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修真小说 > 万里未归魂笔趣阁 > 第962章 十一

有人起身反驳,他这样说,那就是认为当年沈星阑也是残暴之人。沈星阑曾下令屠了一城人,比起卓灼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他是不是也认为他做的不对。
  前者肯定,沈星阑此事做得确实不对。卓灼杀得只是俘虏,他却屠了一城人,更是凶残,他这种人根本不配为万民敬仰。在这方面,今日的郭子林明显要比卓灼和沈星阑都要做得好。
  莫焰站在陈穆愉和沈归舟后面,听到这话,下意识看了沈归舟一眼。
  沈归舟觉得这辩论有意思,看得津津有味。
  陈穆愉面上神色未变,也静静听着。
  堂上安静了一会,有认真研看过沈星阑的人说出了沈星阑这么做的原因。
  节省粮食。
  那种情况下,不杀他们还得养他们,不然自己人就得饿死,这是无奈之举,何错之有?不杀了他们,那怎么办?拿他们自己的粮食去养活他们的敌人?
  有善良之人提出建议,可以让俘虏饿死,这样总好过屠城?
  甚至还有人提议,可以砍断他们一条胳膊或者腿,再将他们放回去,这样既可解决我方粮食有限的困境,又可免去杀戮,同时,也不用担心,他们还会卷土重来。
  学子们踊跃发言,七嘴八舌,一时之间,给出了许多看似可行的提议。
  每一条,似乎都比沈星阑和卓灼这种残暴野蛮的行为要妥当得多。
  这也更让那些不赞成杀俘虏的人认为,这两人这么做根本不是形势所迫,而是本性如此,他们根本没有将俘虏当人看,他们将战场当做逗趣,残杀俘虏,来满足自己的变态之欲。
  沈归舟刚准备去袖口里掏干果的手顿住。
  变态之欲。
  这……
  哦!他们说得是沈星阑,不是她。
  意识到这点,她觉得他们说得好像还蛮有道理。
  转瞬,她手上动作又恢复正常。掏出一袋剥好的坚果,轻轻地啃了起来。
  她站在那里,就像个在茶楼听书的。
  莫焰看着这样的她,有些词穷。
  她居然还有心情吃东西。
  还真的是……没心没肺。
  沈归舟觉得干果看着不错,顺手分享了一个给陈穆愉,并递到了陈穆愉的嘴边。
  这种好事,实在难得一见。
  虽然陈穆愉并不怎么吃这种小零嘴,还是立即接住了。
  两个人都是合格的旁听者,丝毫没被他人的议论影响。
  莫焰看他们俩人跟村头看热闹的人似的……心态忽然也平和了。
  反正里面谈的人也不是他,跟他也没什么关系。
  里面讨论的愈发激烈,外面三个看热闹的也是尽职尽责,不共情,不插言,不捣乱。
  一炷香过去,认为不该杀害俘虏的人占据了上风,沈星阑的做法,从可能不对,俨然已经有了就是不对的趋势。
  众人皆以为这场辩论就快要以这为最终定论结束时,窗户边那位一直未曾发言的学子慢慢站了起来,挡住了外面三人的视线。
  须臾过后,他不急不缓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史书记载,杀降不祥。
  然而,纵观史书,历朝历代,这种事却是常有。
  或许有人,的确是天性残忍,以此为乐。
  但是,大多数做这种事的将领,都是因为心中清楚。
  投降之人,多为形势所迫,心中所挂,仍是故土,他们若能得到释放,即使心中对对手心存感激,两国再有冲突时,还是会偏向自己的国家。若是将那些俘虏释放,敌国国力就会迅速恢复。这对于他们的对手来说,便是灾难。
  例如,长平之战。
  秦、赵历来战争不断,为了胜出,两国均往战场输送不少将士和粮草。
  秦国能打赢赵国,并不是靠侥幸,而是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是朝廷和百姓对将士们的钱粮支援。
  为了这场仗,秦国也是倾尽所有。
  此战过后,赵国国力衰退,无法再正面挑衅秦国。
  然则,短时间内,秦国也无力再支持这样一场大仗。
  假若当时,秦将白起,将数万俘虏尽数释放,赵国国力便能迅速恢复,秦国上下,多年努力与付出无疑是付之东流。
  他们也可选择说服他们加入秦国,可若双方再在战场相见,这些人心中所向,必定还是赵国。这对秦国来说,是莫大的风险。
  同时,多了这数万俘虏,秦国需要的粮食也会更多,秦国原有子民的土地、粮食也会相应减少,短时间内,这对秦国来说,是负担和麻烦。
  众人皆知杀降不祥,有违道义,可是不敢放、养不起,也是这些将领面临的共同难题。
  曾经关武圣败走麦城便是最好的证明。
  窗边的学子说完这些,堂上再次安静下来。
  少时,学子们三五成群,小声议论。
  本不支持杀俘的人,也觉得他说得似乎有些道理。本就没有觉得沈星阑做法不对的人,蔫了的精神又重新恢复。
  只是,不服的人还是有不少,他们认为在春城一事上,他们刚才说的那些提议也是可行的,沈星阑没有必要做到那般地步。
  窗边的学子歇了口气,回答了他们的质疑。
  比起直接杀害,饿死敌人,才是真正的惨无人道。
  真要是那样,为了求生,没有什么是那些没了希望的人做不出来的。
  运气若好,敌人背水一战,绝地反击。
  敌人杀了天楚的将士,然后抢夺他们的粮食。
  运气不好,不用多久,众人看到的便是一座人吃人的城。
  学子反问自己的同窗,既然他们都懂围师必阙,为何还要想这种好事。
  赤丹人以放牧为生,在很多人看来,断手断脚总比丢命要好。实则,不管是草原之上,还是荒漠之中,断手断脚远比死亡,更加恐怖。
  战争是军人和军人的事,放下武器,亦是平民。
  然而,战争来临,士兵成了兵器,他们知道自己随时可能会死,什么道义、律法都没有了意义,能约束他们的东西自然越来越少,很多人会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当仗真地打起来,没有几个人能得到幸免。
  若他们失败,便可能是国破家亡。wWω.㈤八一㈥0.net
  届时,他们就是亡国之人,或许有人会同情他们两句,却不会有人再说这是军人和军人的事,和其他人无关。
  若是他们在座的,当日都成为了亡国之民,那么今日,他们可还能在这里,谈论别人的不是,可还会替自己的敌人感到难过。可还会用自己的无能充当善良,要求他人替他们做那些他们不能做到之事。
  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虽然,坑杀俘虏有违道义,但是,不能否认,这个时候,杀人是减少敌军有生力量的最好办法,也是保护国人的最好办法。
  战争之下,弱者,是没有资格同情别人的。
  他们的同情,消耗的是那些保护他们的人的精力。
  堂上鸦雀无声,先前那位声音最大的学子,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可他又不想就这样认输。
  过了半晌,他终于找到了话反驳。
  那为何现在郭子林所过之处,从无这种惨事。
  群雄割据,九州各国出了不少能人强将,不过,一直没人能够赢过郭子林。
  四方都想趁机瓜分天楚时,郭子林也逐渐赞同,天下一统,更有利百姓安居,只有成为强国,才不会被他人任意欺凌。
  昌泰二年秋,郭子林上奏天子后,经天子批允,开始越过界碑,让天楚国线继续向北推进。
  这几年里,郭子林带领北疆将士,替天楚新添了不少疆土。
  这几年,他所到之处,也从无欺凌百姓,杀害俘虏之事传出。
  这也是那位学子最开始坚持,郭子林比卓灼和沈星阑做得更好的主要原因。
  靠窗的那位学子听着他的话,盯着他看了一会,没有回答。
  那人见状,有些得意,认为对方是被自己问倒了,理亏词穷。
  窗外的学子将视线挪开了一些。
  沈归舟的角度正好可以看到他的眼睛。
  于是,她好像看到他翻了个白眼。
  前面那位却再次追问他,急于看到他当众出丑。
  夫子站在前面,也在思索这个问题,以为窗边的学子回答不上这个问题了,考虑自己要不要帮他解答此问。
  他正准备开口,窗边那位学子,在众人注视之下,反问了想要看他笑话之人。
  “你若去他人家中做客,你当如何?”
  前者微愣,这事和他们讨论之事,有何关联?
  其他人同他一般,也是不明所以。
  窗边那位学子又问:“他人来你家中做客,你当如何?”
  什么?
  “你未受他人相邀,去他人家中做客,你当如何?”
  “他人未经你允许,强行破门而入,你又当如何?”
  窗边那位学子,一连问了前面那位同窗四个类似又不似的问题,将对方问的有些傻眼,似是被他给绕糊涂了。
  夫子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最后将目光落在窗前那位学子身上,一向不苟言笑的老者,眼里有了欣赏的笑意。
  他让窗边那位学子坐下后,将后者的四问变成了所有学子回去后的课业。
  正好,沈归舟带的干果吃完了。
  陈穆愉牵着沈归舟步下台阶,吩咐莫焰去探听一下,坐在窗边那名学子的名姓。
  莫焰离开后,陈穆愉牵着沈归舟朝大门口走去,“我们去街上。”
  沈归舟眼睛一转,“你听说了吗?城东那家歌舞馆新来了几个异域舞姬,干脆今日我们。”
  关键的还没说,陈穆愉先给她否决了。
  “不可以。”
  他就知道她心里想得就是那点事。
  沈归舟没有被打击到,换了一口气,继续说服他,“我们就坐一会,顺便吃个饭。”
  “不可以。”
  陈穆愉太了解她了,她的一会,向来都是以一个时辰起步的。
  “那我们不吃饭了,就喝杯茶?”
  “不可以。”
  陈穆愉嘴里说着不可以,可这顿饭最后还是沈归舟说的那个歌舞馆吃的。
  看到了异域美人,回去的时候,沈归舟的心情肉眼可见的见好,出门之后,也不忘一本正经地点评,美人还是不如身边的人好看。
  过了半个月,沈归舟发现,御花园里那棵香樟树也蔫了。
  她望着它叹了口气,看来这香樟树种不活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冬日。
  这样也好,这样等郭子林回来,她也好解释了。
  因为被扣了三个月俸禄,文武百官消停了一段日子。
  但是年一过完,大家被按下的热心又冒了出来。陆续有人再次和陈穆愉念叨子嗣之事。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们先做足了准备。
  一个个的不仅早朝的时候进言,下了朝后还去御书房单独求见,回去了还点灯熬油地写折子。
  就连有几个已经在家颐养天年的老臣,为了让天楚江山后继有人,也每日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往宫里走。
  他们一连同陈穆愉说了三日,陈穆愉这边仍旧没有松口。他们又马上求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同她谈论起皇家子嗣的重要。与此同时,他们还求请梁王,以长辈的身份好好劝谏陈穆愉,以皇家子嗣为重。
  梁王是不太想管这种事,可太皇太后听了大家的担忧后,再想想陈穆愉的年纪,也觉得他们说得有点道理。
  考量过后,她准备让人去请皇后。
  她派的人还没出门,陈穆愉先来看她了。
  陈穆愉请安之后,主动跟太皇太后说起了子嗣之事,觉得那些人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
  太后闻言,以为他这是答应纳妃了,心中倍感欣慰,觉得他能这样想真的是太好了。
  既然他都抽出时间过来了,她准备趁热打铁,趁机和他说说选人之事,陈穆愉先开口了,说起了梁王。
  梁王妃离世已久,他觉得,梁王身边应该需要一个人照顾,皇家子嗣单薄,若是梁王续弦,定也能再为皇家添枝。
  太皇太后没想到他会说到梁王,可他这话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梁王年纪陈穆愉差不了多少,正妃却走了,她现在每每想起这个儿子,心里也是难受得紧。
  他也是该再娶位王妃了。
  陈穆愉将太皇太后神色看在眼里,朝身后跟着的内侍看了一眼。
  内侍立即呈上了一本小册子。
  陈穆愉将册子交给太皇太后,告知里面都是一些他觉得合适梁王的女子,太皇太后可以慢慢掌眼。
  有了这本册子,太皇太后没再让人去请沈归舟,口头劝了陈穆愉一句,后者表示会将她的话放在心上,她也就没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