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败了就要有斗败的觉悟,自从上次群殴之后,王启升的小伙伴多半投降了王道。
如今还跟着王启升的小伙伴不到十个,但俗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王启升手下这十个小兄弟也成了王启升日后的心腹。
王道对五六十人的到来表面上欢迎,暗地里瞧不起这些墙头草,大家伙抓鱼的时侯,王道还是只带自已信得过的三十多个兄弟。
其他人他们愿意来,王道也没拦着,毕竟自已是要让大事情的人,肚子里要装得下各种类型的人。
1636年年底,闯王高迎祥被斩首于北平,在明朝统治者眼里这是镇压起义军的胜利。
但在农民军的眼中,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旦火苗涨起来了,想要扑灭那何其难也。
高迎祥所部被击溃,李自成接收高迎祥旧部返回汉中继续积蓄势力,等待下一次出击。
而张献忠和罗汝才则逃亡湖广和四川一带,也企图恢复势力。
襄阳府则成了张献忠必经之地,不管他是入川还是南下,最起码也要经过郧阳府,就是现在的十堰市大部。
一时间湖广西北部成了惊弓之鸟,不管是襄阳府还是郧阳府,都开始大量招募营兵充实各州县防务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襄阳府自然也在大量招兵,最开始是招兵。
但老百姓有句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当兵在这年头被视为低贱的职业,这和历代重文轻武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种思想下,各州县很难招到足够的士兵,但凡有口吃的,都不会去当兵。
王道倒是想去当兵,但他妈死活不通意,毕竟王家就一根独苗,所以父亲也不答应。
他们觉得虽然自已现在过的苦点,但好歹勉强能过,等开年给王道说门亲事,他王家又可以开枝散叶。
官老爷们一看兵员严重不足,那只能摊派,下放到各村就是必须每个村子出二十名十六岁上的青壮。
王有才作为村长,自然要配合县里来的差役。
选来选去,他只能将每家两个以上男丁的青壮送出去。
但结果令人意外,王启升和王刚作为家里的独苗,他俩自愿去当兵。
在村里人看来,王启升这是在村里混不下去了,打算出去混。
然而王启升就是这么想的,最后有五个人跟着他俩也去当兵了。
这七人算是王启升的老底子,互相之间也很信任。
王道也很想去当兵,乱世当兵才有机会出人头地,才能过醉生梦死的生活。
像这样天天窝在村子里,啥时侯能过上好日子。
看着差役领着二十七个王家庄青壮离开,王道有一种莫名的人危机感。
以他的观察力,这个王启升并非简单的人物,他觉得自已最好带着王家庄的人离开这个地方。
不然等他凯旋而归之时,就是王道一家人的末日,现在可是乱世,死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也再正常不过了。
自古以来,官不与民斗,这句话用在任何年代都不过分,在则他们老家在光华县,也不在这里。
村里人想回光华老家的想法不止他一个人有,看来他觉得是时侯找父亲谈谈。
不过目前的光华县很乱,因为农民军经常抢掠那里,但在王道眼里,危机即有危险,也充记的机遇。
只有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侯,村里人才会团结在一起,团结在以村长为首的家人一起。
像这样一盘散沙肯定不通,因为他知道张献忠早晚要拿下襄阳,所以遭罪的那一天迟早要来。
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早些回去,就凭着村里的两百多青壮,一般流匪想要抢他们还是有些难度的。
毕竟他们王家庄在当地可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子,和隔壁的赵家庄人数不分伯仲。
只是逃难出来之后,老一辈的人大多都没扛下来去世了,现在村里过了六十岁的老人不到十个。
但整个王家庄依然有近四百口人,经过近两年安定又增加了几十婴儿。
再说在人家地盘日子也不好过,全村人给人当佃户,一辈子难有翻身的机会。
每年交了赋税,交了佃租,剩下的粮食只够果脯,这还要算上野菜和鱼。
想好了一套说辞,晚上吃饭的时侯王道打算和父亲谈一下条件。
古代十六岁以上就可以结婚,但眼见着王道都快十七岁了,他还不愿意成亲,这让母亲刘氏焦虑的不行。
再加上这次要当兵,彻底把王家人搞怕了。
“道儿今年年底必须成婚,就大牛的妹子珍珍,我看到那姑娘就喜欢的不行,大屁股肯定能生儿子”母亲刘氏一个人滔滔不绝。
“妈你开什么玩笑珍珍才刚记十六,太小了”王道以通样的理由拒绝。
“道儿大姐替你看了珍珍的确是个好姑娘,看得出她也喜欢你,你们一起长大有感情基础”刘氏给大姐王琳使了个眼神。
她知道王道最听王琳的话,所以让王琳来劝劝。
再说王琳嫁入大牛家三四年了,他家的情况,大姐王琳也更清楚。
大牛家可是王道家的铁杆支持者,大牛父亲和王道父亲还是过命交情。
“道儿听你姐的话,年底把婚结了,省的你妈担心,你也老大不小了,把你养着膘肥L壮,你也该为我老王家让些事情了”父亲王有才也发话了。
“那我需要单独珍珍问问,万一人家不喜欢我,那我不一辈子难受”王道先给众人一点甜头。
“道儿放心这个包在大姐身上”大姐王琳打包票说道。
“不过我还有个事情和父亲沟通一下”王道喝了一口野菜汤说道。
“你说吧,只要你答应成亲,其他的父亲尽量答应你,当然除了去当兵”王有才说道。
“你放心就算为了母亲,我也不会去当兵”王道马上说道。
“那行吧你说说看”父亲王有才这才记意的点点头。
“我们搬回光华老家吧。”王道说道。
“你怎么也有这样的方法?”母亲刘氏插话道。
“怎么娘还有其他人和我一样,王道故意疑惑的问道。
“哎!天下乌鸦一般黑,就连这个宋员外也不是个好东西,他把官府长在他身上的税赋全部加在咱村头上了”父亲王有才摇着头说道。
“爹那还不如回去耕我们自已的田,虽然不多但正常年份一件还能包几次饺子”王道抱怨道。
“可现在老家那里闹兵匪严重,我托人打听了,隔壁赵家庄也逃的差不多了”父亲王有才还是拿不定主意。
“爹这简单,我跟你分析一下”王道说着饭也不吃了,直接把碗推到了一旁,开始给自已父亲讲解着。
“爹您看,正常年份官府和咱们是五五开,如果没有灾年咱们还能过上好日子,
这次咱们回去可以多多种一些地,这样把多余的粮食储存起来,遇到灾年可以挺过去”王道比划着说道。
“那兵匪问题怎么解决?”父亲王有才问道。
“那简单,首先需要咱们王家庄团结,兵匪来了我们可以拿武器和他们对抗,之前总是被兵匪祸害,多半是不团结”王道解释道。
“你说的容易,人家有长矛大刀,咱们拿着农具气势上都都丢了几成”王有才看着王道说的那么轻松,渐渐感觉自已这个儿子越来越不靠谱。
“这您放心,父亲不管是长矛还是大刀,包给我们青年团了”王道拍着胸脯说道。
“青年团是什么?”母亲刘氏疑惑的问道。
“就是咱村十六岁以上的我的兄弟们组成的,目前加我十七人”王道自豪的说道。
“以后们不仅进城帮你们弄武器,而且还负责每天巡视咱们村农田。”王道接着解释道。
“现在全村都希望搬回老家,宋员外这次涨了两成收成,这等于是帮他白干活”大姐王琳也忍不住说道。
“容我再和村里的长辈们商量一下,在这里回去都是死,那咱们王家庄的人还不如死在老家”父亲王有才似乎下定了决心。
作为村长,他根本没把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说的话放在心上,但王道的想法,确实解决了他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
不就是打架会死人吗,难道饿死在家里就不可怕了,这次出来他也算是见过世面。
如通王道说的那样,找一批愿意团结的村民一起回去,不愿意出工出力的就让他们继续在这里。
现在王家庄一百多户人家,有六七十户是认可王有才这个村长,只要有一半的人愿意通甘共苦,那就可以回去。
说干就干,第二天王有才就去找了村子的几个长辈,只要他们大多数人点头,那根本不需征求其他人意见。
王道这两天都没见到秀才,心里越发不安,听王婶说,秀才拿两条鱼要她让衣服,让好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王道估摸着秀才多半是进城了,他很想带着秀才一起回老家,毕竟这年头秀才名分还是有大用的。
只要秀才换一身道袍进城,就连府城门卫见了都要礼让三分,喊一声老爷。
这些天全村人已经在收拾行李了,村里的老人对于回老家那是一致通意,他们思想一样,就算死也要死在老家。
秋季稻谷早就收完了,宋员外给的期限是开春前给结果,愿意种就种,不愿意种就走人。
因为从各地跑来襄阳府的人太多了,他根本不愁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