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处理好了手中的奏章,这才看向了李承乾。
一天不见,就生分了
我这杯子里面都没茶了,也不见你倒一杯
坐在哪里傻愣着作何
李承乾听到李世民开口,就小小一个哆嗦,等听完,连忙起身,给李世民倒茶。
咚……。
一不小心,茶壶盖儿从手中掉在了桌子上,发出了响声。
李承乾连忙拿起来。
李世民微微深呼吸一口气,蹙着眉头。
若是李承乾还能面不改色、气定神闲,他倒是更加满意,绝对自己这些年来的辛苦没有白费。
可是,李承乾现在的表现实在是有一点儿差劲儿。
慌什么!
李承乾双手又是一个颤抖,却连忙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父亲,请喝茶。
最后还是泡好了茶,双手端着,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了茶。
喝了一口。
李承乾这才直接跪在了地上。
父亲,孩儿错了。
李世民瞥了一眼。
你确实是做错了。
李承乾把头低的更狠了。
李世民继续开口道:你去甘露殿向你母后问安的次数少了很多
怎么,太子很忙吗
李承乾愣了一下。
抬起头,有一点儿不敢相信地看着李世民。
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世民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才继续道:你知不知道,为父当初让青雀去贺州,你母后其实并不太愿意,但是她也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为了你们两个亲兄弟不至于最后也学了为父那般。
去岁,青雀回来的时候,向你母后哭诉,说贺州如何如何不好,他在贺州如何如何吃苦。
你母后最终也不过是叹了一口气,让青雀在那边照顾好自己,还安排了几位她亲自教导出来的大长秋。
因为你母后知道,青雀已经长大了,虽然还未成家,但是却也已经明辨是否,心智成熟。
若是再让他在这京城,在皇宫,在魏王府,就会有人在成不了你东宫的官之时,选择了魏王。
这朝野上下,有的是人想要上进!
故此,青雀就算是没有那个想法,也会有人想着法儿,让他有那个想法。
你母后就会更加为难。
最后,青雀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京师。
他觉得,你母后也不宠爱他了,为父更是冷落了他,不配做一个父亲。
你可知,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李承乾双眼一红,愧疚地低着头。
他当初也听到过,李泰在皇宫中,向母后哭诉过,也在父皇面前表现优越。
那时候,他就有一点儿生气和不满。
觉得李泰这般表现,那不就是想要回到京师嘛。
回京师做什么
他一个亲王,也是皇帝的嫡子。
不想着在封地,却要回京师
这就是包藏祸心!
没有想到,在这件事情上,父皇和母后心中也明白,不管不顾李泰的哭诉,让他回到了封地。
李承乾得知李泰离开了京师长安城,还暗自松了一口气。
却不想,原来,父皇和母后为了这个抉择,承受着多大的煎熬和难过。
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你和青雀也都是你母后十月怀胎剩下来的骨肉,她看着青雀瘦了很多,心中也很难受。
可是,她也明白,若是不这般,以后可能会更难受。
为父以为,把你带在这身边十年之久,你应该学会了治国理政,也应该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
如今看来,你不明白!
李承乾直接趴在了地上,哭着道:父亲,孩儿错了!
第一次的承认错误。
其实是心虚,是害怕,是渴望得到李世民的另一种原谅。
而这一次,则是真正的来自于心中的那种深深的内疚、以及很大的感动。
李世民继续道:自青雀离开长安之后,你母后便十分愧疚。
她本就身体不好,这些年来,也一直在修养。
可是你却觉得,青雀离开了长安,能让你少了一个威胁,少了一个对手。
然,你知不知道,这些时日以来,你母后的心情就没怎么好过
都是她的儿子,你在这京师,在她的身边,又是这大唐的皇太子。
自然是过得潇洒。
可是,贺州的青雀呢
来了京师一番哭诉,却被我们无视了。
他必然很伤心,也很失落。
你的母后写了那么多的信,青雀只回过几次,也是寥寥数语。
这时候,你应该多陪陪她。
这样,最起码,在她身边的儿子,能够让她感受到亲情,能够散散心。
你呢
让你去民部,又兼管工部,事情确实是多了起来。
可是,你这般作为,怕是登基之后不久,就要累死在这些案牍之中!
李承乾伸手捂着自己的心口,只觉得自己的内心在受到了某种谴责。
他不是错在了让人研究父皇,而是错在了没能陪着母后,没能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他为了坐稳太子之位,为了能够让朝野上下的所有大臣们都对他这位太子满意、称赞,便一心扑在了政务上。
可是,政务处理的也并不是那么的好,很多事情,都没能第一时间来询问一下父皇。
似乎是害怕父皇觉得他愚笨,连这一些,教都教不会。
故此,他想到了让人研究父皇,想到了和那些大臣们一样揣摩圣意。
这才是真正的愚笨。
他是皇太子啊!
是天可汗的儿子。
是将来要继承皇位的储君。
皇帝教导他这位储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以前,他若有不懂,父皇也是悉心教导,从未说过他半个不字!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敢问了呢
李承乾泪流满面。
李世民闷闷地喝了好几杯茶。
毕竟,召见了那么多大臣,商议了那么多的事情,确实是口渴了。
最后,还要教导这个儿子。
皇帝真的不是那么好当的。
父皇,呜呜……我对不起您,也对不起母后。
我枉为人子!
呜呜……。
李承乾哭了。
哭的声音比较大。
十七岁的李承乾,这一刻,在李世民的面前,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
一边抽噎着,一边说着对不起。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从旁边拿出手绢,丢给了李承乾。
明年就要成婚了,还像是一个小娃。
哭啥子。
自己拿着,擦一擦,然后坐过来。
李承乾还是止不住地抽噎着。
拿着手绢,一边擦,眼泪却又一遍流。
过了一会儿。
平复了一下心情。
这才止住了眼泪。
然后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
喝一杯茶,缓一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知道自己哪错了,就应该及时改正。
知道吗
李承乾重重地点点头。
喝了一杯茶之后,情绪又稳定了一下。
父亲,孩儿真的对不起你们,对不起父皇的细心教导。李承乾内疚地说道。
李世民又给他倒了一杯茶。
行了,行了。
陈平安说过,很多事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
这个也叫做,君子论迹不论心。
你既然知道错了,那就好生地改正,去做,去弥补。
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要等到那时候,才明白过来,才知道后悔,那时候,已经晚了。
李承乾再一次重重地点头,父亲,孩儿明白了。
李世民这才说到这两天,为何要举起屠刀。
想当年,那些文臣武将跟着为父一起南征北战,血战沙场,是何等威风,又是何等坦荡。
我们一起吃着大锅饭,又一起睡觉,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
可是……等到这天下太平了。
我成了君,他们成了臣,一下子就生分了。
我越来越高高在上,而他们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恭敬。
当然,也有居功自傲,被为父给训斥了一顿,免得过了火,到时候,连君臣都没得做。
唉……。
最是无情帝王家,似乎还真的是真理。
当年,若不是陈平安点醒了为父,恐怕,为父连父子之情都没了啊。
如今,他们为了所谓的揣摩圣意,还买通了为父身边的人,研究为父的一言一行。
你觉得这般做,是对,还是错
李承乾经过了李世民的一番敲打,父子之间的关系,也算是更进一步。
他也就不是那么害怕了。
而李世民的屠刀还没停下了。
这件事情,自然是错的。
父亲,他们……手伸得太长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
是啊。
手伸的太长了。
为父不得不举起刀,砍了他们伸出来的手。
不然,为父晚上会睡不着啊!
而此时,在大殿的外面,长孙皇后匆匆而来,轻手轻脚地站在外面,听了一会儿。
听到李世民和李承乾在温和地对话,谈论着一些事情,这才松了一口气。
刚刚,她听到郭安安排的人过来,说是李承乾在大殿中大哭,还以为如何了,连忙让人过来,请她出面。
长孙皇后可是被吓了一跳。
让人哄着小兕子,自己提着裙摆就跑来了。
还好。
虚惊一场。
李世民和李承乾自然不知道长孙皇后因为这里的哭声,被郭安叫人请了过来。
李承乾则是问出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疑惑,父亲,此举……是不是也因为您想亲征高丽
这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口,好支持父亲亲征高丽
李世民解释道:确有此意,为父早就察觉到了身边的人,被他们买通,暗自传递消息出去。
那时候,为父选择了按兵不动,让人悄悄地调查,看一看,到底有多少人,想要研究为父,又是那些人!
李世民说完,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愧疚地低着头。
李世民继续道:研究为父的一言一行,没什么大问题,揣摩圣意嘛。
说到底,不还是想要谄媚于为父
知晓了为父的心思,他们会积极地去做,会有一个让为父满意的行动。
只不过,他们研究到了现在,甚至是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想要通过为父,查到制作霹雳炮的工坊,想要从那里,偷学如何制作霹雳炮!
这一点,为父就不能忍了。
索性借助这一次的机会,来一个一石二鸟,砍了他们的手,来一招敲山震虎,让他们安分下来。
他们害怕了,自然也就不想朕继续坐在这京师。
故此,为父也能去亲征高丽,完成威震四海之功业,同时,还能让京师的那些宵小之辈们安分下来。
这也是为父今晚要给你上的第二课。
李承乾连忙行叉手礼,敬佩地说道:父亲英明,孩儿佩服,今晚得父亲训斥和教诲,才知道,孩儿心智不成熟,更不稳重。
此番,若是父亲离京亲征高丽,孩儿在京师监国,若是……若是还有人心生异心,孩儿……。
李承乾说到最后,犹豫了一下。
变得吞吞吐吐起来,后面的话,是真的不太好意思说出口。
父子之间的关系在刚刚确实是亲近了,李承乾也确实是知道自己错了。
只不过,若论手段,论行事之果断,他还是不如李世民,甚至是远远不如。
李世民却伸手,拍着李承乾的肩膀,鼓励地说道:没关系,你尽管去做。
也记住为父的话,作为监国太子,并且还是为父亲征高丽,不在京师的时候,你便是这长安城的帝王。
为父会留下房玄龄,还有陈平安。
你若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去问问你的母后。
也可以问一问房玄龄和陈平安。
为父也会给你留一下一些人,这些人,也是你真正的最后的依仗。
既然是皇位传承。
那么,李世民的班底,以及他的一些底牌,自然也应该传承给李承乾。
而这一次,他之所以亲征高丽,也是有意想要把这些慢慢地传给李承乾,让他继承下来,学会去用。
这才算是李承乾第一次接触到李世民所构建的皇权的中心,也是第一次见到李世民所拥有的底牌,以及他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情报网的一部分。
其实,李世民在贞观元年以前,就建立的有情报网。
然而,陈平安来了。
他讲述的那些知识点,让李世民学到了很多。
其中,就有一个讲述后世的手机,一个不出门就知道天下事的高科技。
说实话,他也是无法想象,就是那个小小的,方方正正的东西,又是怎么做到的。
陈平安的那些讲述,已经是比较详细了。
可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他也没办法给李世民展示全部功能,讲清楚,为何可以做到不出门就知天下事。
而在这期间,陈平安也说过,皇帝若是不能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到了以后,那就是对于天下事的知晓程度,就只是来自于朝臣。
就比如唐玄宗李隆基。
奸相李林甫说天下太平。
他就觉得天下是真的太平盛世,他就可以高枕无忧。
李林甫病死之后,有人公然上书,系数了李林甫的十大罪。
李隆基却不太相信,觉得李林甫怎么可能是一个奸臣,怎么可能会欺骗他呢
这长安城不是繁花似锦吗
长安城的百姓们不是安居乐业吗
怎么可能会是祸乱朝纲呢
李林甫之后,杨国忠也学会了这一点,在李隆基面前粉饰太平。
甚至是在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了京师,李隆基都不相信,他的干儿子安禄山,怎么可能造反呢
这肯定是有人在欺骗他。
直到边关的战报一封又一封地送到了他的手中。
李隆基才相信……安禄山反了。
所以,帝王若是没有自己的情报网,就很容易被朝臣们的报喜不报忧给糊弄了。
想要知道边关的边军是什么生活状态,想要知道边关百姓们又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想要知道州官、县官、乡官、村正等一级一级的官吏,又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了解民生之多艰。
最起码,要有三方佐证。
第一,便是来自于朝臣,这些人的奏章上,会有写出来。
第二个便是来自于自己建立的情报网。
第三个同样是自己建立起来的情报网。
因为,他们若是也同流合污了呢
故此,必须要有很多很多眼睛,去看着这个天下,才能知道自己的这个江山国祚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也就能勉强做到,不出这皇宫,也能知晓天下事!
李世民深以为然。
在这十年来,也慢慢地建立着属于帝王的情报网,有明着的,摆在了台面上的。
这一队,就是李君羡带领着的百骑司。
还有一组,则是隐藏在黑暗之中,不被人所知他们的身份的暗桩,由李世民亲自掌控,一共八个首领,而李君羡也是其中之一带领黑骑,剩下的还有罗网、不良人……。
李世民亲征高丽的时候,也会带走李君羡的百骑司,不过,给李承乾留下了黑骑。
京师长安自然也不能出乱子,以免影响到了他亲征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