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810章仁义人心
第810章仁义人心
王述的这话,其实又捅到了司马聃的痛处。当初晋国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渗透计划,一下子驱赶一百多万百姓,其中混杂了大量的细作,准备进入魏国后方,大肆破坏。按照这个计策也非常高明,只是非常可惜,司马聃碰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冉明。
魏国并不像历朝历代那样,对新归附的百姓大肆恩赏拉拢,对于魏国的国民,进行了分级。最高的当然是拥有国籍待遇的国民,其次是归化籍,再次就是夷籍。这三个等级的国民户籍成分,是冉明按照后世美国移民政策进行制定的。不论任何种族,只要效忠魏国,就可以获得最低级的居住权,这相当于美国绿卡,这也和美国绿卡一样,对拥有技术、专业人才或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有较大的优惠。
一百多万流民,大部分都是青壮,只有少量老弱妇孺。魏国各边境郡县进按照既定的国策,对这些大量涌入的百姓进行安置。可以说,魏国的国籍简直是一证难求,想要获得真正的国籍,除非是超过十年的考查期,当然有较贡献和功勋,也可以减短考查期。在这个利益的诱惑之下,隐匿在流民和百姓中的细作,很自然的被真正想归附魏国的晋国弃民所检举出来了。
可以说这个战略计划从开始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晋国根本就没有庞大的细作间谍储备,司马聃的王六军虽然可以对司马聃保持较高的忠诚,这些人马,打正规仗倒还可以,可是实在不是搞阴谋破坏的角色。结果倒好,大量青壮被送到了魏国,就连隐匿在百姓中的细作,也被甄别了出来,成了魏国的免费劳工。一个一个孔武有力,一看就不像好人的禁卫军士兵,只要脑袋不傻,眼睛不瞎,就可以看出来。
有句俗话叫做陪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用在司马聃身上倒也合适。听到王述的冷嘲热讽,萧乐子坐不住了,他立即站出来反驳道:“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如果真要追究责任,我们在场的诸位都有责任,这个具体计划虽然是萧某提出来的,可是当时你们没有人提出反对,反而大力支持,现在再翻旧帐,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接着,萧乐子拿出一个文件,然后缓缓开口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魏主已经率领大军回师邺城了,虽然我们得到的情报,魏国前太子智所部拥有了十数万部曲,并且攻破了邺城的外围城郭,可惜我们接到的情报对冉智极为不利,现在魏国各地的豪强、士族门阀以及各郡县地方官员,几乎没有人看好冉智。魏国营、平、幽、并、冀、洛、兖、豫、朔、雍、秦、凉、梁十三州共一百零八郡一千三百九十五县,几乎全部宣布效忠魏主冉明,这样以来,冉智的失败是必然的。区别只是时间问题,或许十天或许半月,只要魏主冉明的大军渡过淮河,冉智军就有可能不战自溃。按照原来的计划,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发动全线反击,死死的拖住魏国,为冉智占据北方赢得时间。只是,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办法发动反击,只要冉明平定魏国内乱,他完全可以调过头来再打我们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局势真的无法挽回了!”
王坦之道:“而且接到的情报,根本不是好消息。魏国这次一南侵,准备比我们想象的充分,他们这一路南侵,携带了难以估计的辎重钱粮,在已经失陷的江北地区,所有郡县皆被魏国重新建立了官府秩序,而且他们还充分的调派各地的百姓,让青壮百姓和被俘虏的参加修筑高速公路。这一条高速公路,采取分段开工的方式,起点为青州平原郡郡治龙乡城(辖境相当于后世山东德州。汉时为平原国(刘备曾任平原相)魏国的东西高速公路,经高平国(魏国没有高平王,自然废国改郡,辖境相当于后世山东菏泽)、梁郡(商丘)砀郡郡治砀县(后世河南永城)、谯郡(今安徽亳州)、汝南郡(今安徽阜阳)、弋阳郡(大体在今天湖北麻城)、齐安郡(今湖北新洲)等地。这次动用了将近魏晋两国将近二百万人进行施工,除了这一条高速公路之外,还在泗州段进行了分支,经泗州、山阳、扬州直通京口。很显然,魏国动用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还是想为下一次进攻晋国做充分的准备,一旦这两条主要高速公路建成之后,魏国军队就可以采取日行二百里的速度,南下攻伐我大晋。”
司马昱不解的道:“耗费如此庞大的钱粮,如此压榨民力,难道魏国不怕官逼民反吗?”
王坦之道:“根据我们接到的情报,魏国各郡县官府并没有无偿征召民力,他们早已在各郡县刻石立碑,称魏国不亡,冉氏不绝,永远废除徭役,永不加赋。百姓除了需要承担兵役之外,任何徭役征讨都是有偿劳动,除了可以获得免税的补贴之外,百姓还可以获盐、粮食、布、肥皂、鞋子、铁钢工具以及工钱。即使征用的箩筐、车和各种百姓的器具,全部折价赔偿百姓。这样以来,百姓非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积极参加魏国的高速公路建设。”
众晋臣感觉不可思议,作为中枢的各个**,他们多少都有在地方当官的经历,他们深知各个地方官员的尿性,别说兴建如此庞大规模的高速公路了,就算偶尔赈灾,他们也绝对会雁过拔毛,上下齐手。
他们肯定不知道冉明是后世之人,早已把财务收支这一块整治得非常正规了,全部后世的帐目记录办法,再加上财务公开,士绅乡老名宿监督,这样以来减少了****的可能。当然人性本恶,要想杜绝**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可以把贪腐控制在最少范围内。要知道无论何时,无论哪一代,开国之初吏治都是相对清廉的。魏国开国皇帝如此,这些朝臣绝对不会顶风犯案。
要说国民党,其实当初也是有理想有目标的政党,绝对不像我们学到的历史那样,国民党也有很多清官,至少在国民党统一之前,北伐战争时期,绝对是相当廉洁的。历史反正就是一个婊子,都是任由胜利者打扮的。
在一片不可思议的议论中,司马聃抬头问道:“文度有何高见?”
王坦之道:“可以肯定,魏国比我们想象中强大的太多,他们有充足的钱粮,堆积如山的甲胄和兵刃,也有着超过我们晋国两倍的人口,据臣推算,魏国可以养活至少一百五十万精锐部队,这个数字是我们晋国无论如此都惹不起的存在,我们虽然还有十数万军队,可是面对这一百五十万军队,我们各级将领、军士哪一个不胆战心惊?也正是因为如此,臣以为,打不得啊,要打下去,肯定会亡国的。”
这一次王坦之的话引起了朝堂各**的共鸣,反正从东晋成立之初,东晋的**们就打定了注意,要做一生一世的缩头乌龟。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至少前期就是如此,哪怕一代民族英雄祖逖,也落得一个含恨而终。只有以军功起家的桓温敢起兵北伐,因为人家有底气,他麾下七八万西府军,是当时东晋最大的野战力量。拥有江州、荆州、益州三州的钱粮支持,这一只军队有底气,有战斗力。
可是现在呢,一个镇西军就把桓温克制得死死的,甚至把战线推进到了成都,可以说益州丢掉了三分之一还要多点。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北伐,那不是以卵击石,而是纯粹的找死。
别说将士了,就连**也不敢打了。装备没有魏国好,人数没有魏国的多,蹲在坚城里多少还有点儿胆气,杀出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死呢么?这就是大多数晋军基层官兵的想法,非常质朴,和大家伙的生命息息相关。
晋朝大臣也好,武将也罢,都不支持北伐,司马聃也非常无奈,他就算想打也没有实力。可是他还有点好面子,不敢轻易跌份。只是理想是好的,现实是非常残酷的。
正所谓四月的天孩子的脸,在江淮的泥泞大地上,更是如此。刚刚还是晴朗无云的天气,转眼间就开始下雨,而且雨越下越大,有点儿连绵不绝的意思。
雨点打在玉辂的顶檐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雨点打在冰冷的枪矛上,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雨点打在盾牌上甲胄上,发出噼噼啪啪的闷响。在冉明玉辂缓缓向北而行的时候,一切都非常安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在回荡。
冉明是通过长江进入荆州江夏,然后取道襄阳,准备北返。这一路上,冉明切实感觉到了习凿齿的能力,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新归附的荆州显得那样平静,那样有条不紊。荆州没有像徐扬那样大规模修筑高速公路,不过原来的官道从如同鬼蜮的蛮荒地带强得太多了。一个一个百姓,自觉在雨中冒雨疏通沟渠,加固河堤,为将要到来的雨季做准备。
沿途每一个村庄都在村口最醒目的位置上,建筑了一座座皇恩亭。这其实不算是一个亭子了,而是成了一座座庙宇,他们供奉的不是神像,而是冉明颁布废除徭役,永不加赋的皇恩碑。地方官都这项工作非常上心,这是他们最出政绩的地方,如果有百姓上告他们不知皇恩浩荡的事情,地方官轻者罢官去爵,重者抄家杀头,谁也不敢这么蛮干。
一个沿着官道的村庄,村口的皇恩亭刚刚竣工,正门门口供着五牲和果品,香火。四名雄壮的乡勇持着大环刀把守在门口,如同一座雕像。
皇恩碑面前,跪着一地的百姓,为首的都是乡老族老和有名望的老者。他们虔诚的磕头上香,恐怕玉皇大帝也享受不到如此待遇。
一个年轻的文士轻轻扶起最首的老者,老者起身冲四下的百姓道:“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这下子好了,咱们的好日子来了。三十税一,每家年年都可以有余粮了,不要加税,不要徭役,咱们剩下的钱粮,老朽寻思着,咱们应该建立一座族学,培养后进,将来为大魏效力!”
年轻的文士张口欲言,老者看到了这一幕,不解的道:“秀儿,祖父说错了吗?”
“祖父当然没有说错,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不要吞吞吐吐!”老者温怒道:“有什么话想说就说,以后记着,任何人不得在皇恩亭喧哗,违者逐出家门!”
年轻的文士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喃喃的道:“祖父,孙儿听同窗昨日议论,似乎是魏国也出了叛乱,有人在陛下南征的时候,派兵攻打了邺都!”
“什么,竟然有这事?”老者和众乡亲都大吃一惊。老族长问道:“你快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年轻文士道:“今上即位,就颁布实施永不加赋的皇恩令,而且也免除了我等庶族百姓的徭役,也废除了士族特权,我等庶族只有有才能,也可以成为官吏。这样以来,就损害了士族和豪强的利益,他们自然会造反了。陛下为了南征统一天下,几乎抽调了邺都附近所有的军队,据说邺都守军只有不足万人。废太子就被那些士族门阀推出来,造反了。现在邺城的局势非常危机,为了守住邺都,据说皇后娘娘和两位皇子都登上城墙,皇后娘娘一介女流之辈,虽不能手刃叛军,她却擂鼓助威,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就连两位皇子的王宫侍卫也参加了战斗,可想而知,局势有多么危险。”
老者道:“这么说陛下危险了?咱们这皇恩亭也保不住了!”
年轻文士道:“这是自然的,陛下不是说了吗?大魏不亡,冉氏不绝,永不加赋。可是如果这魏国灭亡了,那这道皇恩令恐怕就没有人遵守了。”
“这怎么能行,这怎么能行啊!”众百姓大急。
“都不要吵吵了!”老者平时非常威信,轻轻怒斥一声,四下皆惊。老者深吸了一口气道:“这么好的皇帝,老朽活了六十年也没有见过,咱们得想想办法,保护这个好皇帝,不能让那帮反贼得逞了。”
“对,我们要去帮皇帝打反贼。”
“帮皇帝打反贼!”
“谁造皇帝的反,咱们就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