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朱怀朱元璋 > 第85章 拯救百姓的是皇孙所为
清晨时分,朱元璋早早起身批阅奏章。
身边的宦官在详细讲述雨花别苑之事。
朱元璋的耳目遍布各地,凡是他渴望得知的消息,无人能够隐瞒于他。
“皇上,朱公子对詹大人言道,最忧虑的就是皇上您的身体状况,说您政务繁重,若身体有恙,必定恳请詹大人代为通知。”
“嘿嘿,这小子!”
朱元璋面露慈祥笑容,继而自豪地道:“咱们养育儿孙何用?不就是为了养老吗?怎么样,孝顺不?”
然而见宦官这般神情,他又低声斥责:“你这没胆量的东西,跟你说这些你也理解不了。”
那宦官并未生气,反而显得颇为欢喜,因为在宫中,能得到皇上的训斥,往往意味着自己地位的稳固。
“是是,奴才愚钝,不过奴才为皇上感到欣慰,朱公子如此孝顺,奴才也为皇上高兴。”
朱元璋继续专注批阅奏章,忽有所思,面带不悦地轻声自语:“詹徽这混账东西,有什么资格让朕的皇孙托付于他?真是给他脸了!”
越想越是气愤,他认为朱怀此举近乎于求助于詹徽,实则是给了詹徽天大的面子。
此仇必报,朱元璋在心中暗记一笔,随即对宦官吩咐道:“继续说。”
那宦官恭谨低头,续道:“朱公子那边交谈之际,鹿鸣宴上发生了变故。”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出了什么事?”
宦官答道:“黄学士黄子澄赴宴之前遭到了朱公子的嘲讽。”
朱元璋听罢不禁微微一笑:“哈哈,好,这小子的性子倒像我,咱们老朱家的男人,恩怨从不过夜!”
宦官接着说:“或许为了挽回颜面,黄学士在举子们面前给占城国出了一副对联。”
“那占城小国,不仅解开了对联,更是给出了四个答案。”
“之后,占城国使者反过来向黄学士出了一对对联,结果在场众人竟无一人能对上。”
随着叙述深入,朱元璋的脸色逐渐转黑。
“废物!这么多国家栋梁,加上两位国子监学士,竟然敌不过一个占城小国!”
“这小国学习我汉文化才多久?简直是把祖宗的脸都丢尽了!”
朱元璋愈发生气,怒喝道:“快说,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事关国家外交,不可小觑,处置不当,将严重损害大明的国威!宦官连忙安慰:“皇上息怒,已经解决了,对上了。”
朱元璋疑惑地看着宦官:“朕虽读过几年书,但这对联内含玄机,难度极高——罢了,你也不识字,和你说这个干什么。”
“快说,究竟是谁对上的?詹徽?”
宦官满脸喜悦:“不是詹大人,詹大人也无法对出,是朱公子随口应对,一下就对出了四个下联,并且最后还问詹大人够不够,不够的话还有更多!”
尽管宦官尽力模仿朱怀那份淡然、傲慢及自信的姿态,但模仿得更像是东施效颦。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不行就别学了。”
“哈!”
朱元璋再次笑了起来,“咱的大孙子果然厉害!牛得很呐!随手就对出了四个下联!”
与朱怀相处久了,朱元璋偶尔也会蹦出些新奇有趣的词语。
眉头紧皱,朱元璋冷冷地哼道:“下令,黄子澄扣罚半年俸禄,齐泰扣罚三个月俸禄,以示惩戒!”
“退下吧。”
朱元璋挥手示意,又想了想,补充道:“去取朕的战刀来,朕要出宫一趟!”
鹿鸣宴结束后,雨花别苑内一片寂静。
黄子澄与齐泰面容沮丧地返回翰林院。
“齐兄,是我连累了你。”
二人皆身兼翰林院编修及国子监博士之职,位列清流,本就俸禄微薄,此次受罚减俸,更令原本不丰裕的家庭陷入更为拮据的境地。
齐泰摆手道:“黄大人不必自责,你我如今虽位卑职低,但总有朝一日,我们必将青云直上。”
言毕,齐泰微微眯眼,远望前方,随之庄重地行礼道:“参见皇孙殿下。”
此时,黄子澄才注意到不远处的朱允炆,其脸上满载关切之情。
朱允炆快步来到两人跟前,急切地说:“两位先生无需多礼,我闻听两位因受父皇责罚,担心二位心存怨念,对父皇、对我皇室有所不满,特意前来探问详情。”
黄子澄与齐泰神色肃然回应:“皇孙殿下关怀之情,臣等感激不尽,皇孙仁德!”
朱允炆点头称许:“无恙便好,无恙便好。”
三人交谈之时,翰林院档案馆内传来几声学士们的议论之声。
“据说,寿州困境中的奇策并非出自皇上之手。”
“哎呀?这般扭转乾坤的智谋,竟然不是皇上所为?那会是何人?何人有此等高超之能耐?”
“实在不知,但不论是谁,无论是寿州百姓还是大明朝廷,都应对其深表感激!”
“正是如此!此等默默奉献的典范,实乃我等学习之榜样!”
黄子澄闻此愕然,原来寿州之围解困之策并非出自皇上?
倘若这份大功能够被众文人误认为是朱允炆的杰作,黄子澄眼中闪烁着光芒,紧盯着朱允炆。
朱允炆则摇头否认:“回禀先生,并非我所为。”
黄子澄微笑捋须:“皇孙殿下无需过于拘谨,此事是否你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以为是你做的即可。”
朱允炆焦急辩解:“黄先生万勿如此,我怎能贪图虚名、急功近利?若被皇爷爷知晓,只怕我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后果啊!”
齐泰显然已洞悉黄子澄的心思,他笑语道:“殿下放心,我等绝不会愚蠢到直接宣称寿州之危是太孙解救的,只需稍加提示,剩下的就让他们自行揣测即可。”
这些翰林院的学士平日里闲来无事,最喜欢谈论些琐碎之事。
既然目前无人得知寿州之困的真相,既然当事人并不居功,何不借此机会归功于朱允炆身上?
使文人士大夫对朱允炆的印象得以改观,这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
况且,他们当然也不会厚颜无耻地直白说出,只需提供些暗示,让文人们自己去猜想就是了。
朱允炆面露犹豫:“这样做恐怕不妥吧?”
黄子澄朗声道:“殿下尽管宽心,我俩这就过去看看。”
话音刚落,黄子澄与齐泰已然步入档案馆,馆内众人见状纷纷行礼致意。
黄子澄与齐泰同样回礼。
“诸位大人在讨论何事?如此神秘兮兮的。”
黄子澄随手翻开一份档案,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几位翰林立时精神振奋,向黄子澄答道:“黄大人您还不知道吗?寿州那令人惊叹的策略,皇上亲口说不是他做的,而是另有高人指导!”
“没错!那位高人的身份至今未知,我们都感到十分好奇。”
黄子澄略作停顿,接着含笑说道:“哦?前阵子我倒是听说皇上曾数次驾临东宫啊,随便聊聊,随便聊聊,你们可别胡乱传播啊!”
几位翰林院学士闻此言不禁心中一震。
皇上曾去东宫?
那寿州之困岂不是与皇孙……
“黄大人,您就别卖关子了,莫非真是皇孙殿下所为?”
“对啊,黄大人您就详细讲讲吧。”
黄子澄摸着胡须,故作神秘:“不可说,不可说,真假与否,各位心中不是已有答案了吗?何必非要我说出口呢?”
翰林院的几名学士瞬时表情严肃!
答案昭然若揭!
天哪!
如此巨大的恩泽,竟是皇孙一手促成,这可是拯救黎民百姓的大善之举啊!
皇孙竟如此低调谦逊!
翰林院档案馆外,朱允炆眼中闪烁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尽管刚才竭力阻止黄子澄和齐泰,但内心深处他又何尝不想借此良机提升名声?
即便被皇爷爷得知,此事与朱允炆本人并无实质关联,这是一场毫无风险的谋划,这样的盖世功勋,他怎会轻易放过?
这正是在文人士大夫心中树立正面形象的绝佳时机啊!
正当朱允炆沉浸于思索之际,傅友文适时出现,“殿下到档案馆有何要事?”
朱允炆即刻回神,匆忙向傅友文行礼:“见过傅叔叔。”
傅友文立即正颜厉色回应:“殿下太过谦恭了,请直呼臣的名讳即可,臣不敢妄自尊大。”
朱允炆一时语塞,显然傅友文此举是在刻意与他保持距离。
他不动声色地询问:“本宫打算去档案馆查阅些资料,您这是……?”
傅友文解释道:“哦,臣是来此将户部账簿呈交存档,一同前往吧。”
“甚好。”
于是,傅友文陪同朱允炆步入翰林院档案馆。
先前还在议论纷纷的一众翰林院学士,此刻立刻变得静默无声,庄重地注视着朱允炆,眼神中增添了几分敬意。
朱允炆感知到周围气氛的变化,暗自握紧拳头,同时也对黄子澄和齐泰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众人见状,纷纷行礼:“参见殿下,参见傅侍郎。”
朱允炆挥手示意:“此处无需称殿下,只有学子朱允炆,允炆拜见诸位先生。”
傅友文意味深长地望了朱允炆一眼,随之笑道:“你们刚才热议什么呢,如此投入?”
翰林院的众学士意味深长地答道:“大家都在猜测,寿州之危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言谈间,他们都将目光若有若无地投向朱允炆。
朱允炆则略带羞涩地含笑应对,这副样子更加坚定了众人认定寿州危机乃是由皇孙朱允炆化解的信念。
然而,傅友文接话道:“哎呀,这个问题嘛,其实不必猜测了,是臣亲自陪同皇上外出寻求对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