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回府转述了朱棣的话后。
第二天,咸宁公主就回宫探望皇后娘娘。
接下来大明上下不是在给人接种牛痘,就是铺设高速马路,又或者是哪位藩王去了南洋或者西洋。
大明出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宋隐也就隔几日去翰林院看一看,然后又隔几日去铜鼓岭作坊转一圈,就没啥事了。
如此这般,时间一晃就十个月过去了。
永乐郡王府也迎来了嫡长孙。
宋隐为其起名,宋景瑞!
寓意美好吉祥。
整个宋府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朱棣甚至带着皇后和朱高炽等人,也来到宋府探望咸宁公主和宋景瑞。
“恭喜宋师,终于也有嫡孙了。”
后花园,朱棣笑容满面的恭贺。
“此事,咸宁公主当属大功。”
宋隐也神色欢喜的点头。
朱棣脸上笑容更浓,然后像是想到什么,问道:“听说不到一个月,各大州府都至少配备了一台挖掘机。”
“是的。”
宋隐点头,“倭国矿山那边也配置了两台挖掘机,后续会陆续补充到十台。”
“那样可以加速挖矿速度,每年至少可以增加八成出矿量。”
“甚好!”
朱棣满意点头。
两人闲聊了一会,直到皇后等人出来,朱棣才回宫。
接下来,宋隐开始忙碌起来。
大明上下正在稳步的发展。
宋隐嫡长孙也有了,也是时候享受人生了。
这日,宋隐特意进宫,跟朱棣请旨。
“皇上,我想去一趟宋岛。”
朱棣淡淡询问,“你自己去,还是带上宋玉树一块去?”
朱棣记得,之前宋隐说过要把宋岛交给宋玉树一事。
宋隐回复,“我想了想,海上风云突变,我还是先自己过去看看。”
“即便我出点什么事,府上还有宋玉树独当一面。”
“宋玉树下回再去吧!”
听到这话,朱高炽当即变了脸色,“海上风险太大,宋师如果想得知宋岛上的情况,派人去查看就行,不必亲自冒险。”
宋隐笑了笑,“太子,宋岛再远终归是我的封地。”
“这些年,我陆续往宋岛派去很多人,他们在宋岛生活的怎么样?甚至现在的宋岛已经建设成什么样,我终归要亲眼看一看。”
朱高炽张了张嘴,最终无奈的叹了口气,“宋师有时就是太过心善,对那些人好到离谱。”
“呵呵,你说的没错。”
宋隐对朱高炽笑了笑,然后看向朱棣。
“还请皇上允许我出海。”
朱棣一脸严肃的看着宋隐,最终还是无奈点头。
“宋岛是宋师的封地,宋师想去,那是宋师的自由,咱不会阻拦。”
“多谢皇上!”
宋隐真心感谢。
朱棣继续道,“不过,从京城到宋岛路途遥远,宋师应该多配备护卫和船只,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跟海商会船队一起出海。”
宋隐点头应下,“此次出海,我会带上四千白沙卫,五十艘轮船,再加上海商会一支团队共同前往。”
“那就好!”
朱棣仍然有些不放心,“还是要多加小心。”
半个月后。
宋隐带着白沙卫,直接包下了通往平湖的五节火车车厢。
在一众勋爵和官员诧异的注视下上了火车。
然后再从平湖换乘早已准备就绪的轮船。
一支浩大的船队,驶向深海,浩浩荡荡的向宋岛而去。
永乐郡王竟然带兵出海?
这是在得知宋隐带着声势浩大的船队出海,那些人冒出的念头。
不过很快就得到更具体消息。
宋隐是带人前往宋岛。
知道原因,所有人心里莫名的松懈下来。
接下来,大明更加热闹。
许多藩王接二连三的出海。
西洋和南洋也热闹起来。
宋隐的船队,也在四个月后安全抵达宋岛。
宋岛上,已经建好了三座海港,四座城池,开垦出了六十万亩良田。
流放到宋岛上的那些罪犯,在白沙卫的震慑下,昔日陋习改了许多。
宋隐见状,非常满意。
那些镇守在宋岛的白沙卫,看到宋隐都兴奋起来。
宋岛上物产丰富,大小事情几乎都由他们决定。
可是终归不是京城。
留在宋岛上的人都非常思念京城。
宋隐在宋岛上待了一个月才返回京城。
......
“皇上要巡视大明?”
宋府,宋隐得知朱棣来意,顿时觉得诧异。
“是的!”
朱棣微微颔首。
“咱当上皇帝就没有离开过京城,咱想去各地看看百姓现在的日子怎么样?”
“各地官员和士绅是否像奏折中那样?”
“大明百姓的真实生活又是如何?”
宋隐沉默片刻,才开口,“那你是决定让太子监国?”
“是的!”
朱棣点头,“这两年,朝廷许多奏折几乎都是由太子批阅。”
“由他监国,想必很快就能上手。”
“主要是皇后现在病情稳定,咱出去也放心。”
闻言,宋隐微微颔首,“那么我陪你一起巡视大明。”
“咱就知道宋师肯定支持咱。”
朱棣很高兴。
宋隐一愣,疑惑的询问,“难不成太子还不知道此事?”
朱棣毫不在意,“他是咱儿子,咱出宫巡视一段时间,哪里还要跟他商量?”
宋隐当即无语了。
三日后。
例行朝会,文武百官得知朱棣要巡视的事情,朝堂上顿时哗然一片。
下首的朱高炽,头顶上一片黑线飘过。
让他监国?
父皇竟然把所有政务都丢给自己,然后和宋师四处游玩?
即使万般不情愿,可朱棣并没有要跟众人商量的意思。
宣布后的第三日,就立马和宋隐带着禁卫、锦衣卫离开京城。
他们就沿着新建好的高速马路,从朱高炽和满朝文武的视线中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