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朱怀朱元璋孙子之类小说 > 第183章 藩王的配置
张贵妃赶忙拉住朱权:“儿子,没事吧?”
朱权笑着安慰道:“没事了,父皇都知道了,一切都过去了,哈哈。”
“到底怎么一回事?娘真是担心死了。”
朱权沉吟片刻,语气深沉地道:“娘,你就放宽心吧,你在后宫的地位将来也会日益提升的。”
“为什么这么说?”
朱权沉默了一下,郑重地说:“这一切,都因朱雄煐!”
朱权将刚刚与老爷子的交谈内容,详细地转告给了张美人。
张美人的地位颇为微妙。
相较于赵惠妃那样正式册封的嫔妃,她仅是一位受到皇上宠爱的美人。
她清楚,能得到朱元璋的垂青,全赖自身那份青春貌美。
她尚不足四十,风华犹存,然而多年来始终屈居美人之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未曾生育皇子。
宁王朱权并非她的亲生骨肉。
宁王的生母乃是杨德妃,杨德妃在他三岁时不幸离世。
那时张美人尚未有孕,于是朱元璋便将年仅三岁的朱权托付给她抚养。
这一抚养,便延续至今。
宁王对待张美人极为敬重,十数年来,张美人视宁王如己出,悉心教养。
宁王也同样视张美人为亲生母亲般尊崇备至。
张美人深知,在这后宫之中,自己的地位或许难以更进一步。
但如今,由于皇明嫡长孙的原因,老爷子突然对自己的儿子倍加关注,爱子及母,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地位也能有所提升呢?
纵使目前她仍是一名美人,但待朱雄煐晋升高位后,凭借他与自家儿子的亲密关系,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得到晋升。
想到这里,张美人激动不已,拍着朱权的肩头连声道:“好,好,趁你还未前往藩地,要多和老大培养感情。”
朱权答应:“好!”
稍作停顿,他问:“不过父皇并未明确透露身份,那我呢?”
张美人笑容可掬地回答:“你嘛,自然相处就好,既然老爷子默许了你与他交往,只要你别泄露他的真实身份,他知道就知道了,朱栋不是已经知晓他是王爷的身份了吗?”
朱权点头赞同:“好!孩儿明白。”
朱元璋正在案几前轻轻敲击桌面。
案几边的铜烛光亮忽明忽暗,正如朱元璋眼中闪烁不定的神色。
他一生中育有多位儿子,其中不少皆是坐镇一方的豪杰霸主。
例如驻守南昌的楚王、镇守北平的燕王、掌管关中的秦王,还有领命守护云南的义子沐王。
这些儿子们,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指挥作战的能手。
如今他还健在,他们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当他的长孙接替他之后,那些身为叔父的儿子们,是否会有人心有不甘呢?
他已安排宁王朱权赴大宁监视北平,这也是为了防患未然,保护朱怀。
此刻,朱元璋手中握有一份奏疏,阅读片刻后,将其搁置于案几之上。
深夜降临,朱元璋不再继续批阅奏章,他揉搓着肿痛的双腿,准备回房休息。
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应天府。
洪武二十四年十一月初一,应天府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侵袭。
雪之大,迫使朱元璋下令暂停各类朝会,要求各部官员密切关注各地受灾情况,如有灾情发生,官员必须迅速应对,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朱元璋揣着一份奏疏,在雪地中艰难跋涉,来到了朱怀的府邸。
朱怀和马三保正在院中清扫积雪。
这类杂役本应由仆人来做,但朱怀为了锻炼身体,便亲自上阵。
冬日清晨,一番劳作过后,汗流浃背,却别有一番畅快。
“哎呀!”
朱怀看见朱元璋踏雪而来,立刻跑上前去搀扶:“这么大的雪,我还以为您今天不会来了。”
朱怀满脸担忧,责怪道:“您老人家万一摔着了,我得多自责啊!”
马三保也连忙丢下扫帚,走过来帮忙扶住朱元璋:“太爷您小心点。”
朱元璋见朱怀这般紧张模样,不禁朗声大笑:“雪下得越大,奏疏就越少,没什么奏疏,咱不就清闲下来了吗?”
“好好好,您总有道理,快进屋歇着吧!”
朱怀深知老爷子脾气倔强,也不再争论。
朱元璋不悦地摆手:“别总以为我要不行了似的,你们继续扫雪,我自己进去喝口热茶暖暖身子。”
朱怀无可奈何,只好让马三保继续扫雪,但他还是放心不下,陪护着朱元璋步入厅堂,迅速为他倒上一壶热茶。
朱怀注意到朱元璋的棉鞋已被大雪浸湿,遂赶紧取来一双干燥的鞋子让他更换。
“行了,别忙活了,您先不用换鞋,咱们先去暖棚瞧瞧。”
朱元璋大手一挥,径直向暖棚走去。
朱怀紧随其后,爷孙俩揭开暖棚门帘,一阵温暖之气扑面而来,仿佛将内部世界烘托得如世外桃源般宜人。
朱元璋熟门熟路地走向黄瓜架,随手摘下一个黄瓜,咔嚓一声咬下。
“哇塞!”
朱元璋瞠目结舌,盯着地上如同拳头般大小的西瓜,惊叹道:“瞧这长势,真是叫人心头欢喜啊!”
他满脸堆笑,眉飞色舞。
“这边种的是什么苗子?为何我未曾见过?”
朱元璋踱步至暖棚尽头。
朱怀瞥了一眼,答道:“那是据说亩产能达三十石的新粮种,刚播种不久,估计再过段时间就能结出果实了。”
朱元璋轻轻敲了敲朱怀的脑壳:“你这家伙,还在做白日梦呢!哪有亩产这么高的作物?如果有,咱们大明百姓岂不是不用再受饥饿之苦了?”
“真的没骗你!”
朱怀摊手表示无辜。
朱元璋哑然失笑,“倘若有此等高产粮食,我大明皇帝都愿意亲自向你下跪,代表天下黎民百姓感激你!”
朱怀摆手:“这我可担当不起!”
朱元璋正色道:“有什么不敢的?粮食可是农民的命脉,若真能亩产如此之高,我大明就再无饥荒之人了。”
“你小子,说你机灵,确实是真机灵,盐山下施粥还能巧施妙计驱赶地痞,连我都自愧不如。”
“然而,说你糊涂,你也真够糊涂的,亩产三十石,这怎么可能?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见识过这样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