,太尉、安西大将军桓温的幼弟。桓冲有勇有谋,深得桓温器重,如今官居荆州刺史、振威将军。
其实在冉智发动政变时,桓温就想着和冉智联手,夹击冉明。桓温当然不是白帮冉智,他想得到梁州之地,最次是要拿下汉中。不过,由于张温在南阳寸土不让,桓冲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冉智。无奈之下,桓冲只好取道东进,秘密从蒋干的防区进入魏国。
就在冉明抵达邺城安固县境,此地距离邺城已经只有三十多里,这样的距离和兵临城下差不多。
不过冉明也松了口气,魏国如今各地兵马都没有明显调动,除了籍罴以外,各拥兵将领均没有参与这场内战。没有各大将领参与的内战,注定规模不会太大。况且邺城的兵马,都是冉闵的嫡系人马,只要冉闵一露面,他们肯定会顺势投降。
当然,战斗会有,估计也不会太大,必竟刘科一人,可以统领的心腹有限。冉明松了口气,暗道:“终于可以结束了!”
事实上,冉明松气松得太早了。在稍作休整之后,冉明等来了冉闵和籍罴等众军。
“父皇大喜啊!”冉明兴奋的道:“邺城驻军大都心向父皇,得到父皇将至,无不喜出望外,如今安固已经聚集了三万余反正军士。只要父皇抵达邺城城下,定能兵不血刃,拿下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