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被女儿说得哑口无言,对于当年高家害了自己姐姐一生的事,其实他心里也十分愤怒,可一来这门亲事是父亲在世的时候定下的,二来高家手中仍然有着订亲信物,第三嘛,对于当年的事,高家也解释了。
当年高家并非是故意拖延不来提成,而是事出有因,当年高家的当家人,也就是李大人父亲的知交好友因为参了贵妃的娘家,不小心犯了先帝爷忌讳,被先帝爷迁怒,一家子流放离开了京都。
虽然有李家馆长,可高家在一路上受了不少苦,在流放的途中,当年与姐姐定下婚约的高家长子得了风寒,没多久就死在了路上,高家人悲痛不已,在到了流放地之后,为了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因此高家再也没有人提起这门亲事。
后来事隔多年,高家长辈偶尔想起这门婚约,也曾经写信进京,想要将情况告知李家,让李家姑娘另觅良人,可不知道为何,寄出的信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他们便认为李家可能已经看不上落魄的高家,因此不再提此事。
后来随着时间过去,高家的长辈渐渐去世,后辈知道这门婚约的人已经不多,在十二年前,高家之所以找上门来,是因为高家人在清理自家长辈遗物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高家与李家定下婚约的信物,高家又细心地打听了李家这些年的情况,在知道李家并没有背弃信义,李家姑母甚至因此一生不嫁后,高家人这才怀着忐忑的心情找上门来。
李大人本来对高家当年没有遵守诺言前来迎娶姐姐感到十分愤怒,可在听了高家的遭遇后,却十分同情他们,因此才会重新应下这门婚事。
“阿黛,当年的事,只是一个误会,并非是高家人的错,大丈夫在世,应言而有信,这门亲事是你曾祖父当年定下的,我们作为晚辈,应当遵守长辈的意愿……”李大人试图与女儿讲理。
可李黛却不这样想,她冷笑一声,说道:“曾祖父是如此,祖父是如此,父亲是如此,为了所谓的一句承诺,就可以蹉跎姑母一生,姑母由着你糟蹋,可女儿却不愿意,高家的婚约是上一辈的事,与女儿何干?女儿为何要承受上一辈留下的苦果?更何况,祖母为了这门婚约蹉跎了一生,高家人真的不知道吗?就算一开始不知道,那么后来么?正所谓祸不及三代,高家长辈不能离开流放之地,与京都通信不便,可高家的晚辈呢?那么多年过去,难道他们就没有打听过?如今事隔多年再上门旧事重提,想要覆行当年的婚约,简直是可笑之极
“这,这……”李大人被女儿说得无言以对,高家人的行为确实是算不上光明磊落,可高家这些年也难,毕竟一个官宦人家沦落到流放之地,看重的嫡长子早早就夭折了,他们不愿意提起这门亲事也是人之常情,是人皆有私心,但这些不是李家背弃信义的借口。
“父亲一心想要完成先辈的遗愿,可想过,高家如今为何突然出现重提亲事?这其实又有什么缘故?不是女儿看不起高家,而是不管高家先祖当年有多么风光,如今也不过是罪臣之后,高家与李家的门庭相差太远,父亲确实高家此举并不是为了重新攀附上李家?”李黛一针见血地说道。
比起忠直的父亲,李黛年纪虽然小,却看得更透彻,她并-非是贪慕虚荣的女人,也不在意成亲后夫家的家境好不好,毕竟李家虽然没有多富贵,但给她准备的嫁妆已经够她花用一辈子了,可她厌恶的是高家人的存心不良,对于高家人的算计十分反感,高家人若是一片诚心,她或许还可以接受,可高家人将她当成攀附的棋子,她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更何况,在知道自己身上有婚约后,她特意在私下让人去悄悄调查了高家的情况,却发现,高家现在的日子虽然算不上多好,但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怜,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们还算是高门大户,高家在边城扎了根,高家人在嫡长子去世后,为高家小儿子找了一个商户女,在亲家的帮助下,在边城站稳了脚跟,后来高家人开始了经商之路,这些年来也赚了不少钱,在边城开了十多家的店铺,在其他周边的城镇也有铺子,可以说高家还算过得不错。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商户影响的缘故,高家的家风十分不好,高家这一代的晚辈,早已经没有了先祖的风骨,高家第三代,男的是纨绔子弟,女的刁蛮任性,在边城的口碑极差。
尤其是那个与李黛有婚约的高大少爷,年纪轻轻就与家里的婢女胡闹,嫡妻还没进门,家里的通房妾室已经生了庶子庶女,如今膝下的庶子庶女都有三、四个了,只是因为怕被李家所知,毁了婚约,所以高家人平时不让那些妾室通房出现人面,更是从来没有让那些庶子庶女露过脸。
可高家隐瞒得再好,也经不起有心人的调查,李黛派去的人不过是略施小计,就将高家的事查得明明白白,包括高家大少爷不满足家里的妾室,还在外面养了个青楼女子的事。更荒唐的是,他还让那个青楼女子给他生了一儿一女。
一个这样行事荒谬,沉迷美色的纨绔之徒,李黛又怎会甘心嫁给他?因此为了摆脱这门婚约,一向乖巧的她,宁愿忤逆父亲,也要毁了这门亲事。
李黛知道自己父亲的性格太迂腐,婚约已经定下,哪怕父亲知道了高家大少爷的荒唐行为,也绝不会解除婚约做个背弃信义的小人,最后为了遵守诺言,还是会将她嫁过去,因此她在查到高家人的所作所为后,并没有告知父亲,而是与母亲说了,母女二人瞒着父亲,趁着宫里选秀的机会,将自己的名单送了上去。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李黛才向父亲坦白,可现在父亲就算知道了,米已成炊,就算父亲再生气,再愤怒,也已经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