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程度竟然赶超京城。”
“把父皇给惊的......”
“而朝鲜和倭寇都敢招惹大明......那时到海外出征,简直畅快淋漓。”
“可惜咱坐上龙椅后,就无法再带兵出征了。”
“想必父皇都想不到,这才几年光景,大明就如此昌盛。”
“国富兵强,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无隐患,帖木儿国也每年向大明进贡。”
“各地藩王也带兵到海外征战,替自己打下藩国。”
“西洋和南洋的财富源源不断涌进大明。”
宋隐听着也很感慨,“大明走到今日,我有今日全仰仗皇上识人,并不拘一格用人。”
“幸好宋师并未辜负咱。”
“我此生都不会辜负你对我的信任。”
“哈哈!”
宋隐告辞后,就前往翰林院。
编撰典籍的人,几乎涵盖了翰林院所有人员。
所以编撰地点就设在翰林院。
宋隐进去转了一圈就离开了。
编撰典籍这块,他确实业余。
......
很快,永乐七年过去了。
宋隐躺在花池边,看着池塘里的鱼儿,心里诸多感慨。
“时光荏苒,眨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
他来到大明,已经二十三年了。
不但当了异姓王,还有两个女人和四个孩子。
很快就要有孙子了。
不到四十五岁就能抱上孙子。
今日,随着府医给咸宁公主请平安脉,已经确诊是喜脉。
得到这个喜讯,宋隐有片刻的恍惚。
躺了一会,宋隐起身,“黄春光,随我入宫。”
“是,王爷!”
宋隐人来到金銮殿时,朱棣正在处理奏折。
“宋师,怎么来了?”
“我来给你报喜。”
朱棣微愣,“何事之喜!”
看到宋隐如此轻松惬意的神色,朱棣心里莫名有些恼火。
他在宫中每日辛苦批阅没完没了的奏折,日子索然无味,看到各地上奏的那些繁琐事,还会生气。
可宋隐却总是在府中休闲摆烂,研究各式美食。
宋隐直接忽略朱棣的心情,两人相处将近二十年,朱棣心里所想,他都能感知。
可是他并不怕。
他脑子有疾,不能太过劳累。
否则他直接躺平给朱棣看。
“皇上,我即将有孙子了。”
“什么?”
朱棣大惊,立刻起身,神色惊喜地盯着宋隐。
“宋师是说,咸宁有了身孕?”
“没错!”
宋隐满脸喜色。
朱棣欣喜,“那么大喜事,宋玉树那小子为何没禀报?”
宋隐笑了笑,“那小子向来谨慎,有些事连我都不说。”
“这事儿他或许觉得跟你禀报会打扰到你。”
“好了,那小子也是咱驸马,咱岂能因为这事去怪罪他?”
朱棣微微一笑,“咱要赶紧把这事告诉皇后,让她也开心一下。”
“理应如此!”
“东厂和锦衣卫也找来了十多名跟皇后症状相似的妇人,正由太医诊治。”
“皇后这段日子身体轻快了许多,这幸亏宋师的妙策啊!”
“皇后娘娘身体好转,我也就安心了。”
“你回去告知咸宁,让她抽空进宫给皇后请安。”
“有些事最好由她母后指导她。”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