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修真小说 > 被养子害死后云初谢世安 > 第409章 作战之利器

工部尚书将小皇帝请到了书房。
楚泓瑜被请到主位上坐着。
他开口说道:“我来找陈爱卿,是想和陈爱卿商议一下,如何让这个东西做到收放自如?”
工部尚书认真的思索起来。
这个连接敌军战舰的“登船梯”若真的造出来安在船上,确实需要收起来,一是船上位置不够,二是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所以放下收起得越快越简单越好。
他在书房里走来走去。
楚泓瑜则站在椅子上,翻阅书架上高处的书。
这里的书和宫里藏书阁的书不太一样,大多是工部水利器械等记录专研的书籍。
他找了一本翻开,靠在椅子上认真看起来。
忽然,他看到了一张图,立即兴奋的道:“陈爱卿,你快来看,用这个工具来辅助能行吗?”
“这是!滑轮!”工部尚书的两只眼睛立即瞪圆了,“皇上太聪明了,为何臣没有想到呢,妙,实在是太妙了,若成功用上此物,就完全能实现皇上的想法!”
楚泓瑜高兴起来:“看来朕没有天马行空,确定能落实下去吗?”
“臣现在就去和兵部尚书再商议一下具体细节,最好能在这玩意上增加一些隐藏兵器攻击……再去找户部尚书问问能拨多少银子……”
工部尚书说完,拿起图纸和那本书,风风火火就走了。
他很快就找到了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三人之中,数户部尚书调子最高,谁让全国的钱和人都归他管,向来是六部之首。
兵部尚书虽然是文官,但也能武,各方面都会一点,他一看到那图纸,顿时两眼发亮:“好啊老陈,你不动声色竟然就研究出了这么厉害的东西,若是能装在战船上,还怕东陵国那些小子搞偷袭战吗!”
工部尚书得意的摸了摸胡须:“这可是皇上研究出来的利器,专用来对付东陵国,将这个东西安装在战船的船头上,头部开一个洞,可以连接靠在船的吊杆之上,吊杆这地方,放置滑轮,系上绳索,通过这个法子,就能将这个登船梯随意的升起放下。”
“看到这底部的长钉了吗,可以使两条船紧密连在一起。”他继续道,“我方将士走过登船梯,直接上对方的船,将东陵国人杀个片甲不留。他们不是喜欢偷袭了就跑吗,我看他们现在还怎么跑,呵呵,也可以跑,跳海呗,还能喂鱼,也不算是白活了一场。”
兵部尚书的手指点了点说道:“大晋的将士能过登船梯,对方的人也能走过来,我建议,在登船梯上做一些只有我方将士知道的陷阱,比如底部生钉……”
工部尚书连连点头:“这玩意难实现吗?”
“难倒是不难。”兵部尚书开口,“就是需要银子,很多银子。”
二人同时看向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慢悠悠喝了口茶:“不久之前,各种灾害,国库就已经差不多被掏空了,皇后皇上相继薨逝,丧葬费你们不可能想象到有多少……如今太后提出派兵增援,十万大军你们知道需要多少军饷吗,先前派去的十五万大军,牺牲了两三万,这部分人的抚恤金就是五六万两巨银……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没有银子来实现。”
这番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工部尚书的头上,让他一颗火热的心顿时冰凉凉。
户部尚书站起身:“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他直接去了摄政王府。
王府很多幕僚,都是楚瑞新招揽的,每天他会抽时间和这些人谈论实事,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
见户部尚书来了,楚瑞让这些人退下。
“朱大人,坐。”楚瑞面容谦和,“朱大人近来筹集军饷,多费心了。”
“不费心,都是臣分内之事。”户部尚书朱大人开口道,“王爷与太后起争执的事,朝中大臣都传开了,估计是太后故意传出消息,让中间派那些人尽快做选择。”
楚瑞的唇角浮上了冷笑:“既然她出招了,那我也不必手下留情。”
朱大人背脊挺直:“王爷,请吩咐。”
“传消息出去,就说太后提出不遗余力攻打东陵国,然,粮草军饷不够,于是,意欲提高赋税。”楚瑞喝了口茶,继续道,“在明天上朝之前,本王要看到这消息传遍京城每一条小巷。”
朱大人站起身,拱手道:“是,臣这就去办。”
当天傍晚,京城就传遍了各种消息。
“你们听说了吗,太后主张攻打东陵国!”
“若不是东陵国害死了我们大晋的太子殿下,如今的大晋怎会让一个小孩做皇帝,东陵国该死,太后此举尽现我大晋臣民血性,我支持!”
“我也支持!”
“呵呵,你们这些人还是太肤浅了,打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银子,很多很多银子,这些银子哪里来呢?”
“之前皇后皇上驾崩,你们知道花了国库多少银子吗,现在我们大晋根本就没有钱来打仗。”
“我媳妇弟弟的妻子的娘家有个叔叔给朝廷大官做幕僚,听他说,太后打算提高商税田税,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搜刮银子作军饷!”
“我的天,国家打仗,凭什么是我们老百姓出钱,我们的日子已经够难过了。”
“为什么国家大事轮到一个女人来做决定,太后她才二十多岁,她有什么资格垂帘听政,做出这么大的决断?”
“打仗是大事,提高赋税也是大事,竟然是一个女人提出来的,呵呵呵,我大晋要完了。”
“女子干政,大晋可不就要完了吗?”
“……”
京城大街小巷,无数人议论着。
自然是传到了朝堂之上。
上朝之时,有人站出来第一个道:“太后娘娘,如今民间老百姓提出,禁止女子干政,不知太后怎么看?”
云初坐在珠帘之后,轻轻一笑:“那诸位大臣如何看呢?”
“太后垂帘,一是为了引导幼帝,二是为了稳固国本,而大晋之本,就是百姓。”户部尚书朱大人开口说道,“水可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聚集起来后,将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势力,到了那时,我大晋就会陷入内忧外患之困。”
周大人站出列:“为稳定民心,臣认为,太后当在皇上满八岁之后,结束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