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穿越小说 > 贞观公务员 > 第209章 相信脸上有脏东西,也不相信我喜欢你

贞观八年,大年初一。
远在大唐疆域之外的东瀛岛屿南部,也就是发现了石见银矿的地方——岛梗县。
一座简单的木屋内,苏定方正伏在一张简单的案几上面,认真的书写着。
今年是新年的第一天,苏定方也给将士们、工匠们等都放了一天的假。
此时木屋的外面正点着许多篝火,也有人围在篝火周围,烧烤着打猎而来的肉,其中最多的就是鱼肉。
他们有能力在五个月的时间中建立一座高大围墙围起来的都城,那自然也有能力建造第二座。
但是东瀛岛屿这边的地震频发,建造起来之后,也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所以,最终并没有再一次竖起高墙,而是采取了东瀛那边的建城方法。
那就是在都城的周围挖坑,就好像是挖河道一样。
挖出来一个三米高的土沟,把都城给围起来,这就相当于是向下建造一个围墙出来。
这样一来,就算是地震来了,也不会倒塌。
舍弃了以前在鹿儿岛的都城,直接搬来了岛梗县,在这边选了一处靠海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
此时,人们顶着严寒,围在篝火周围唱歌跳舞,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从当初的地震损伤中走了出来。
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地活着,还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大唐那边也是鼓励移民,特别是一些贫苦之人,还有贞观七年年中,因为京察天下发现的黑户们,也都有一些,迁移到了东瀛来。
毕竟,可以跟着大唐的商贾,大唐的定远军,守着东瀛的银山。
苏定方的任务就是带着大军驻扎在这里,护卫大唐的商贾们,从此之后,不再遭受东瀛的海贼们的侵扰。
同时,也要看好了石见银山。
大唐天可汗看上的银矿,自然是不容忽视。
苏定方自然也知道如今大唐推行银币,这银矿对于大唐有多么的重要。
再加上,东瀛这边也算是一处富饶之地。
皇帝似乎也有意让大唐的商贾、子民在这边定居,减轻大唐土地不足,养不了那么多人的问题。
他没有参加外面的篝火烧烤宴会,而是要在这里,写一写新建都城的规划,还要上报新建都城的进展,以及安抚民心的情况。
同时,也有密信,要上报东瀛的一些情况。
……
就目前而言,长安城已经成为了大唐最富裕的都城,
这一点从贞观七年的夏赋,秋税中就能看的出来。
一个京师,缴纳赋税为十一万九千九百八十九贯,这里面,缴纳赋税最大的地方,在于东市、西市,以及将作监。
特别是将作监,一年缴纳的赋税,创造的财富,竟然已经能够和东西两市比肩。
大唐的税赋来源是租佣调,所谓租便是地租,一亩地租平均为两升,庸便是绢布。
将作监占地越来越多,自然要缴纳更多的赋税。
同时,陈平安提议商业税,也就是个人所得税之后,将作监在交易之后,也要按照账簿上的收支来上交赋税。
有没有偷税漏税的事情发生呢
这么大一个将作监,有涉及到不少的科研项目,还有不少的工匠,以及工部、将作监的官吏等。
账簿可能做的也不是那么的详细,可以确认到每一笔的交易,每一笔的收入、每一笔的支出。
而根据贞观七年十一月秋税缴纳完毕之后,户部以粟米为基础价格换算出,贞观七年,大唐朝廷的总收入为八百三十一万贯。
朝堂上,百官们自然是弹冠相庆,因为这个收益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最高。
就算是这七年来,陈平安用尽心思,促进了大唐的商业、经济的发展。
可是,他依然无法改变大唐的很多官吏,特别是民部的那些官吏们,一直紧紧地盯着国库,只在乎米粮、铜币、银币等的储存量。
大唐有多大的疆域,又有多少耕地,还有多少人口,应该缴纳多少的赋税,都是算的几乎分毫不差。
至于百姓们能不能承担起来,能不能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口粮,度过这一年的寒冬,迎接第二年的春耕,他们是一点儿都不在乎的。
若是国库一旦出现了亏空,那才是他们最大的失职。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为,国库要是空了,那么,大唐也可能会再一次乱起来。
所以,在官差们收取赋税的时候,采用一些强硬的手段,甚至是可能引起一些百姓们的反抗,那都是在正常不过了。
甚至是还会受到民部的那些官吏们的支持,要是御史台那边弹劾,民部这些官吏们也会和御史台当堂对账,只要是不愿意按照规定、唐律缴纳赋税的,都是刁民!
其实,大唐的税赋非常的有灵活性,特别是施行了两税法之后,这个灵活性也就更高了。
留给百姓们准备的时间也比较足,再加上,多了商业税、关税之后,对百姓们的赋税,也就是地税要降低了不少。
李世民倒是想要来一个摊丁入亩,但是这个国策好是好,却不能在这时候用出来。
这才是真正会和那些世家大族们翻脸、掀桌子的国策。
就算是贞观八年了。
李世民也不太想要和他们翻脸不认人。
在以前,男子才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一般情况下这种贫困是无药可解的。
陈平安到来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将女子也培养成一家之中的劳动力,以及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这就是夫妻一起作为劳动力,养活一家人。
自然也就能够减轻男子的压力,更多的是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
多一个劳动力,是真的不一样的。
男耕女织,那么,家中的男子可以去外面当个农工,可以获得一个月三十个铜板的收入。
这在农闲时期,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纺织工坊就是为了解决女子如何成为劳动力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
同时,设立的巡察使、按察使,他们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要维护这些女子们的工钱。
早年出现的一些黑心工厂的东家,如今坟头草已经很高很高了吧。
所谓重典,那就是秋后问斩。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
今日里阳光明媚,陈平安带着田季等将作监的官吏,对将作监的一些家庭贫苦的工匠们进行慰问。
这种事情在我们将作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每年最难熬的日子就是春日,别看将作监是这几年缴纳赋税最多的官署。
我们那可是遵律守法,从未克扣赋税,又或者是贪墨了工匠们的工资才弄出这么多钱,也不是为了趋炎附势,讨得陛下欢心,才弄出这么一个最高的赋税来。
将作监一直都是按照基础俸禄,加上绩效考核的绩效奖金,还有平日里,发明创造出来所得奖金,还有年底的将作监整体收益分红奖金。
所以,将作监的工匠们俸禄其实也不低了。
但是每一年,都会招收一批新的工匠,进行选拔和考核,进入将作监。
这里面,就会有一些家境贫苦的,需要我们慰问和照顾一二。
好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将作监这边从事各项研究,可以参与创造发明。
你们看后边的辆马车上拉的粮食,布帛,以及灯油,菜油,一些旧的成衣,帽鞋袜,一部分是将作监从不多的经费中挤出来购买的。
一部分是将作监官员们捐助出来的,比如工部尚书高公、将作监少监平阳郡王、还有我,还有将作监那些高级工匠们,人人都很踊跃的捐助。
甚至是还有很多商家也主动募捐,就凑成了这一个场面,这也是我大唐如今身处盛世的一个表现。
田季在向随行的肃政使们、民部官吏们、国子监学子们,讲述着将作监慰问贫苦的工匠们的缘由,还有这些慰问品的来源,以及将作监现在的一些情况。
说起来,这也是陈平安第二次,也就是第二年,持续慰问将作监的一些新入的工匠们。
第一次也算是规模比较大,涉及到了一百多户呢。
而这一次,也同样是一百多户。
不过,这一次,多了肃政使和国子监学子,他们听闻了此事之后,专门跟随而来。
肃政使们自然是对将作监贞观七年缴纳那么多的赋税,有一些好奇。
他们本就是这样,你缴纳的少,那也就算了。
可是你缴纳的多了,他们反倒是还会怀疑,你是不是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情况。
所以,这些人也就盯上了将作监。
虽然,平阳郡王乃是陛下身边的红臣,虽然,平阳郡王在大唐劳苦功高,乃是千年难遇的奇才。
但是,作为肃政使来说,若是能够查出来这位平阳郡王的一些过错,能够报道出去,也是另一种荣耀!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无法查出来,将作监存在着偷税漏税的情况。
因为将作监的账簿是他们目前看到的账簿中最让他们惊诧的账簿了。
一眼就能够看到收支情况,支出多少、收入多少。
竟然能够做到每一天都有记录!
这实在是太让他们目瞪口呆了。
竟然还有这般账簿!
民部尚书段轮直接就拿着将作监的账簿,找到了李世民,请求以后的所有账簿,都按照将作监的这种账簿记录之法。
肃政使、民部官吏们跟着一起,看到陈平安慰问着将作监的那些工匠。
不是统一发放那些物资,而是看这些将作监的工匠们的需求。
有人家中有粮食,那就给他们衣服,给他们灯油,给他们白盐,给他们石炭。
若是他们家中已经买了布匹,只做了衣服,那就给他们粮食。
其实,不管家中储备了多少粮食,在这个时代,粮食也一直都是硬通货。
毕竟,每天都要生火做饭,一天不吃饭,可能还能忍受一二,三天不吃饭,绝对忍受不了一点儿。
至于国子监的学子们跟着一起,完全是为了寻找素材。
他们要写邸报的文稿啊!
这要是被选中了,也有一笔稿费呢!
稿费也是其次,关键在于,大唐邸报上报道了自己所编撰的文章,那上面,可是有着自己的名字呢!
尔等可知,天水姜伯约呼!
这也是一个扬名天下的平台啊!
不仅仅是国子监的学子,就是这天下读书人,每天都会写稿子,然后上交给秘书监。
太远的,就直接用邮件,通过驿馆送到京师。
近一些的,也都是直接送到秘书监设置的专门收邸报文稿的官署。
而邮寄文稿信件所需费用,都是由秘书监承担。
到了一个信件,算上一个件,到了年底,都会把钱送到各地驿馆。
这么做,也是为了养活这个驿馆。
须知道,驿馆的作用,可是很多的,相当于千年之后的邮局一样。
驿站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讯,所传递的内容多为公文,包括官员任免、政策指示以及边境军情等。
驿站还传递官报(如开元杂报),中央与地方往往通过官报沟通。
驿站的任务不仅限于传递紧急文书,还扩大到各个领域,通信、接待和运输都以驿为主,私人书信的传递也明显增多。
全国范围内设有1639处驿站,平均每30里设一驿,形成了庞大的驿站网络,为信息传递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通道。
唐朝时期的驿站不仅承担着信息传递和通讯的主要功能,还具备接待住宿、交通运输等多项功能,为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须知道,明朝末年的时候,驿站的荒废,导致那么多的驿卒失去了养活一家的俸禄,最终走向了造反的道路。
其中,那位闯王李自成就是驿卒出身,最后走投无路,直接举起造反了。
而唐朝这时候,驿站还在持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随着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跟着陈平安和将作监的官吏们一起,参与了慰问那些贫苦工匠们的活动,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出来。
三天后,这大唐邸报一出来。
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甚至是,李世民都开始组织这种慰问活动,慰问的对象还不少,有矜矜业业、忠心耿耿的清吏。
也慰问了外城的一些贫民,发放了不少物资。
还去了军营,慰问了年关、元日、上元节还在值守的将士们。
再然后,这贞观八年年初的慰问活动,就多了不少。
皇帝慰问也就罢了。
王公贵族、权贵、大臣们、长安县令、万年县县令、郡守、都督等,都开始组织一些慰问活动。
毕竟,陈平安慰问将作监的工匠们,可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这些王公贵族们也有着封地,也需要好的声誉啊。
……
开元三年,唐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他决心选贤任能,量才授职,整饬吏治。
首先是严格铨选制度,裁汰冗员。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戚不仅卖官,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
开元二年,唐玄宗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
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
同时,还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对刺史、县令的政绩进行考察,分为最、中间、殿三等,依次定为优劣,作为改转升降的依据。
说实话,前期来看,唐玄宗李隆基还算是一个明君。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说李隆基乃是李家麒麟子,一个神龙政变,确实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而一鸣惊人之后的执政,也确实是有着中兴之君的风范。
李隆基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
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
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李隆基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
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除此之外,西域地区的政权也得到了恢复和巩固,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从这些也能看出来,一个盛世大唐即将来临。
只不过,随着时间长河不断向前,李隆基的一些骚·操作也就不断出现了。
废了糟糠之妻王皇后不说,还想要册立武惠妃为皇后。
李隆基是不知道,这大臣们已经是闻‘武’变色了吗
大臣们自然是强烈反对的。
从开元十四年到开元十八年,李隆基也都还算是正常,政吏也也算是清明。
而这时候,已经算是踏入了开元盛世了。
不管是北地的突厥,还是西边的吐蕃,又或者是南边的洞獠等,都再一次臣服于大唐。
李隆基的《练兵诏》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李世民看完,也是稍有感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李隆基未曾受到教育,却还能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
或许,李隆基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够得到来自于太宗皇帝的认可。
估计真要是能听到,那也是自豪无比了。
陈平安也就没有在这时候扫兴,说出李隆基不仅一天杀三子,然后还抢·了儿·媳妇,不仅抢·了儿·媳妇,还十分宠信,以至于差一点儿亡了国。
真要是说起来,安史之乱绝对是真正断送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矛盾点。
说这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带来的隐患,造成的藩镇割据也好。
说这是皇帝昏庸,宠信杨贵妃,以至于杨国忠这等奸臣当道,闹出了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妈的历史丑闻,还有沉溺在安禄山编织的太平盛世之中,以至于安禄山造反的时候,还有一些不相信,造成的大唐大厦倾覆也罢。
这其实也能够套上王朝周期律来看待,大唐经历了太宗、高宗、武周、玄宗之后,走向衰败是一定的。
其实,从玄武门之变以后,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了。
这一点,看看明朝皇位之传承如何,又看看明朝的国祚有多少年就可以了。
唐朝的国祚是两百八十九年,一共是二十一位帝王。
明朝的国祚是两百七十六年,一共是十六位皇帝。
再看看,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的,李治是因为李承乾谋反,最后捡了个皇位。
武氏……。
唐中宗也算是神龙政变才真正掌权。
李隆基的皇位也是算在神龙政变之中。
再然后,李隆基的儿子得皇位,也不是直接传下来,顺理成章登基为帝的。
也是马嵬兵变之后,被人推举出来,登基为帝。
后面好几位皇帝在得皇位过程中,都不是那么的顺利。
而明朝呢
也就一个靖难之变,算得上是和李世民是一样的,直接抢了皇位。
这种对比,陈平安自然不会直接和李世民说出来。
这要李世民看了明朝的史册之后,自行感悟。
相信到时候,他的心中也就有了一杆秤,更能够看出来王朝周期律的规律来。
昨天,你说商路只是贸易途径,讲述了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乃是往后最重要的两条路线。
今天,就再讲一讲吧。
自从陈平安提出了王朝周期律,这种千年之后的帖子上出现的名词,网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李世民也就对陈平安看过的那些帖子,十分感兴趣。
陈平安抱拳道:喏。
脑海里面稍微检索了一下,就找到了一个看过的热帖,继续讲解道。
之所以说商路只是贸易途径,其重要原因,就是千年之后的史学家们提出来的‘陆权论’。
陆权论是由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提出的一个地缘政治理论,其核心在于强调陆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并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再稍微专业一些,那就是地缘政治问题。
陛下,所谓陆权论,其实就是国家疆土主权之论,这里面又有着很多学问。
其中,千年之后的学者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谁统治了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世界。
而所谓的东欧,便是波斯、黑衣大食等地,所谓的心脏地带,就是如今的康国。
这个地方盛产石油,而石油在那个时代,是几大能源之中最主要的能源。
石油也就是黑火油,用处非常多。
不管是飞机、还是地上的汽车,都是以汽油作为能源,能源燃烧之后,产生的动力,从而带动这些工具可以载人飞行,载人行驶。
这个理论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千年之后爆发过的一次战争,就是因为这个陆权论,想要掌控黑衣大食等地,从而掌控心脏地带,然后掌控整个世界。
陆权论是麦金德通过对全球政治地理空间的深刻分析而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地缘政治理论。
它强调了陆权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并认为控制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就意味着掌握了世界岛进而能够控制全世界。
李世民点了点头。
这么一来,西域丝绸之路确实是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啊。
陛下,有了陆权论,自然也就有海权论
这两样都是作为国家强权,维护国家的国际权力,即国与国之间的交际权力的一种手段而非结果。
就比如,大唐疆域辽阔,却也有着西关、玉门关等主要关口。
也有着边关之论。
这些都是国际权力,是大唐需要维护的,也是一直在维护的。
天策军纵横西域,动辄灭国,若有不服大唐的国家,便让它内乱不断、削弱主权,以薅羊毛的方式,不断吸血。
有一句话叫做庙堂是经济的延续,战争则是庙堂的延续。
历史上,汉武帝为何要北伐,便是因为唯有战争,才能宣誓国家的主权,才能够提升他的威望,才能够得民心,更能够解决北地这一个最大的隐患。
没有了匈奴扣关之隐患,北地也就能够发展起来,百姓们不必担心,某一天,匈奴大军南下,在中原之地烧杀抢掠。
不必担心这一点,那就能够放心发展。
就像是如今一样,百姓们不必担心突厥的大军突然南下,在北地烧杀抢掠,他们就能够安心发展,就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相信,只要是勤劳就可以致富,只要是勤劳,就能够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不必担心突厥贼子南下,不必担心大唐官府无能,不必担心官吏欺压,社会昏暗,没有律法、没有公道。
他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这就是国家强权,必须要保证我们的陆权和海权的威严。
李世民这才听明白了。
同时,又学会了两个新的理论。
陆权论和海权论。
沉思了片刻。
李世民淡声说道:好一个陆权论和海权论,仅仅是三个字,朕就已经有所得。
相比较王朝周期律这个说法,朕更觉得陆权论和海权论,更适合丝绸之路之发展理论。
陈平安恭谨道:陛下英明,臣也是觉得王朝周期律这个理论可以了解,但是深入研究,其实很难,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却又是一种形而上学之说法。
至于陆权论和海权论,其实更适合当下陈平安斟酌道:不管是西域丝绸之路,还是这海上丝绸之路,那都是大唐探索疆域之外的大地,探索海外的大陆。
探索的同时,也在让天下万民认识到这大地是什么样子,又有多大。
还有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也会清楚国家强权,突厥、吐蕃等,不过是我们周边的敌人罢了。
放眼整个大地,我们的敌人就更多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
陈平安的言语之意,他当然明白。
防患于未然也。
突厥和吐蕃已经臣服,没了外部的敌人,那就容易出现内部的敌人。
而内部的敌人很容易就引起了朝堂之上的争斗。
以前,他们的眼光只是在中原。
以后,他们的眼光自然是要着眼于整个大地。
是西边的黑衣大食、东边的东瀛,甚至是那几个只是存在地图上,却从没有去过的地方。
他李世民必定要建立比之历史上更加辉煌的功绩,当得起那千古一帝的称呼。
李世民问道:陈卿,你觉得,朕在有生之年,可否看到……大唐的海商到达那几个更远的大陆
陈平安沉吟片刻,道:微臣以为,应该可以。
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来看,后面是可以造出来更好的舰船,而想要远航,还是要弄出蒸汽机。
有了蒸汽机才算得上是真正划时代意义的工业革命,到时候,是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改变历史长河的进程,甚至是长河的流速。
哈哈哈!
李世民听了,大笑起来,十分开怀。
笑过之后,
李世民洒脱地道:那就拭目以待吧。
他还是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看到大唐的商队踏上澳洲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
这样,就算是不得长生不老,那也没什么遗憾了。
看看史册。
自始皇帝开始到现在。
可有真正得长生不老之人
没有。
就算是陈平安自己都有过几次病症,最后也都得孙思邈医治,养病之后痊愈了。
李世民现在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并没有那么的强烈,至于以后如何
那也是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