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856章战争之神
第856章战争之神
中南半岛,对于中原王朝历朝历代君主来说是鸡肋,但是在冉明眼中,这却是一块香饽饽。中南半岛气候湿润,产出丰富,而且拥有大量矿产,这是冉明无法割舍的。中南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冉明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旦让笈多帝国掌握中南半岛,或以中南半岛为跳板,北攻魏国,冉明肯定会头大。为此,冉明把中半半岛纳入直接统治的决心越来越强烈了。事实上古代中国周边诸国皆向中国入贡,这个入贡事实上并非是称臣,而是文人玩的文字游戏。谁也没有见过中原王朝这么傻蛋的皇帝大臣们,进贡一点土特产,回礼都是十倍百倍真金白银。
况且,这些藩属国都是一群典型的白眼狼,秉承着这个传统外交原则的天朝,也是一个傻子。把国民供养的税收,全部无私的扔给了那些白眼狼。如果一次是外交失误,两次也是,次次就是真傻了。
在古代,几乎中国周边的国家都有朝贡的传统,说是朝贡事实上只是中原文人对自己无耻的粉饰,有很多所谓的朝贡都是各国商人自发组织的。目的就是见中原王朝人傻钱多好骗,反正最多磕几个头,又不会掉块肉,他们得到的却是十倍百倍的利益。对于这种所谓的朝贡,冉明这个现代人是非常反感的,在这个世界上,外交就是依靠拳头,美国从来不会像中国一样在世界大规模撒钱,但是美国的外交实力仍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在这个潜规则下,谁不向中原王朝朝贡那才是傻子呢。扶南国曾在开元六年也向魏国冉闵入贡,走海路了运了一头大象。冉闵也非常大方回礼书籍千卷,大部分为佛经,还有雪盐、布帛等等。只是价值不多,这让扶南王非常不满,随即断了往来。
冉明非常反感,所以杜绝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只要是藩国朝贡,回礼自然不会少,但是金银绝对没有一两,儒家经典,各种书籍,汉族文化方面的,大量无私捐送。百济朝贡一次,冉明就送了《论语》千册,儒袍儒衫千件。于阗称藩,冉明同样大手一挥《四书五经》千套,儒服千套。
扶南国,又作夫南国、跋南国,意为"山岳",是曾经存在于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名。其辖境大致相当于当今柬埔寨全部国土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上的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古代史籍中经常出现的东南亚国家。
冉明在八月二十五日,给苏林下密旨,让他择机征讨中南半岛诸国,灭其国,将占城国并入魏国交州刺史部,占城国在历史上本来就是抢占东汉日南郡其象林县所建立的国家,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灭占城国,将象林县升格为郡,辖占城国十五县。当然,对于真腊、高棉、扶南等国冉明的意思是,灭其国,设立郡县。在扶南国设越州,治万象。
冉明相信,凭中南半岛那些小国实力,根本无法抵抗魏国铁血雄师,一旦拿下中南半岛,凭借着中南半岛的丰富的产出,维持庞大的驻军是根本不成问题的。冉明的计划是,以退役老兵为基础,在中南半岛设立二三百个军府,驻扎三十余万汉军,然后让汉军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逐步融合中南半岛。
另外冉明在这个时候要吞并中南半岛,其实也和火炮成功发明出来有关。冉明早在司马聃投降时,就接到了军器监的密报,火炮成功了。战场之王——火炮这种东西出现之后,任何冷兵器在它的面前都不过是过眼烟云……
一旦科技战争的萌芽一出来,用不了多久,这家伙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它的根甚至会向土里钻进去一百丈,那个时候再想斩草除根不过是一个念想而已,而人类战争的机器已经轰隆隆的驶向远方。
冉明发明了这个时代本来不存在的火药,在军事应用方面,桓温也看到了火药的价值,并且大力发展火药。由于谢艾猛攻成都,因为战争,反而促进了桓温对火药的应用。桓温虽然没有制造出火炮,也没有制造出火箭弹,但是却把火药的威力发挥得非常大。因为桓温无师自通,制造出来了地雷。
首先桓温通过了成都城墙上那无数的藏兵洞,不断的把地雷运出城外,并且在战场上密布。
从最开始的城墙百丈距离,渐渐的桓温用地雷把成都包围了,除了四个方向的狭窄通道出口,其他方位都被地雷封锁了。
地雷这个东西防不胜防,而且桓温还发明了陶罐地雷,让魏国根本没有办法排雷。要想进攻成都,除非用人命把地雷全部引爆。别说谢艾不敢这么做,恐怕冉明也无法下这么狠的狠心,送魏国的精锐部队去送死。
因为这个变故,让谢艾空有优势兵力,却无法发挥。现在无论是谢艾所部的投石机,还是弩炮、火箭弹都无法摸到成都城墙的边了。此时成都城内的存粮约足够成都数十万军民食用半年,如果节约食用,这个时间有可能支持到十个月甚至一年。
桓温绝对是一个天才,他发现地雷的用处之后,马上派出人把地雷和地雷的制造方法派人送给桓石虏,让他对付张温。
这样以来,短时间内无论张温还是谢艾,根本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尤义把消息告诉冉明的时候,冉明在睡梦中一下了惊醒了,甚至来不及穿衣,赤脚就跑了出来。颇有几分曹操夜见许攸的味道。
“陛下,来了,运来了五尊大家伙!”
冉明急忙胡乱的穿着衣服,高喝道:“尤义,快备马,朕要去看看,不看今夜都睡不着了!”
皇帝的出行,全套仪仗非常庞大,冉明却顾不得了。只拉着林黑山,带着百余骑御林军就跑出了宫城。
这个时候,冉明这才发现尤义的不寻常之处。这个尤义骑在马上,身子简直如同钉在上面一样,稳如泰山,任凭骏马的颠婆,无法撼动他分毫。看那轻松的样子,显然骑术娴熟。
冉明快出穿过了宫城,抵达景阳门。景阳门守门校尉看到是冉明的手令,根本不敢怠慢,随即大开城门。冉明连与城门校尉和众将士寒暄的心思都没有,直接打马而去。
出了景阳门顺着官道一路向东,骏马奔驰三刻钟,直接骏马累得气喘嘘嘘,这才来到丰乐渡口。
还没有看到火炮,倒是看到了一个老人。军器监高级匠师魏猛。魏猛是追随冉明的元老之一,从最初的平面拒马枪再到高桥马鞍、双边马镫、陌刀、八牛弩、横刀、明光铠甲冉明每前进一步,魏猛都功不可没。从永兴三年,到如今弘始元年,整整十五年,魏猛都在默默无闻的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要知道魏国只是一个普通的铁匠,当然也可以兼职木匠,但是冉明让人家干的都是什么活啊,简直就是科学家的工作。为了追随冉明前进的脚步,魏猛也异常勤奋,拼命的学习着。从原始的冷兵器到热武器的战争之王,魏猛一直在拼命。要知道魏猛不仅做工匠的活,还要做管理官员的活儿,事实上虽然陌刀、明光铠甲以及横刀是牛实的心血,可是魏猛的功劳绝对不可以抹杀。
这十五年魏猛苍老得多了,或许是一路风尘扑扑,反正魏猛脸上带着无尽的疲惫。
“臣参加陛下!”除了魏猛、牛实、马营这些军器监元老之外,还有葛洪的两个徒弟青云,青风。
“诸位爱卿都是朕的大功臣,快快请起!”冉明轻轻扶起众人,这才激动的走向刚刚从船上卸下来的火炮。摸着这五尊泛着黄色的金光,冉明激动的道:“好家伙终于出来了!”
尤义看着冉明异常激动的摸着火炮,又哭又笑,非常不理解。冉明把手探进炮筒子里面抚摸,结果发现里面非常的平整,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粗糙。炮管的圆度也很好,一丈多长的炮身上看不到一个沙眼,拿手拍拍炮筒子,发出啪啪的声音,一寸多厚的管壁很是厚实,一看就知道这东西非常的结实。
和古代最原始的火炮相比,这门火炮多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可旋式齿轮组。历代最早的火炮就是一个固定的炮台,火炮只能固定打击一个方向,最多可以上下移动。左右移动的话非常麻烦,这需要重新挖开炮基基座,然后调整方向。
而现代这座火炮却和弩炮采取相同的工作原理,可以像后世火炮一样上下左右转动,唯一的区别这个时代没有液压或电动动力,每一次调整或转运,必须是人力进行。当然要转动五六千重的大家伙,需要耗费的力量也不少。
“魏猛,试过没有?”冉明兴奋的冲魏猛道。
“回禀陛下臣早已试过了!”魏猛道:“火炮在研制过程中,臣分了两步,以炮子和火炮炮管分别进行研制,其实炮子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成功了,炮子分为五斤十斤和二十斤三种,由于炮子不同,炮也不同,其中目前现在看的是可以打二十斤炮子的火炮,最远可打十三里,全重五千七百六十斤,而十斤炮子的那种炮重只有两千四百六十五斤,可以打九里。至于五斤炮,只有打五里,重也只有一千三百八十三斤。”
冉明这时打量起来所谓的炮子,也就是炮弹。由于冉明太过追求完美,所以,这枚炮弹和后世的炮弹外形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这不是雷汞击发的,而是像原始滑膛炮一样用明光点燃的。看着如后世炮弹的外形,偏偏尾部还长着一根一尺余长的引信,这让冉明有说不出的怪异。
这种火炮击放方式也更加异类,首先是前有一个小孔,这是专门穿过引信的,装入炮弹,把引信从炮闩孔中引出,再点燃引信,就可以完成火炮的击放。
从放弹位置来看,此炮属于后装炮,然后击放方式却是前装滑膛炮,至于威力如何,冉明只能看现场表演了。事实上冉明不满意原始火炮是有道理的,最古老的红夷大炮,只能发射实心弹,铁砂,或者链弹,拿这种大炮去对付骑兵根本就是扯淡,两军对垒之下,骑兵几个呼吸就会杀到面前,而这种大炮两分钟左右才能发射一枚炮弹,要是指望这东西去对付骑兵,纯粹是在找死。一枚炮弹飞出去之后,炮兵要赶紧往炮筒里灌水,然后用拖把一样的东西清理炮膛,然后再填装火药,在炮眼里塞火绳,捣结实,再把实心的弹丸塞进去,最后再点燃火药绳子,慢慢地等火药引信烧着完,等这一切都干完之后,骑兵的刀片子早就砍到脑袋上来了。
当然,现在冉明面前的这个火炮,事实上就是一个怪胎,是军器监为了完成冉明的一系列要求弄出来的怪胎。冉明需要后装炮,他们就制造出来了后装炮,冉明要开花弹,他们就想方设法弄出了开花弹。
至于结果如何,就是不他们所决定的了。
冉明道:“魏猛来一发试试看?”
“现在?”
“当然”冉明道:“朕一刻也不想多等了!”
魏猛无奈,只好按照冉明的意思行动。邺城周边事实上并没有理想的炮击阵地,为了避免误伤无辜,冉明只得命令御林军骑兵肃清漳水河道,然后把火炮弄到船上去,对准空漳河河面来一发。
魏猛指挥着几名工匠慢慢的把火炮移向渡船,然后再调整好发射角度,最后装弹点燃引信,忐忑的期待着不要让他们在冉明面前丢脸。
“轰!”一声魏猛紧张的闭上了眼睛。嘴里喃喃的道:“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
PS:诸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