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1016章病倒了
第1016章病倒了
谢道韫听了冉明的话,微微叹息的摇摇头。谢道韫知道,冉明可绝对不是说着玩的,以冉明的秉性,他还真得做得出来。
婚姻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冉明非常清楚,即使是门当户对,人品也有天差地别,不是所有的高门子弟都是杰出人才,同样,也不是所有寒门庶子,都是一无是处。在冉明看来,这只要两个人可以情投意合,就可以结为夫妻。
谢道韫与冉明结婚之后,还有一条“不成文”的默契,那就是子女教育,主导权虽然在谢道韫之手,但是冉明的意见也绝对不可以忽视。无论是冉昐还是冉昀,他们两个的文化知识都不是冉明教授的,但是二人和众皇子一样,潜意识里在学习冉明。
看着谢道韫沉默着,冉明淡淡的道:“朕打算让昀儿和昐儿去安西历练两年!”
闻言,谢道韫的眼泪不住的流了下来。谢道韫哽咽道:“陛下还没有拿定注意吗?”
冉明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朕一时之间难以决断。去安西历练两年,算是最后的考核吧!”
“皇位只有一个,两人肯定会有一个失败者,你打算怎么做?”谢道韫深知夺嫡的残酷性,毕竟未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保证谁是胜利者。历朝历代,夺嫡失败的下场都非常惨,谢道韫非常担忧冉昀的下场。
“虎毒不食子,朕的每一个儿子都不是多余的!”冉明道:“失败了那就失败了,朕准其海外建国称王。”
“山水迢迢,远隔**,那岂不是今生难以相见?”谢道韫感觉心里更苦。
冉明道:“怎么会呢?铁路会越修越远,火车也会越跑越快。现在我们魏国火车可以一日千里,即使**,也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打一个来回。将来火车肯定可以提速,别说一日千里,就是一日两千里,三千里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个时候,距离就真正变近了。别说火车,轮船也是一样,朕当初从宁远回来,即使一路满帆前行,也足足航行了将近两个月,将来蒸汽机轮船,可以不分昼夜,也可以不用担忧风向,速度肯定可以更快。”
有些事情,谢道韫是肯定无法阻止冉明的意志,皇子封王,按制封号可以大略分为以国名为号(即所说的一字王)和以郡县名为号(即所说的二字王)。一字王为国王及亲王,国名基本上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一般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接下来是“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一档次。
可是冉明偏偏不按制封王,而是改封海外。冉明的用意其实既不是汉朝的实封,也不是明清的虚封。而是把皇子们分封海外,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真正可以作主的国家,国王也不是臣子可以监视的傀儡。
冉明的终极目标就是打造一个类似大英联邦帝国的国家,把海外由各个皇子建立的邦国,联邦的形式,在政治、军事、财政经济和文化上做到同进共退。这事实上和中国古代的藩国体系并不冲突。
当然,现在这个只是冉明初步的想法。准备利用两年的时间再考核一下冉昐和冉昀,然后大规模分封皇子甚至是冉裕、冉智的后代。事实上冉明也想打造一个类似于大唐天可汗的世界性组织。在这个通讯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世界性大国是根本不现实的。只能按照各个地区的民族成份,和生活习惯进行分而治之。
大英联邦帝国拥有五十二个联邦国家,总人口十八亿人,经济总量占据了世界的五分之一。仍是世界超级大国,谁也无法忽视的超级力量。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冉明是秉承穷养儿,富养女的宗旨去做的。不要轻易让男孩子得到他想得到的,这叫锻炼,得到锻炼的男孩子,其潜力越来越大。不要轻易让女孩子失去她将失去的,这叫珍惜,没有失去的女孩子。其价值越来越高。
冉明硬压着太子之位不虚悬,就是给所有的儿子们一个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感觉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希望。当然,在冉明眼中,他所有的儿子,无论嫡子还是庶子,都是他的儿子,只要能力足够,就可以承继他的江山社稷。
对于冉明独断独行,魏国并朝野内外并没有什么微词。唯有册立太子方面,传出不少非议。毕竟一个国家,不能只有皇帝,还要有储君。万一皇帝出现意外和变故,也可以按照顺位制度,太子登基,而不是要陷入内乱。
权力这个东西,放下去容易,要想收回来就困难了。内阁首相才是魏国真正的大权在握,无论军事、民政、再或者经济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修建,内阁都有绝对的权力,这可是无冕之王。
冉明虽然可以依靠他的威望,随时从内阁把权力拿回来。可是将来新君要想拿回权力,就肯定难了。到时候皇权和相权肯定有一番争斗。
对于魏国这种局面,可以说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冉明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就是为了削弱皇权。在层层迷雾的未来,很多人看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可是冉明却可以透过迷雾,清晰的看到遥远的未来。
冉昐和冉昀各带二十名部曲,辞别了家人,开始登上旅程。对于二人而言,这些年的时间,超过一半都在皇宫之外,似乎他们都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但是这次他们离邺,对冉昐和冉昀的感觉格外不同,除了心中对家人的牵挂与不舍,还多了对未来的担忧。
魏国东宫之位虚悬已久,要说冉昐和冉昀对东宫之位不动心,那绝对是骗人的鬼话。别说别人不相信,恐怕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冉昐和冉昀算是深切的体会到了冉明的真正用意。冉明可不想他和冉闵以及无法血性男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国家毁在败家仔手中。
一路轻装西行,在经洛阳过长安之后,终于在陈仓地界,二人赶上了安西大督护王猛一行人。王猛一行的队伍非常庞大,原本拥有朝廷委派的一百九十三个县令、以县丞、主薄外加三十五个郡太守,以及两州刺史和佐官,整个队伍足足两千多名大小官员。光依靠这些官员事实上是无法治理好安西之地的,当然后续会陆续迁移一十九万府兵和其家眷,动员近百万人口迁徙,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安西的汉胡民族比例,进行教化、同化。
就在冉昐和冉昀追上王猛率领的安西文官队伍时,王猛正在拿着冉明写给安西大将军刘科的公开信。当年先皇揭师起义,率领华夏热血男儿打碎了胡人强加给我们的枷锁,推翻了欺压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胡人。我们大魏从无到有,从弱变强,我们大魏忠勇无畏的将士用他们手中的刀枪,为了我们华夏女儿争取到了我们应有的尊严和自由。虽然时隔多年,大魏将士手中的刀枪早已染满了鲜血,我们虽然匡复了华夏故土,重建了我们的家园。
有人说,胡害已除,应该到了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了。可是朕要说,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朕不要朕的将士们收回手中的刀枪,朕决定,趁着将士们热血未冷,用将士们手中刀枪继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谋求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现在我们锋利的刀枪无人能挡,大魏军威赫赫,所向睥睨。虽然魏国的领土已经不算小了,可是朕感觉魏国还不够大,我们的敌人依然很多。能给子孙挣得亿万家财,却不留给子孙下家财万贯。能给子孙留下良田万倾,绝不留下良田万亩。只要咱们积攒的家业足够大,就算将来儿孙中有几个败家仔,那也可以多败几年。
每一个人都将生活的更好!每一个人都将享受到新的未来!大魏帝国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典范,为了我们共同的幸福生活,请将士们相信朕,相信我们的帝国,我们这一代人浴血奋战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打造一个万世太平,幸福未来。
这封公开信,其实不仅王猛手中有一封,事实上全文已经公开刊登在各大报刊上了,目的就是告诉全国将士,魏国不仅不会立即裁军,反而要加大军事领域的投入,始终让魏国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
华夏民族始终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华夏的版图也不是从来就这么大。当时居住在中原华夏人东有东夷(既今山东一带),南有蛮族,北有狄,西有戎。可谓之四面皆敌,四面合围,如同铁壁。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与命运抗争,夏商周三朝无不如此。期间,华夏能同化夷,夷竟然也能融和华夏。春秋战国这一大时代的来临,更为华夏民族内战与外战提供了机会。换言之,华夏民族对内统一,对外扩张的时期开始了。
在南**这个时候,冉明来了,他带着幸运的华夏人从一个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魏国,开始了扩张,恢复了魏国立国时期的北方六州之地,冉明并没有满足,吞并燕国,魏国同样没有满足,消灭凉、秦、晋、蜀和众多地方割据势力,魏国的征途仅仅是一个开始。收复西域,南吞中南半岛,魏国开始向世界露出獠牙。
事实上战争就从来和公平两个字毫无关系。无论是汉唐,在最强盛的时候,四夷皆臣,然而当华夏露出虚弱的时候,周边诸胡同样会露出獠牙,上来扑咬华夏。所以冉明此时也不会客气。
刘彻和杨广同样在扩张,然而他不愿意分享战争收益,结果百姓越打越穷,自然就没有人愿意跟他们干了。可是冉明却会分享战争红利。魏国得到庭楚二州,容易采取的煤矿,初步估计有大大小小四百余座,大量煤炭被发现,魏国煤炭价格立即下跌三成。仅仅煤炭这一项上面,魏国百姓就可以间接获得将近四百钱的炭火钱。
当然,战争红利可不仅仅只是煤炭和贵重金属,仅仅安西军征西,连战连捷,消灭嚈哒帝国,仅仅战马就获得百万匹,更是把嚈哒帝国百年积累的金钱,直接吞掉。参战将士获得赏赐,赌钱和田地,没有参战的百姓,也可以获得廉价的牛马羊等牲畜,还有缴获的各种物资。从嚈哒帝国获得的金钱,冉明用来在教育、医疗方便补偿百姓。
特别是为了增加人口,提高人口素质问题。现在魏国上学,每个学生每天可以免费获得一斤牛奶,每个月也可以获得免费肉食三斤。这就是冉明带给百姓的全民福利。直接看到的福利不说,还有很多间接受益的庞大人群。商人获得更多更广泛的原料和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士人可以获得更多,更高的做官机会。工匠也因为工作机会增加,收入更加增加。这些都是冉明带给魏国百姓的福利。
有了更大的疆域,百姓可以获得更加的生存空间,虽然这样不难完全避免土地兼并和拉近富贫差距,至少可以缓和这个矛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了金城,安西大督护王猛率领的安西官员队伍开始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朔风寒冷。虽然此时进入初冬的金城,气温非常低。行走在野外,简直寒风如同刀子一样。
好在,冉明发明的羽绒服,既轻便,保暖效果又好。特别是手套和热水带,倒减少了旅途的苦寒。到了金城,正巧有八个府的府兵,因为是从镇西军军区中调出,所以直接跟随王猛一行行军。结果这近两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安西行去。
冉昐和冉昀跟着王猛,却没有受到半分优待,甚至他们连王猛的面都没有见着。刚刚离开邺城时,这些官员每个人还有有着不俗的仪表,然而到了金城,差不多都变成了泥**。冉昐告身上面写的是张良郡主记这仅仅是一个从七品的佐官。属于太守属官之一。
所以冉昐就和其他八名官员住在一个帐篷里。睡在木板上,冉昐非常寒冷。听着如雷的鼾声闻着让人头晕目炫的汗臭,冉昐最终还是疲惫的睡去。
“刘昐,刘昐快起床了!”连续呼喊了十几声,发现冉昐并没有应声,一名官员上前一摸冉昐的额头,居然很是烫手。
冉昐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