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长安宋烨全文免费阅读 > 第二十三章 泼你一身落墨
第1054章怎么还击?
飞剪船的船长此时满脸怒气,额头上拉起几道黑线。暗道他奶奶的,东瀛小矮子胆子够肥啊,居然看着魏国华夏商盟的旗号,招呼都不打直接开抢。这样摆明撕破脸的行为,在海上可不多见。
笑话,魏国的商船在海上谁人敢抢?冉明自从拉起魏国士族门阀去海外殖民,就抛弃了小打小闹的局面。此时活跃在南洋上的海洋运输船足足一万三千多条,其中九成五的船只隶属于华夏商盟,仅仅华夏商盟就雇佣了魏国近七成的退役士兵以及魏国大量金盆洗手的强盗土匪,魏国海商的胆子向来不小,在魏国境内他们还是守纪守法的良品,出了外海,那就是无法无天的角色。哪怕无人招惹他们,他们还要无理闹上三分,更何况此时被别人打上门来?
此时魏国的商船几乎都是武装商船,魏国朝廷对八牛弩、马公弩并不在海上禁用,特别是大海实在是太大,哪怕魏国海军强大,也不可能保护商船周全,关键是这个时代战舰航行速度太慢,哪怕是相隔几十海里,战舰都要航行几个小时。这样长时间内,足够海盗轻松把船上的人员杀光。
魏国海商对船员和水手的武装都是全方位的,魏国正规军中淘汰下来的横刀、八牛弩、盾牌甚至现役的猛火油柜,都是海船上的必备装备。
“他奶奶的,敢抢老子的船。真是活腻了,赶紧的,把八牛弩调整好,射他娘的!”张船长在甲板上跳起脚大骂。船上的水手也不慌不忙的搬动机括,把八牛弩对着敌舰。巨大的木槌狠狠的砸在机括上,粗大的巨弩箭带着死亡的尖啸声飞向敌舰。
“咔嚓!”一声巨弩正中桅杆,在巨大的冲击力之下,桅杆应声而倒,十几名大和武士被砸在桅杆之下。
别看大和国舰船足足有三千多艘,可是非常可惜,这些舰船都是小型渔船客串的,既没有战舰那样坚固,也不具备远程攻击能力,既然跳帮作战,他们也跳不上去那么高大的飞剪船。一群跳骚,无论跳得多么欢,始终是无法奈何老虎的。遭遇海战打了近半个时辰,大和国舰船沉沿了十几艘,而四艘飞剪船毛都没有损失一根。
张船长依仗着自己的船大坚固,在大和国舰船中横冲直撞起来,简直就是虎如狼群。当一艘大和舰船抽冷子靠近张老大这艘飞剪船船尾三十余步远时,只见张船长面目狰狞的大吼道:“给我死来!”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响起,一条如同水桶粗的火龙向这艘大和战舰飞去,短短十数息时间,这条火龙就把这艘单桅帆船笼罩在火海之中。
又是十几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四艘高大的飞剪船远的用八牛弩射,近的用马公弩射或猛火油柜烧,又弄沉了四艘大和舰船。
一名大和武士受了弩箭,跳进了冰冷的海水中,挣扎的几下,居然顺着洋流向飞剪船漂去。这个时候,太宰也稳住了心神,他知道大和国的舰船太矮小,跳帮又跳不上去,撞又撞不过飞剪船。有人会说,怎么不用火攻?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火油是非常宝贵的战略物资,开采能力有限,全靠自喷井,可以查查全世界的自喷原油井才几个?大和国根本就没有那个财力,也没有准备。不过打仗主要还是跟自身实力有关,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打法,穷人有穷人的打法。大和国没有准备火船和火箭,不过却有很多水性出众的武士。太宰下令道:“鬼袭!”
所谓鬼袭,正是水鬼用水下攻击的方式凿沉对方战舰。不过非常可惜,魏国战舰都采取密水仓设计,哪怕触礁撞破三分之一的密水仓,船只仍可以安全航行到港口。如果大和武士想凿沉飞剪船,不过不可能,却要将飞剪船五十六个密水仓的三分之二既至少三十个以上的密水仓进水,才有可能沉没。
看着如同下饺子一样跳下海水中的大和武士,张船长这才收起轻视之心,无论古代海战,还是后世海战,最难防御的就是来自水下的攻击。张老大道:“升旗语,这帮东瀛小矮子太难缠了,咱们不和他们玩了。”
说着,张船长下令飞剪船脱离接触,准备离开。有一艘大和舰船好死不活,正堵在张船长撤退的航道上,没什么说的,撞你没商量。飞剪船的船首撞在这艘倒霉的大和舰船的右后侧,只听得咣当一声巨响,两条船的船体都发出吱呀的一声,听得让人不觉牙碜。
因为这次撞击,大和船小,对撞太吃亏,十几名大和武士当场便被震倒在了船上,摔成了滚地葫芦。魏国这艘飞剪船太大了,虽然有剧烈的震动,不过由于水手准备充分倒也没有什么损失。
飞剪船由于采取飞剪式设计,在顺风的情况下可以轻松跑出十二三节的速度,如果满帆轻载,最高时速甚至可以跑出十五节的速度。不过在这个时候普通的帆船速度就可怜了,渔船和运输船只有七八节的速度,相对比较瘦长的战舰好点,也不过八九节的速度,足足慢了三四节,这样的速度差距,让飞剪船轻松脱离了接触。
去来穂别尊望着已经远去的魏国商船,眼睛里快要喷出火来。这一伏大和国打得太憋屈了,区区四艘魏国商船,居然打了近两个时辰都没有取得战果,反而被对方连撞带打,损失了近三艘舰船,武士也损失将近两百人。
三十艘舰船和二百武士,对于拥有三千多艘大小船只近四万兵力的大和国联军来说,自然是算不上什么。话说,大和国实在是太穷了。粮食产量极低,人均拥有一石粮食就可以吃一年。大和国物资匮乏,经济严重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和国继续守着难波那块穷地方,只有死路一条,好不容易守着这次极佳的扩张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二百多名武士葬身鱼腹了。
看得出去来穂别尊心情不好,太宰只好劝慰道:“皇太子殿下,天朝上国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只是他们的民间商船,如果碰到他们的战舰,恐怕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大和国的悲催是多山少地,而且火山频发,想不贫苦都难。如果他们的渔夫多打点鱼,总能依靠大海吃饱肚子。事实上呢大和国很多影响都来自中国,比如佛教兴盛,几乎全民吃素,粮食不够吃,再不吃鱼虾,不饿死人才是怪事。事实上古代中国,沿海地区都是统一特色,非常贫苦。没有办法,中国人也没有向大海捞食的传统,不过这个传统被冉明这个异世蝴蝶给生生改变。
此时魏国每年会从大海中打上来一千多万吨鱼虾,这个数量在后世不够看的,可是在时代算上人均就非常吓人了。魏国两千多万人口,加上奴隶在内,每人每年也可以获得近三百斤鱼虾等高蛋白的补充。更何况还有数量更加可观的海盐,海带。魏国精加工的碘盐,在南洋地区一直都是坚挺货,甚至可以作为货币使用。
去来穂别尊望着远去的四艘飞剪船直流口水,“多好的船啊,如果这四艘大船是大和国的,大和国的水师就可以沿着海岸线,想揍四国岛就是四国岛,想打本州就打本州。甚至可以远击**半岛。”
正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干了。
原本只是一场武装航行,结果大和国的武士不开眼撞了上来。魏国海军二十四分舰支队长唐茂少将得到了前面四艘飞剪船受到大和国海军攻击的消息。唐茂兴奋的大吼道:“挂上黑战旗,把东瀛小矮子送进海里给海龙王当女婿!”
黑色的战旗,在魏国军中只代表一个意思,那就是决死之战。位于运输船上的姜协发现海军的不异常,立即下令道:“挂上旗语,问问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海军第二十四分舰舰队旗舰上传来回应:“东瀛三千余战舰在前面准备伏击我军。”
“三千战舰?”经过再三确认,发现并不是旗语错误,姜协吃惊不小。魏国第二十四分舰舰队十八艘主力战舰满帆全速前行,向大和联军方向飞奔而去。
魏国战舰其实也是飞剪式设计,不过和货运飞剪船相比,战舰不用考虑经济运输,也不需要制造可以装载大量货物舱室,所以,魏国战舰速度明显更快。由于这十八艘主力战舰都是拥有两年以上的老艘,不过武器装备都进行了换装。首先是拆除了原本飞鱼战舰和先登战舰上面的希腊火和弩炮,而是换装了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线膛榴弹炮。
这种舰炮并没有在陆军中装备,因为这种火炮实在是太笨重了,足足拥有四千五百多斤的重量,对于陆军来说,如何移动这个庞然大物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不过聪明的魏国工匠异想天开,把这种笨重的火炮移植在战舰上,其次是给搬到了火车上。这样的火炮装在火车上,由十八门火炮组装成一列火车,就可全副武装巡视魏国境内。遇到铁路沿线五千七百米的范围内,都可以定点打击。
装甲列车火炮虽然并没有投入现役,不过舰载式的火炮却已经完成了一百多艘的改装,这样一艘先登级战舰,可以装载十二门一百二十毫米重的火炮。而飞鱼战舰则可以加装十六门。第二十四分舰舰队虽然仅仅拥有十八艘战舰,却足足拥有二百二十八门榴弹炮。
二十四分舰舰队满帆前行,一个半时辰后终于抵达了大和国联军海域,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适合海战了,因为最多一个时辰太阳就要落山了,进入黑夜拥有超视距作战能力的魏国海军,战斗力将大受影响。然而唐茂却不管不顾,直接下令开炮。
魏国九九式的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是五千七百米,当然在颠簸的海上要在这个这距离命中目标和用步枪射击一千米以外的目标差不多,炮弹能打到哪里去,主要看炮弹的心情。然而距离足足四千多米时,魏国二十四分舰舰队一炮居然离奇打中目标,把大和国一艘双桅战舰送进了海底。
这个时候,大和联军士兵这才开始惊慌失措起来,惶恐的喊道:“魏国战舰,魏国战舰!”
去来穂别尊也顿时懵了,魏国战舰上来连招呼都不打,他也愤怒异常,只是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刚刚他遇到魏国商船的时候,也不招呼不打,直接开战。
去来穂别尊大吼道:“欺人太甚,命令部队还击!”
听到这话,大和国武士们快要哭了。大和国可没有见过火炮,西方殖民者带着火器轰开日本国门的时候,日本把六斤重的前装火炮称为国崩,意思是一炮下去,国都要崩了。现在这个时代,他们的祖宗比他们见识到了更加厉害的火炮。魏国第一代榴弹炮虽然口径只有一百二十毫米,倍数也只有非常可怜的二十二倍。炮弹不仅初速低,而且准头也并不高,可是大和人并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他们还没有看清魏国战舰,自己就被雷球击中,先沉了一艘,这哪里是跟人在战斗,这分明是跟神在战斗好不好?
这些大和国将领快哭出来了“皇太子殿下,我们倒是想还击,关键是你让我们自己去还击?”
魏国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十八艘战舰横打,利用侧舷炮向大和战舰发射第一轮齐射,魏国飞鱼战舰的火炮配置是首三尾三,左右各五。而先登级则是首二尾二,左右各四。整个分舰队共计七十八门火炮,虽然在四千米的位置命中率不足低得不足半成,然而这七十八门火炮齐射的威势,直接把大和联军给吓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