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867章变化
第867章变化
每一个人都着不俗潜能,当面对绝对的压力的时候,有的人有时可以成功激发自己的潜能。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行。谢艾接到冉明的圣旨,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谢艾发了狠,开始对付成都发动了围城以来最猛烈的攻击,当然谢艾不会采取不计伤亡苏联式的粗暴攻击,而是利用手中的资源尽可能的破坏桓温的城防工事。
不过,冉明的圣旨他必须遵从。因为在这个时候,谢艾非常清楚,没有人可以违背冉明的意志。
在后世一线将士也会采取轮换的制度,给予一定的假期,放松心情,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将士因为思乡情节,或长久激战,产生心理疾病,因而产生反战情绪。大量从前线返回物资运输车辆,此时装载着从前线返回的将士。这些士兵有的是因为战功要去邺城参加冉明觐见,并且授勋。有的则是因为伤重或残疾,需要回后方治疗或复员。
冉明在经过籍罴提醒之后,思得更多一些。冉明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看一看,魏国现在究竟建设成了什么美丽的模样。这个提议是杜聪主持的皇家特卫宣传部提出来的,目前来看效果相当明显。魏国因为不断的扩张和吞并,已经积累的让人恐怖的财富,整个魏国北方已经从战乱的泥潭中彻底走了出来,各郡县大部分地区因为战乱的疮痍都被建设得美轮美奂,让人深深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和前线那种血腥和残酷比较起来,魏国后方的生活完全可以用平和和辉煌来形容,虽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但是大量砖瓦比任何历朝历代的总和还要多,房地产开发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不再是百姓自己建房,而是房地产开发商到处修建。大量房地产开发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各大郡县城池竟争激烈,无数开发商不得不把目光放到了乡村。一座比一座崭房屋出现在魏国大地上,几乎可以用克隆来形容,清一色青砖红瓦院落,用来装点这个帝国首都的绚烂多姿。
让这些将士感觉最先改变的,其实还是蜀道。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物资运输,蜀道的路面几乎都经过了严格的修缮,与此同时,原来人迹罕见的蜀道,如今出现了大量商铺,有的是经营车辆维修,有的是为行人提供衣食,也有不少窑子店。
和青楼不一样,这种在蜀道两旁的窑子店是专门面向往来在蜀道上的脚夫、车夫和马夫,这些都是最普通的下等人群,他们肯定不会像那些土豪一样为了和妓女调情就一掷千金,当然他们也没有这个时间。这些窑子店都是直接扯掉衣服直接就干,当然价格也非常便宜。一次三十钱,模样好点的五十钱,最贵的也不过百钱,可是买一个新罗女子多者八万钱,少者仅需要三万或五万钱。
如果是以往灾荒年月,普通百姓为了活下去就会卖儿卖女,这些窑子店也不愁货源。只是现在在魏国,一旦出现灾荒,魏国朝廷虽然不会无偿发放赈灾物资,不过却会以工代赈。百姓有了活路,谁会卖儿卖女。在魏国人口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千万不要用强抢民女的办法,否则抄家灭族那是轻的。犯了这方面的罪,通常罪魁祸首都是被凌迟。这样以来倒威慑了其他一些利益熏心的人。
好在商人是这个时代最会变通的人,既然魏国汉人不能抢,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半岛的新罗和百济方面,大量新罗和百济妇女被抢至魏国,充实到各大妓家,从事廉价的皮肉生意。
蜀道的繁荣,这些将士还没有什么感觉,可是进入关中,镇西军绝大部分将士都是关中人,他们来到关中,发现了最大的变化就是道路。
冉明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圣意,也是政治问题。任何事情只要一牵扯到了政治高度,那就是人人重视的问题。结果,在官本位的思政作用下,关中的道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魏国道路目前分为三种,最高等级为国道,也就是高速公路。其次是官道,再次是乡道。进入关中,看到那宽敞至极致,平坦得近乎变态的道路,特别是左右两边修缮的排水沟渠,还有路边的树木,让这些将士感觉大感惊奇。
“这是关中吗?这还是我们的家吗?”
在魏国一切福利政策都向军人国属倾斜,军人不仅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同样收入也非常高。其子女和士绅一样,有受教育、当官的权力。一些将士阵亡或伤残退役,家属将会受到享受最高二十年税务补贴待遇,所以在魏国新兴地主阶级都是魏国军人或军属。
此时魏国参军的热情非常高,参军入伍也成了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功名马上取,这个政策让魏国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不可否认,魏国的军人收入是不错的。军人不仅军功赏赐的土地,同时也有军饷,虽然普通的士兵只有六百钱每月,不过这六百钱却可以买一石米粮,足够一家五口人一月吃用。那么地里的产出,就是积蓄。
古代农民的生活困苦,主要原因不是国家收税所致,而是因为下面基层小吏**所致,哪怕是历史上已经财政破产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加派辽饷,平叛饷,事实上朝廷的夏秋两税加在一起也不足三成。但是经过下面士绅和小吏层层克扣,百姓的负担就重了,几乎八成以上要交给国家,百姓不破产才怪。
冉明把小吏聘为国家**,发放俸禄,再对小吏施以严法管制,大大减少了基层**,这样百姓的负担非常轻,也快速恢复了元气。衣食不愁,住的问题就被百姓提上日程。大量新房拔地而起。
“军爷,鄠县到了!”
一辆马车下来一名胳膊上打着吊带,拄着拐杖的士兵。这个士兵张平安,是始平郡郡军的一名新军士兵,或许是运气比较倒霉,在对成都的试探性进攻时,张平安所在伍被一颗石弹砸中,一伍五人其中两人直接阵亡,张平安不幸中的大幸,被石弹碰到了左腿小腿,整个下腿以下,都成一团烂肉。哪怕用后世的医疗技术,也没有复原的可能了。偏偏守军的强弩又射中了右臂,按说像张平安这样的伤,在古代也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可是随着魏国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中医外科技术的发展,张平安虽然截肢了,但是却活了下来。
这次冉明明着是封赏有功将士,实则减少成都附近的镇西军将士,张平安就被打发回家了。张平安心里其实非常忐忑,自己是家中的长子,虽然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可是自己才是家中的劳力,父亲年纪大了,地里的活也渐渐干不动了,自己又没有立功,这以后一家子该怎么活啊。
张平安忐忑的下了马车,冲马夫道:“刘叔,这一路多谢照顾了,这里还有点钱,您也别嫌少!”
马夫刘叔道:“张大郎,你这冷娃,不是让叔犯错误吗?这是皇帝爷爷他老人家的恩旨,我要是收你的钱,别说是我,就连俺们掌柜的也吃不到好。”
辞别刘叔,张平安一瘸一拐的向家里走去。他虽然是鄠县人,事实上却不是城里人,而是鄠县南余下镇人。距离县城十多里,如果是平时他可以两刻钟跑回家,可是现在,恐怕要走上半天。
然而,就当张平安顺着官道向余下镇慢慢走去时,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咯咯吱吱的声音,张平安扭头一看,发现是一辆两轮牛车。一个看上去像大户人家的童子坐以牛车上,身边还有一个丫鬟。
这名十来岁的童子看了看张平安,突然用稚嫩的声音道:“张伯停车。”
童子突然跳下牛车,吓得丫鬟和车夫一阵惊呼。童子盯着张平安道:“足下是我大魏虎贲?”
张平安从胡思乱想中回过神来,一下子挺起胸膛道:“然也!”
“陛下有言,但见大魏功勋虎贲,必须以礼待之,不敬者论罪!”说着童子道似模似样的冲张平安作辑,这让张平安异常惶恐。
童子又问道:“你这是欲归家?”
张平安道:“是!”
“家是哪里的?”
“余下镇张家堡!”
“张伯,咱们要路过张家堡吗?”童子向张伯问道:“如果顺路,咱们就带陛下的虎贲一程!”
张伯道:“也算顺路,咱们要经过余下镇,只是张家堡在余下镇东南三里,那段路咱们倒是不走!”
“哦!”童子道:“那就送这位军爷一程,反应距离天黑尚早!”
张伯在童子的命令下,只好扶着张平安上了牛车。童子与张平安一路谈论着战场上的事情,军队是一个大熔炉,虽然张平安只是一个小卒,可是经过一年多的军队生活,也变得健谈起来,跟这个童子讲着谢艾智取摩天岭,大战涪关的故事,这里的故事有真有假,大部分都是张平安道听途说来的,他只经历真正的一场战斗,而且还落下一身残疾。
但是童子年龄小,正处于青春期,听着这些军队里的故事,让童子感觉异常好奇。大半个时辰后,终于来到了张家堡。
近乡情怯,张平安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中父母和兄弟。然而张平安却发现自己的家大变样了。原来自己的家是五间土坯茅草屋,现在土坯房却不见了,而是变成了七间青砖红瓦房,外带四间厢房。
看到这一幕,张平安怒了,这是谁强占了自己家的宅子?张平安也算是经历过生死的人,虽然因伤退役了,但是却把他用的那把横刀留给了他。他急忙向这个新院落走去,今天不给他一个说法,真要血流五步。
“碰碰”张平安大力的敲门,不一会儿,门打开了,里面露出一个脑袋:“谁啊!”
“大哥!原来是你回来了!”
张平安道:“三弟,这里是谁的家?”
“当然是咱们家了?”
“咱们家,怎么可能啊,咱家哪有钱修这么好的房子?”
“咱们家原来当然是没有钱啊,可是你参军后咱们地就有钱了。据说三个月前你立功了,县里的大老爷给咱们家里送来了二十万钱。咱爹娘一合计,反正大哥你也到了要成亲的年纪,就咱们家这破房子,恐怕没有人愿意嫁给你。这不,爹用你的钱盖了这么一座院子!”
原来按照古制,军队以斩首计功,可是事实上在战争中,很多士兵都会来不计建功,就因为伤亡而退出了战斗。像张平安这种情况,原本是没有功劳的。只有一份伤残抚恤,这份抚恤金,其实也非常少。冉明作为一个后世之人,特别是接触过解放军制度的人,他就更改了制度。即使没有战功,但是因伤残疾或阵亡,按功计酬。
像张平安这种情况,家里可享受二十年半税的优惠政策,同时一次性奖励二十万钱。虽然这样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却可以得到将士的忠诚和拥护。
冉明对海外展开殖民,通过强取豪夺,弄回来大量的金银铜钱,这些放在国库里不用,只是一堆没有用处的贵重金属,毫无价值。可是通过国家手段花出处之后,才能有效的流通,才能繁荣市场经济,增加经济总量。冉明把钱赏赐给有功将士,这些有功将士肯定会花出去,像张平安建了这么一套房子,其中那些烧砖瓦的商人、工匠以及盖房子的泥水工匠,因而获得利益,同时国家又通过这一系列的商业流通,又获得了税收。
在古人眼中,天下财富有限的,国家朝廷占得多了,百姓就拿得少了。事实上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财富是创造出来的,创造越多,国家财政收入才会越多,经济越萎缩,财政收入也越少。
张平安伤残归家,引得张家堡的轰动,从而激发了更多青壮从军的热情。事实上魏国像张平安这样的军人还有很多,张平安不过是一个缩影。
除了关中子弟因伤残回家,更多的将士则是继续向东,去邺城,参加冉明为他们举行的颁奖典礼。
这些将士原来大部分都没有出过自己的县城,现在他们跟着物流大军一路前进,看到了魏国繁荣,也看到了魏国展露的那种喜人的变化。
此时魏国的路宽了,路也平了,交通更加便利,同时,大量水利设施也开始修建,此时的魏国简直就像一个庞大的工地,从南以北,从西到东,几乎都是建设,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国家公路,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百姓得已赚钱,百姓赚了钱以后就可以改善自身生活,这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着。
大量低矮的房子都推到了,大量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大量纺织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原来百姓日子非常苦,一件衣服通常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是现在百姓手里有钱了,也舍得给自己的妻儿老小增加一些新衣服,手里有钱了,也舍得给自己的婆娘买点胭脂水粉,哪怕只是最廉价的。
同时改变的还有百姓的体质,中国汉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粮食产出有限,加上朝廷税收很重,百姓的口粮非常少,吃得差。按照晋书食货志记载,在南**时期东晋粮食有均拥有量仅为二百八十九斤。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副食品,而且因为肚子里没有油水,百姓的食量非常大,一顿饭能吃一斤粮食那都是小儿科,别说是壮年男子,哪怕妇女也都非常能吃。光吃碳水化合物也没有什么营养,汉人整体身体素质非常差,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比不上吃肉类蛋白质的游牧民族。
特别是**朝,我堂堂华夏儿女居然饿成了东亚病夫,这其实并不是侮辱,而是事实上的写照,百姓常年吃不饱,营养匮乏,体质自然差。冉明大规模开发海洋渔业,从海洋中获取食物,哪怕鱼类再怎么没有牛羊肉可口,但是那也是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
在不知不觉中,魏国的百姓,特别是新生代的少年儿童,个子长高了,几乎大部分十二三岁的少年,都有他们的父亲高了。
食物足够了,皮肤也变得有光泽起来。同时,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被冉明冉闵父子培养起来了,绝对不再是那种望而逃,百余胡骑可破汉万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