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751章全面战争爆发了
第751章全面战争爆发了
当温辉与石越二人的奏折抵达邺城之后,已经是四天之后。当然奏折采取的是正常程序,所以必须经过尚书令初审,然后才能送达圣前。王简对于此事也非常重视,不敢大意,亲自拿着这份联合署名的奏折,入宫见驾。
虽然魏国的南征战役即将全面打响,但是皇宫之中却丝毫看不到大战来临的紧张气氛。此时皇宫禁卫军并不像王简想象的那样气象森严,反而有点杂乱。不过每一个禁卫军士兵都精神抖擞,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一个宦官带着王简穿殿过亭,最终来到太武殿前,此时位于太武殿的正门广场上,冉明好像正在跟一些人训话。
距离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清朗的竹板声音,似乎是有人在说数来宝,而且还是三句半的形式,句句都是大白话,健康向上,还略带诙谐。
这个数来宝其实和参军戏一样,都是北方汉人的传统艺术演绎方式,后来参军戏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相声,而数来宝则是快板。王简看得出,这些人其中以宫娥参半,其他一些人倒看不出什么身份,冉明正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两块竹板,嘴里的三句半妙语连珠,引来一阵阵笑声。
看到王简来了,冉明把竹板一停,对众人说道:“数来宝表演起来最方便,只要有一副竹板,随时可以说上一段,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你们大家都再琢磨一下,用心多编上几段好词,回头比一比,看谁编的最好就用谁的,咱们五十万大军都打着竹板渡江南下。”
这时王简终于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除了一些宫娥,居然大部分都是走街穿巷的一些下九流伶人。对于那些演绎界的人,在古代有优伶、俳优、倡优、倡伎、伶人等称呼,这些称呼不难看出,都带着浓重歧视的色彩。那个时代与这些人紧密交往,都往往意味着不务正业。
王简看到冉明在这个时候居然迷恋上了数来宝,就有点不悦。作为冉闵开国四十八功勋硕果仅存的几个元老之一,王简对于魏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可不想魏国像先秦那样二世而亡。王简连见礼都带着一丝僵硬。
王简带着重重的责问语气,责问道:“陛下这是干什么?”
“朕正准备组建一个宣传队,鼓舞军心,争取民心。”冉明像是没有看到王简那快要拧出水的脸,微笑的说道:“不止是数来宝。唱歌,说评书,演大戏都要搞起来,大家爱听什么,爱看什么,我们就搞什么,用这些寓教于乐的方法进行宣传,效果最好。”
听到这话,王简的脸色瞬间缓和了下来。只要冉明不迷恋这些不上台面的东西,心忧国事那就好了。作为冉闵时期书令(类似于机要秘书)王简也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这种宣传的好处。
“陛下这真是一个好法子!”王简赞道:“普通百姓看不懂报纸,也看不懂陛下的圣旨,檄文,对这些东西更容易接受,得民心。正名号,以堂堂之师渡江南伐,必定能大获成功。”
跟着冉明交谈了一些对于宣传工作的看法,接着二人就慢慢来到了太武殿的偏殿。冉明赏赐王简落坐。
“陛下,晋使王坦之如今还赖在邺城不走,不知陛下当以为如何处置?”王简对于王坦之有点无奈。
王坦之"是江东有名的才子,七岁能诗、十岁能文,十六岁就做了晋国的大臣,工于书,好行书。与桓温的首席谋士郗超齐名,号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王坦之尤善清谈,快嘴如刀的名声早就传遍天下了,魏国朝廷这些重臣都怕自己说不过那王坦之,到时候给朝廷丢了脸面,也有损自己的名声,是以百般推诿,无人愿意担当此任。谢安倒是不惧王坦之,但是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谢安也不愿意与王坦之争口舌之利。
冉明也无意和谈,一心想要解决东晋,统一天下,自然不会与其光明正大的和谈。但是王坦之受到了冷遇却不灰心,待在邺城,每天去各大酒楼、文人汇聚的地方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引人注意。
王简接到许多人的反应,也烦不胜烦。对于王坦之这个名扬天下的名士,他是打也打不得,杀也杀不得,只要把皮球踢给冉明了。
冉明岂不是不明白王简爱惜羽毛,对此冉明也不在意道:“既然众臣不愿意接见王坦之,朕就任命林黑山为礼部员外郎。”
员外郎相只是礼部的一个中级官员,相当于处级干部。王简见冉明如此随意,也感觉有点不妥。只是如今满朝重臣无人愿意担当这个脏活,所以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林黑山如今是冉明的禁卫军统领,奉车都尉,按说转调一个礼部员外郎非但不是升官,反而是平降一级,王简岂能不清楚林黑山就是一个吃货棒槌,有点担忧的道:“林都尉忠心自然是不用说的,只是他担得此重任吗?”
冉明笑道:“怎么当不得呢,反正如今天下大势已定,魏国统一之势难以抑止,可以明说了,即使晋国不偷袭南阳,朕也要攻伐晋国统一天下,无论王坦之能说出什么花来,朕的要求之有一个,晋帝司马聃去帝位,率众投降,别无他途。”
“可是,林都尉嘴笨舌拙,恐非王文度的对手!”王简道:“臣恐失体统!”
冉明抬眼望了望道:“林黑山,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林黑山大声道:“臣绝对弱了魏国的威风!”
“不错,这才对嘛!”冉明哈哈大笑道:“说不过他,咱就动手,朕倒要看看是王坦之的嘴厉害,还是你林黑山的拳头厉害。”
王简一听这话,顿时暗道冉明高明。王坦之的利嘴,放眼魏国,恐怕难以找出可以比过他的人,冉明偏偏不走寻常路,找了一个林黑山与他谈判。林黑山大字不识一箩筐,这是举国皆知的事情,就算是真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这也不算丢人。如果林黑山侥幸辩胜了王坦之,恐怕这个心高气傲的王坦之也没有脸在邺城待下去了。
林黑山就是一个典型扮猪吃老虎的人,他虽然不识字,但是绝对不算笨。否则他也活不到现在。冉明对林黑山非常喜欢,这里因为林黑山就像唐朝李二的程咬金一样,外表粗鄙,实则狡诈。他其实聪明,当然知道冉明这是拿下以下驷对上驷的主意,拿我这头死猪去浇开水来着,不过作为冉明的心腹,林黑山自然愿意去帮冉明做这件事情。
随后,王简又把温辉和石越联合署名的奏折交给冉明御览。
冉明看了看奏折,大脑飞快的运转着。汝阴郡是因为粮食危机,所以发动的流民叛乱。可是在汝阴郡流民叛乱之前,冉明已经接到了十九起大小规模不等的叛乱。有的因为粮食太少,也有是因为帮闲辱骂流民,还有妇女被玷污,更离谱的是一次陈郡流民叛乱,他们的起因居然是分发食物的时候,有一个流民因为拉肚子,没有赶上饭点。结果没有吃到饭,就鼓动乡族二百余发动了叛乱。这些叛乱虽然都被**了下去,但是这零零总总共造成了上万人伤亡。
如果一次两次是偶然现象,可是接连发生这次多次叛乱,冉明就是不用脑袋想,用膝盖想也知道这其中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冉明轻轻的放下奏折,向王简问道:“王尚书令对待此事如何看?”
“臣,臣!”王简略作思索说答道:“臣以为,这肯定是晋国的阴谋,这些流民中肯定混入了晋国的细作,为了避免浪费粮食,魏国应关闭边关关隘,杜绝流民过境。”
“此举不妥!”冉明摇摇头道:“一旦我们采取这种办法,就会让天下渴望过太平日子的百姓失望。民心若失,再想挽回就难了。”
“可是晋国百姓大量涌入魏国,如今已经接近百万人口,其中还有大量百越、蛮獠土著,这百万人口,耗费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王简朗声道:“如今南征在既,到处都需要耗费物资,这些晋人涌入魏国,一心小心就会酿成民灾。望陛下三思!”
“朕已经三思过了,糖衣炮弹,糖衣朕留下,再把他们的炮弹打回去!”冉明玩味的笑道:“跟朕耍花招,司马聃太嫩了一点!”
随后冉明召集皇家内卫校尉张平,张平自然清楚冉明找他是因为何事,因为他的失职,如果魏国混入了多少晋国细作,他不清楚,连续发起了十九起大小规模不等的叛乱,虽然都已经被**了,可是这些流民叛军造成的损失却不小。
看到冉明,张平认错的态度非常好,直接将帅印交给冉明,请求冉明严惩。
冉明当然不会惩罚张平,毕竟这个流民数量太多了,皇家内卫刚刚完成整编,一切还没有走向正轨,这个时候免掉张平,他的内卫恐怕在南征过程中,都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冉明道:“张将军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张平比划道:“臣的意思是,把晋国细作甄别出来,全部砍了!”
“不妥!”冉明摇摇头,如果这百万人是异胡,就算全部杀光冉明在心里也没有什么压力,可是这些大部分都是汉人,冉明心中就反感屠杀了。
张平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信奉的观点,就是丛林法则。对于杀人,没有任何压力,可是冉明不同,冉明是一个后世之人,他不想没有意义的杀人。
“甄别,还是需要的。”冉明边说边考虑着,语速很慢,道:“就是可以确认的细作也没有必要杀了,就连土著,我们都可以免除杀戮,只要可以确认他们细作身份,就把他们整编起来,在军队的监视下,进行修路,南征之重,还是物资运输,我们魏国与晋国的道路年久失修,路况很差,朕打算趁这个机会从北向南,修一条高速公路。”
张平却反对冉明的这个做法,急忙用手语道:“可是陛下,一旦细作没有甄别干净,那些隐藏在流民中的细作,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这些细作得到机会,恐怕会制造更大的乱子!”
“杀人不是目的,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冉明道:“很有可能,我们杀掉的人,正是我们需要用的人才,你也知道,我们魏国对人才的需求很大。朕连罗马人,或者那些土著、各部胡人都能容忍,又岂会容不下晋国一些人呢?”
张平苦苦思索,仍没有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就在这时,冉明突然有了主意。他朗声道:“先把流民分别关押,然后煽动那些流民揭发流民中的细作,如果审查属实,对于揭发人员进行奖励。”
其实冉明这也是借鉴**中的作风,在**中,各级革委就是采取提干、入党等各种政治优惠的诱惑,蛊惑那些普通百姓揭发身边的“**”份子。冉明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只要給予他们一业的好处,那些流民在利益的诱惑下,肯定会出卖晋国那些禁卫军细作。
张平得到了冉明的授意,很快组织精干力量,在各地驻军的配合下,进行审查甄别活动。流民向魏国逃亡大部分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向魏国逃亡的,很少有单身人员。即使有个人,那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在造册登记之后,这个范围就小了非常多。
作为搞细作情报出身的张平,对于细作的基本异常行为非常熟悉,所以在利益的刺激之下,很容易抓到一部分细作。
禁卫军虽然是司马聃的忠诚卫队,可是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细作,也没有细作的相关培训,很多细作都多少在人前人后露出了马脚,在张平的甄别之下,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细作,很容易被审讯出了同伙,即使有硬骨头,也承受不住张平的审讯手段。
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张平共计揪出了一千六百余名细作,可能有漏网之鱼,但是绝对大部分不是冤枉的。反正这些细作也不是直接杀掉,而是充当苦力,出了不发工钱之外,和民夫的待遇差不多,倒也没有引起什么乱子。
随着几十支新组建的宣传队南下,冉明开始移驾了。冉明御驾亲征,预示着晋国与魏国的全面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