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887章打破圈子
第887章打破圈子
“皇后,你知道吗?咱们华夏一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圈!”
“一个圈?”谢道韫疑惑的道:“什么圈?”
“一个打不破的怪圈,一个血泪斑驳的圈子。一个华夏一族的悲剧圈。”冉明语重心长的道:“我华夏百姓每隔几百年就要承受一次胡人的欺凌,每隔几百年就要在异胡的铁蹄下被蹂躏一番,从周朝的犬戎入侵,再到秦汉的匈奴入侵,还有如今的五胡乱华衣冠南迁。这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圈子,我中原王朝兴盛,异胡自会臣服,若中原王朝衰弱,他们就会铁蹄南下,肆意的奴役我汉家百姓。”
谢道韫也是熟悉经史文章的才女,冉明没有提到这些的时候,她还感觉不到什么,可是有了冉明的提醒,谢道韫发现还正如冉明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王朝建立,都可以依靠强大的军队和科技,完虐异胡,在异胡臣服之后,为了表示中原上国的大度,就会把血债遗忘。可是一旦中原王朝衰弱了,他们就会露出爪牙,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是如此,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也是如此,晋朝也是如此。谢道韫虽然是一个妇人,不过却产生了疑问,既然异胡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为何不一下子打死?
冉明坚定的道:“朕所为的不是冉氏铁打的江山,也不是为子孙后代考虑,而是为了打破这个怪圈,让华夏一族从这个怪圈子里解脱出来。我们华夏一族的这个悲剧圈子,根子就出在皇帝身上,皇帝的权柄太大,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人人都想当这个皇帝。然而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亦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只要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或许有名无实,像周天子一样,做一个名义的上天子,把权力下放,这样才会有周王室八百年传承。皇帝的权力太大了,所以有无数人想要架空皇帝,大权独揽,等他们大权独揽时,就会像曹魏皇室和司马皇室那样篡夺皇位,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哪一次不是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臣妾知道,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谢道韫看着自己的丈夫,看着他脸上疲惫不堪的神色,有些无奈而又低沉的声音道:“陛下放心,他们没有人敢!”
“他们当然不敢,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冉明冷笑一声道:“但是朕总有一天会老的,总有一天会死,等到朕老了,等到朕死了,他们难道还不敢吗?没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大权独揽。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都负责的东西也是有限的,皇帝真的不是一个好职业,想要做一个好皇帝真的太难了,只要稍稍出一点错,就会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朕是不会计较那么多的,所以为了昀儿,昐儿他们,朕只要自私一点,留给他们一个有名无实的皇位,把权力留给首辅大臣,每一个首辅大臣任期五年,可以连任两任,也就是十年。首辅大臣负责管理这个国家,所以皇帝就成了没有权力的木偶,这样虽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过这样以来,冉氏才可以平安下去。”
“没有人愿意当木偶,但是和生命安全比较起来,也不算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了。”就在冉明为自己的儿子操心的时候,让冉明松了一口气的消息终于传来,冉昐遭遇的事情,没有阴谋,只是一件巧合。
说实话,冉明也不想把屠刀对准陈郡谢氏,因为相较整个士族阶级而言,陈郡谢氏的家风还是不错的,况且他还要顾忌谢道韫的感受。
此时魏国收入的赋税,远超历史同期,甚至快要接近了中国历史上最富的大宋了。然而由于冉明这个人从来没有存钱的习惯,有钱了他花钱也相当厉害。财政部的口袋捂得够贤,否则弄来的钱,还真不够冉明折腾的。
不过,冉明花钱也分对象,至少他对自己是相当苛刻的,为了节省财政浪费支出,冉明把专门为皇室服务的二十四监大部分裁撤了,如尚衣局、针工局、巾帽局、内染局划归轻工部纺织司,把什么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等合并成采办司,设一正两副三名总管,二十几个杂役宦官,这样以来,皇宫内的服务人员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皇帝都开始裁撤自己的服务机构,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大手大脚的花钱了,现在皇帝自己才养活二十几个厨师,就这样冉明还感觉有点浪费。下面的各大贵族也纷纷遣散自己的服务人员,如果谁还敢养着成百上千的厨师杂役,这简直就是打皇帝的脸。
单单这些事情,为魏国节省大量的支出。当然,冉明不是一个既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皇帝,这些裁撤下来的宦官宫娥,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比如冉明让一部分曾经的御厨在邺城成立魏国皇家大饭店,提供一流至尊级别的服务。这些从皇宫剥离出去的机构,以后不再享受皇室财政拨款,而是要自负亏盈。
冉明的一直的努力,不是为华夏民族开拓多少领土,也不是为这个民族注入多少血性基因,因为冉明最大的愿望,就是打破这个圈子,这个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血泪悲剧轮回。冉明不同于历任统治者,他是一个站在历史肩膀上的巨人,有着无与伦比的视野优势。那就是冉明更了解人性。其实我们的祖先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荒谬的命题,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恶。”事实上真正的人性之初,就是一张白纸,你想在上面描绘什么东西,他就可以成为什么。
中国人性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矛盾体,有“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感悟,也有难得糊涂的处世之道,有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刚烈,也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奴性。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向来都是矛盾和对立的,满清先用血腥文字狱清除了汉人之的血性和骨气,利用强制奴化教育,培养了无数忠实的奴才。清初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废”抵抗剃发令的是汉人,可是清末,拒绝**,为满清摇旗呐喊的不是满人,仍是汉人。冉明看得清楚群体的作用下,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所以,冉明为了改变中国人性,努力推行教育,这个教育不是传统的中国精英式的教育,而是全民教育。全民文盲肯定会制约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然,冉明想加速魏国工业进程,就需要无数的专业技术人才,冉明可不希望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书呆子,而是需要在工业生产中,工人阶级对于生产技术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不能全靠他的金手指,一旦冉明驾鹤西去,魏国最有可能出现技术断层,社会科技发展出现让人无奈的停滞。
所以,冉明需要更多的人进入科技研究领域之中,去钻研探索,去开拓新的知识和领域。哪怕吴问道这样的杀人犯,站在法律的角度,吴问道连杀两人,而且毁尸灭迹,斩立决也不为过,就算念其妻出轨在先,流配三千里或处罚十年牢狱也不失为公正。然而,冉明却有失公正的让其进入皇家科学院,继续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从而利用其土化学知识,为魏国培养更多的化学人才。
冉明利用皇室节约的资金,成立了“地理学”、“医理学”、“医药学”、“化学”、“农学”、机械学”、“物理学”、“水利”等二十七个专业系统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目的是在各郡县县学教育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按照其资质进行继续教育,当然这个奖学金不会像后世一样成为有背景学生的垄断资源,是专门面向寒门子弟的。
冉明事实上并不希望全部摧毁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毕竟有很多教育、人文理念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冉明重点是加强理科方面的教育,而不是吊书袋,寻章摘句。冉明其实也想实施全民教育,只是目前在资金和师资力量方面,冉明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只能缓缓而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冉明的教育大业仍任重而道远。
在初步实施每县至少一所县学(小学),利用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进行过度,冉明相信,到时候魏国的财政收入一定会大为改观,师资力量储备也能具备增开更高教育层次的基本条件。
对于冉明这样大手笔的教育投入,很多大臣非常不理解,在他们的眼中,魏国初立,虽然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魏国的基础设施还是一片空白,基本上大部分郡县的交通还是前朝时期遗留的旧官道,而且也多年未修。还有各地的城池、水利都需要修缮,偏偏冉明拿出了如此众多的资源投入教育之中。
这些反对派大臣有的是思想顽固,有的是因为处于知识垄断集团的士族门阀,但是他们的意见被冉明直接无视了。“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冉明登基之后,已经很少剽窃后世的文章了,然而这一次冉明还是拿出了剽窃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经过冉明的删减,去掉了不合时宜的部分,发表在《明报》上,接着其他各大报刊纷纷转载,在魏国引起了巨大的轰鸣。
当然,与此同时,魏国皇科科学院各隐世门派的精英人才也聚集在一起召开冉明下达的技术讨论会,寻找破解海蛆的问题。哪怕魏国并没有找到解决海蛆虫的问题时,在印度洋的碧海蓝天下,魏国远征军并没有留止下自己进攻的脚步。
随着笈多帝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笈多的海路大门完全向魏国敞开,此时的笈多帝国就像是一个被扯掉衣衫的少女,任君采摘。笈多帝国漫长的海岸线,魏国远征军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进攻的**,让身在华氏城的沙摩陀罗·笈多忧心不已,他感觉自己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了。
魏国的远征军海军和陆战队,以及数量庞大的南洋土著仆从军们,在登陆之后,就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扫荡着,他们把笈多帝国军队消灭后,就开始搜刮他们可以看到的财物,从最廉价的粮食,到各大佛寺的铸铜或纯金的佛像,还有各领主和贵族的财物。
当然,随着愈演愈烈的冲突,笈多帝国与魏国之间再也没有缓和的可能了。双方的伤亡也持续上升,魏国军队还好些,他们的着甲率太高,而且钢铁的甲胄可以很好的保护魏国将士的生命安全,可是他们那些土著仆从军的伤亡却大幅度飙升。不过,随着魏国一方胜利的次数越来越多,受到激励的土著仆从军这边的损失也越来越少,也越打越好。
无数装备精良的魏军军队用八牛弩和弩炮、火箭弹向笈多帝国军队发起进攻,把笈多帝国军队最后抵抗意志彻底击溃,放羊了的笈多军队就会被蜂拥而上的仆从军像赶鸭子一样追杀着,这些疯狂起来的仆从军顿时化身为魔鬼,肆意的砍杀着他们能看见的敌人,更可怕的人,魏国在南洋地区可以获得几乎无穷尽的土著仆从军,这种廉价的炮灰刚刚开始的时候以三比一,甚至五比一的比例消耗着笈多帝国军队,不过随着战事演变,这种伤亡比例越来越小,如今居然调了一个个儿,居然能打出一比一点五,甚至一比二了。
这种遍地狼烟,无穷无尽的打击,让笈多帝国雪上加霜,随着笈多帝国失败,这让笈多帝国内部各大部落首领蠢蠢欲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