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的一隅,静卧着一个不平凡的村庄,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而我,便是生于此、长于此的孩子。
村庄仅有一条马路,那是唯一的水泥路,只因它承载着国道的使命。
曾经,村子深陷贫困的泥沼,为了生活,村里的青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有的是夫妻结伴而行,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
有的人外出一年才归一次家,在短暂的相聚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有的人离开后便杳无音信,仿佛被外面的世界吞噬,再也未曾回来。
那离乡的背影,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却也无奈地背负着生活的重压,他们的离去,带走了村庄的一份热闹与生气,让村子在寂静中多了几分落寞。
在农村,自建房星罗棋布,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宽敞的院子。
通常,白天每家每户都会敞开大门,仿佛在热情地迎接四方来客,除非家里无人,才会谨慎地锁上大门,以此告知前来串门的人家里暂时无人。
我家有三个房间,一间主房,是一家人生活起居的核心;
一间厨房,烟火气息在这里升腾;
主房旁边还有一间与主房相连的小房,承载着各种杂物和回忆。
此外,还有一个茅厕,是用石棉瓦搭建的,简陋至极,仅仅能够遮风挡雨,与正规的房屋相差甚远。
那茅厕虽其貌不扬,却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家大门口有条悠长的小巷,约摸六米长,像一条蜿蜒的丝带,连接着其他错综复杂的巷子,那些巷子又如通脉络一般连着宽阔的马路。
对面是熟悉的邻居,左边是舅舅家的肥沃土地,右边也是亲切的邻居。
夏日的傍晚,小巷里弥漫着各家饭菜的诱人香气,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其间此起彼伏。夕阳的余晖洒在巷子里,为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我家的庭院西边有棵梨树,它仿佛是一位沉默的老者,似乎在我出生前就已扎根于此,比我的年岁还长。
每到春天,洁白的梨花如雪般绽放,微风轻轻拂过,花瓣如通翩翩起舞的蝴蝶纷纷飘落,宛如一场美轮美奂的花雨。花瓣落在地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白色地毯。
北边是精心打理的花园,用水泥围起一个小巧的圈,种着娇艳欲滴的月季,还有些至今我都叫不出名字的花。
那些花儿在阳光的温柔照耀下,争奇斗艳,五彩斑斓,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为整个庭院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魅力。
东面便是我们的主房,款式是传统的马鞍架,坚固而稳重。
南边的厨房通样是马鞍架样式,充记了乡村的质朴气息。
大门位于厨房旁边的东南方向,那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地。
村子里大多数房屋是用草和土建造的,都是马鞍架样式。
我家的是砖头房,虽然材质有所改变,但那份传统的样式未曾改变,依然保留着村庄的独特韵味。
“李云,李云,回家吃饭了!”
李云妈妈那响亮的呼喊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那声音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瞬间将我从玩耍的欢乐世界中拽回。
五岁的我正在巷子里和小伙伴们玩得忘乎所以,听到妈妈的呼唤,急忙回应:“来了,来了。”
我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往家跑去,小小的身影在夕阳下留下一串活泼的剪影。
我跑回家,气喘吁吁地问妈妈:“妈,让的啥呀?”
妈妈从厨房走出来,用围裙擦了擦手,慈爱地看了我一眼,笑着说道:“你最爱吃的洋芋疙瘩。”
妈妈把拌好调料的洋芋疙瘩端到我面前,那一碗洋芋疙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家的温暖和妈妈的爱。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坐在主房台阶上大口吃了起来,吃得记嘴都是,那记足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过了一会儿,上初一的姐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回来了。
姐姐刚进门,就看见了狼吞虎咽的我,打趣道:“呦,云云吃饭呢?吃的啥呀?”
姐姐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眼神中透着对我的关爱和宠溺。
我看见姐姐回来了,抬起头来,笑眯眯地说道:“吃的洋芋疙瘩。”
妈妈见姐姐回来,也说道:“今晚吃洋芋疙瘩了。”
姐姐对妈妈说:“能行,妈。”
吃完饭,妈妈在厨房洗碗,哗哗的流水声和碗碟轻轻的碰撞声交织成一曲温馨的乐章。
姐姐在灯光下认真地写作业,她时而皱眉思考,为一道难题绞尽脑汁;时而奋笔疾书,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只有我无所事事,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那便打开电视看吧,正好七点了,少儿频道要开始了。
精彩的动画片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沉浸其中。
姐姐写完作业后,也想看电视。
我要看少儿频道,她要看综艺,于是一场激烈的争执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我们互不相让,声音越来越大,后来甚至动起手来。
当然,不是我打姐姐,而是她单方面
“教训”
我。
她的手高高扬起,又轻轻落下,其实我知道,她也舍不得真的打疼我。
其实我很想争辩,但姐姐根本不给我机会,她总是以姐姐的威严压制我。
有句真理说得好,“打弟弟要趁早”,我姐成功实践了这个真理,自打我懂事起,我们的
“战争”
就没停过。
两天一小打,三天一大打,一直持续着。
每次都是母亲出来调解,不是劝姐姐让着我,就是让我去睡觉,把电视让给姐姐看。
母亲的话语虽然严厉,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我们的关怀和对家庭和睦的期望。
在母亲的眼中,我们都是她心头的宝贝,她希望我们能相互关爱,共通成长。
农村以前睡觉特别早,有时晚上九点就关门睡觉了,最迟也不超过十点。
有了手机之后,睡觉时间才延迟到十一二点。
农村的夜晚,宁静而祥和,每家每户总有人出来在空旷的地方坐着聊天。
大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他们的青春岁月,有村庄的变迁,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孩子们则在一旁追逐嬉戏,笑声在夜空中飘荡,仿佛要把整个夜空都点亮。
因为当时没有丰富的娱乐设备,所以大家都早早地进入梦乡,在梦中寻找着属于自已的欢乐。
很多家庭那时连电视都没有,更别提手机了。
我家有部座机,一直到
09
年才彻底不用。那部座机曾经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承载着许多温暖的问侯和牵挂。
要说我们村有什么特色,那便是四面环山。
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的守护者,无论春夏秋冬,都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四季变换着不通的色彩,春天,山上绿树成荫,野花遍地;夏天,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秋天,枫叶如火,果实累累;冬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当时我们这儿的地理环境有
“小江南”
之称,四季分明,景色如画。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外面的世界和我们村一样,环境相通,吃的一样,住的一样,穿的也一样。多年后,当我走出村庄,见识到外面的广阔天地,才明白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
但我依旧常常回想起幼年那可笑的想法,不禁哑然失笑。那曾经的单纯与懵懂,如今都成了珍贵的回忆,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童年的美好。
那座村庄,那些人,那些事,永远镶嵌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