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朱怀朱元璋 > 第258章 进犯
雪花如同倾盆大雨般越下越大。
进入十二月份后,上天似乎也开始变得疯狂起来。
灾荒之年生活不易,朱元璋既要担忧大雪会给大明百姓带来灾害,又要料理沐英的身后事,同时还得筹备过年期间的各项礼仪活动。
偌大的帝国,所有的压力全都落在这位暮年老人的肩头。
然而朱元璋并未表现出丝毫慌乱,依然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执政的经验和智慧,井然有序地推动着国家机器的运行。
在武定门外面,朱元璋对养子沐英的情感,百官们都看在眼里。
接下来的事情,则交由宁王全权办理。
朱元璋的这一举动再次让人困惑不解。
照理说,处理沐英的丧葬事宜,即使老爷子不能亲自去做,也应该让大明朝的继承人来处理,可为什么偏偏让宁王来主持呢?
老爷子这一次的举动,又引发了百官们的诸多猜想,但他们无论如何推测,都不相信宁王有这样的能力赢得老爷子的宠爱而被立为储君。
那么如此提拔宁王,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为了帮皇储拉拢宁王这支力量。
在宁王的组织下,丧葬队伍从皇宫出发,沿着雪地一路向钟山皇陵进发。
文武百官紧随其后。
而朱元璋则是独自背着手,走向朱怀家中。
在同一时间,一名从云南疾驰而来的骑兵,紧急赶往兵部报告消息。
上次云南派出的侦察兵到达应天府才仅仅过去了三天,云南方面又传来了一次军队的重要情报。
兵部的高级官员们陪着沐英的灵柩队伍前往应天府,留守在兵部府邸的只有一些小官吏。
兵部主事接待了来自云南的骑兵,打开那份奏折阅读后,他的脸色骤然变得极其难看,口中惊骇地喊道:“糟了,出大问题了!”
他随即大声命令,“来人啊,快去把茹尚书找回来,出大事了!”
兵部尚书茹常正在跟随沐英的灵柩队伍去钟山的路上,中途听说兵部发生了重大事件,心中忐忑不安,连忙向同僚道歉后,急匆匆地返回兵部府邸。
一份十万火急的军事奏报,此刻已端正地摆在茹太素的办公桌上。
茹太素来不及多想,急忙翻开奏报,渐渐地,他的眉头紧锁起来!
奏报内容写道:“云南副都指挥使上报:经调查,南疆的小夷族安南正在加速向云南布政司边境推进兵力,有进攻云贵边境之势,其兵力已达三万七千余人,请皇上裁决。”
茹太素详细看完奏报后,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混蛋!
茹太素咬牙切齿地咒骂!
他们难道真的胆敢挑战我大明朝的国威吗?他们究竟有多大胆子呢?!
黄豆般大小的冷汗瞬间从他的额头冒出。
茹太素满脸怒气,怒火烧心,猛地喝了一口茶,逐渐平复下来。
这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很快,他愤怒的眼神就被强烈的惊讶所替代!
还记得前几天在朝廷上,他还义正词严地向皇上保证,说安南不会侵犯大明,并声称一旦安南有任何动静,大明就会如此戒备森严,这样反而削弱了大国的威望。
事实证明,与皇上的见识相比,他自己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皇上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多么毒辣啊!
那时离开奉天殿时,许多同僚有意无意地觉得皇上老了,不再像当年那样充满霸气,看到一点风吹草动就如此紧张,未免太过小题大做。
然而,当茹太素看到这份来自云南的军情通报后,他简直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他们可以质疑朱元璋的任何决策,但在军事上,对这位老者的任何质疑都将自取其辱!
不容他多作思考,茹太素握紧这份军情通报,慌忙朝皇宫狂奔而去!
沿途,茹太素步伐飞快,心中思绪万千。
他百思不得其解,安南国为何要寻死,为何敢对大明动武?
那样的弹丸之地,怎么可能承受得起大明皇帝的一怒?
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此外,老者又是凭借什么判断安南国会主动侵犯云南边境的呢?
茹太素觉得这其中肯定还有很多关键之处,是他尚未理解清楚的。
如今回想起,到处都是疑问。
再比如,老者为何要攻占这个荒凉贫瘠的安南地区?
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是否真的有那么重要,值得大明动用云南的兵力去攻打?
作战讲究的是战略意义,如果是打了一场毫无战略价值的仗,那还算什么作战?
皇上并不是一个喜好虚荣、贪图表面功劳的人,既然他提前做出了这样的战略布局,那就一定看到了自己没能发现的安南战略价值。
当茹太素赶到皇宫时,朱元璋正好准备出宫。"皇……皇上!”
茹太素喉咙一阵发紧,面带愁容地说:“云南云南送来了一份情报。”
朱元璋迈开的脚步悬在空中,瞥了一眼茹太素,平静地问:“说吧。”
茹太素面色苍白地说道:“云南都司报告,发现安南军队正火速向云贵边境进发,云南副都指挥官认为,安南有可能会对大明采取主动进攻,请皇上尽快做出决策。”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低声自语:“果然被他料中了。”
茹太素一愣,虽然老爷子说话声音不大,但他还是听见了。
他指的是谁?难道这一切还真的都是老爷子事先预测到的吗?朱元璋冷哼一声:“这个安南小国,真是胆大包天!”
“咱们的圣旨还未送到云南,他们就已经有所行动了。”
“等等,我再下一道圣旨,一会儿让人带去钟山宣读!”
“遵旨!”
朱元璋转身走进谨身殿,迅速拟完一道圣旨,并交给茹太素。"去吧。”
“微臣,遵旨!”
朱元璋看着茹太素离开的身影,手中撑着油纸伞,在雪地中缓步走向朱怀府邸。
此时街上行人已渐渐稀少。
由于大雪天气,大部分百姓都留在家中取暖,很少有人出门在外。
朱怀坐在自家院门口,望着天空飘洒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