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662章夷州
第662章抵达夷州
冉明原本以为司马聃的胃口会很大,但是却没有想过司马聃的胃口为这么大。战兵武器、像重盾、戈、矛、枪、刀,合起来就是五万柄,大黄弩、脚镫弩、角弓弩、马公弩合计就是三万具,床弩、八牛弩、伏远巨弩等重弩一千张,箭矢、弩箭、破甲锥等共计四百五十万只,战马、挽马、驽马共计五万匹。
晋国的采购清单,这可是一支十万人马规模的军队装备。冉明拿到清单以后,露出沉思之色。超出了冉明的预料。当然这也不是魏国没有那么多库存兵甲,只是如果魏国遇到大规模战事,魏国本身的就会缺少了。
魏国的军事体制其实和唐朝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弱枝强干,而作为都城的邺城,平时驻扎的军队也只有冉闵的嫡系人马、魏国的**军四万五千人至五万人之间。无论哪里出现战事,只要形势需要,魏国都会从邺城派兵支援。当然这种援军并不全部都是精锐,有时还需要临时征招。
冉明考虑了一下,决定此事还是请教一下冉闵。谁知道冉闵看过之后,根本没有犹豫,直接同意交易。
这下,冉明放心了。同时,冉明命将作监立既抽调人手,翻修武备库内的库存甲胄、兵刃。枪、矛生锈了,这好办,马上除锈上油,甲胄保养不善的,立既上漆涂装。晋朝尚黑,作为朝廷王师,军服甲胄以银白色为基准颜色,可是魏国尚黑,无论甲胄还是盾牌都漆成了黑色。翻修十万数量的装备,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小活。将作监近四千多人根本忙活不过来。为此,将作监不得不临时招募一些人手。
“尊敬的太子殿下,王坦之奉大晋皇帝陛下之命,作为大晋使节,就晋国与魏国解除敌视状态、恢复正常邦交关系进行谈判。原本大晋与魏国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只是因为某些误会,所以我们晋魏两国,关系让人非常遗憾。恢复和平、实现我们两国邦交正常化、这是两国黎民百姓最大的期盼!”王坦之的话,简直可以忽略了。
这些说辞,基本上都是外交式的空话,没有任何实质内容。有道是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天下统一就开始深入人心,虽然有魏晋南**、也有五代十国,大体上来说,中国仍是统一多于分裂。要说偏安的东晋,事实上真正算不上,谁叫人家皇帝都是傀儡呢。就算想有作为,也没有权力啊。
这不,司马聃刚刚独掌大权,这就准备大修兵事。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司马聃有实力,他绝对不会坐视半壁江山,一定会想方设法完成统一。
“大魏与晋国是不是相平相处,是不是可以邦交正常化,是不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其实取决的不是魏国,而是晋国!”冉明摊开双手,表示魏国很无辜。
王坦之默然,诚然是冉明所说的都是实情。不过外交家都是依靠玩嘴吃饭的,自然是输人不输阵,王坦之道:“好吧,这个问题咱们搁置争议。不过,这次大晋是带着诚意来的,这次军购可否满足大晋的需求?”
冉明道:“当然可以啊。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次大魏不仅完全同意晋国军购,而且,如果大晋需要,大魏会替晋国皇帝出兵讨伐不臣!”
“什么?替大晋讨伐不臣?”王坦之虽然初入政坛,但是作为和郗超齐名的王文度,他也不是一个傻瓜。王坦之可不会天真的以为,魏国是因为好心。巴蜀其实就是悬着晋朝朝廷头上的一柄利剑。看来魏国还是真的亡晋之心不死啊。王坦之笑道:“多谢太子殿下关心了,不过,坦之并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授权,所以,我们还是来谈一下军购吧!”
“好的!”冉明点点头道:“这是根据晋国提出采购清单,我大魏给出的价格。”
由于大量兵器都是二手的,如果不能卖出去,魏国的这笔旧式装备只能回炉重铸了。魏国以武立国,民间也拥有大量兵刃,但是有两种东西例外,那就是重弩和铠甲。但是若是回炉的话,魏国的损失就大了。铁的价格只有百钱左右,即使是魏国的重甲,全重也不过四十来斤。只当四千钱用。可是卖掉就不一样了,尽管是打造的成本价,这也让魏国多了一大笔外收入。魏国是继承了后赵的老底子。而在冉闵接手后赵的武备库时,光库存装备就足够武装四十余万人马。只是经过数年征战消耗,只剩下了这么一点。
对于处理旧甲、旧兵刃。冉明倒没有狮子大开口,制式长枪九十钱一柄,长矛要贵一点,一百二十钱,这样的价格别说买了,就是自己做都做不出来。皮甲六千八百钱一具,轻质铁甲需要八千六百钱,重甲则需要一万钱。环首刀一千九百钱一柄、横刀则是八千钱,而陌刀则不在出售之列。王坦之看了看,感觉这价格都非常合理。
不过,对于马王坦之就不乐意了。作为晋朝来使,如果不摸一下底,那就太失职了。在魏国民间其实马价格并不贵,很是神骏的战马也不过卖上五六十万钱,不过在魏国境内没有管你,想带出国境则不容易。但是冉明开出的价格是八十万钱一匹,驽马则是四十万钱。
王坦之道:“这马……”
“这马怎么了?”冉明假装不解的问道。
王坦之道:“这马……是……不是太贵了。”
“贵吗?”
“贵啊!”王坦之道:“以驽马以例,在邺城这马最次之不过八万钱,最贵者也不过二十万钱,可……”
不能王坦之说完,冉明露出很不耐烦的表情道:“也对,是贵了点。那么交易那就取消吧,蜀王应该乐意接受这个价格的。”
王坦之很是无语。尽管桓温也需要装备,但是却没有朝廷这么稀缺。桓温所拥有的将作营虽然被魏国摧毁了,损失严重。可是当桓温不是只一有一个大青山将作营,特别是荆州、益州,桓温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军备方面,桓温原本就比晋朝强盛太多,若是让桓温得到这笔装备,桓温的实力绝对会大增。别以为桓温没钱,朝廷和士族门阀忙着开发岭南之时,桓温也同样没有闲着。
桓温在征伐獠人部落,这些獠人部落并不比那些岭南土著财富少。王坦之拥有渠道,得知桓温收服了江阳獠人部落首领宁远真,巴郡柯维嘉、涪陵李从贵。尽管这三部率先归降獠人部落并不算太大,可是却让桓温开了一个好头。桓温其实并没有同化獠人诸部的意思,他采取的只是单纯的利用。
这就好像沙皇与哥萨克人的关系,桓温用少量的钱财和粮食,收买獠人部落首领,以强横的实力威慑獠人部落为其所用。在以夷制夷的政策下,桓温对益州各郡县占山为王的獠人部落的清剿工作进展迅速。
益州的落魄和荒凉其实是成汉国的政权性质是分不开的,氐人为了维持统治,就大力拉拢獠人,以獠人部落勇士为爪牙,欺压汉民。在桓温消灭各山头的獠人后,汉民不再遭受獠人威胁,所以就有胆量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那些为了躲避沉重赋税、诸胡、蛮夷欺压的汉民冒充獠人也因而,走出深山,编户造册,重新变为汉人。同样,那些深汉文化熏陶的熟獠也易服束冠,成了汉人。这样以来,桓温在益州人口得到大幅度的增长。
桓温初封蜀王,整个益州只有九十万人口,在一年之内人口居然暴增到了一百五十余万人。可是整个东晋人口不过四百万出头。尽管在岭南开发之后,大量萌户、黑户、逃户重新被编组造册,可是东晋的人口仍不到四百五十万人口。以桓温的财力,在益州供养十数万军队不在话下,如果加上荆州的财税,桓温完全有能力养活二十万军队。
况且北方已经为魏国统治,晋国也没有渠道购买马匹。辽东、陇右、河朔、河湟这些有名的产马地,都是魏国的控制之下,除了魏国晋朝根本没有办法。
王坦之明知冉明勒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看着王坦之同意了冉明的议价,就笑道:“这就对了,生意讲究一个和气生财,晋国越是利索,大魏启运的速度越快。当然,贵主曾是本宫的学生,身为本宫的弟子,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大魏生产的武器装备虽然制式与大魏制式装备一样,但是区分,本宫还是命人专门涂上了晋朝国色!”
王坦之一看,果然无论甲胄还是盾牌,都是晋朝的银色。在后世改一个涂装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不小的开支。王坦之也在感叹冉明的大手笔。这十万人马的涂装,恐怕不下亿钱。
司马聃的一个面子居然价值亿钱,这是王坦之没有想到的。这笔交易完成了。晋朝得到了十万军队的装备,虽然花费了高达四十四亿钱,但是却让司马聃可以拥有一支听从王命且装备精良的军队。这个虽然大,在司马聃的眼中,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有人或许会说四十四亿钱太过庞大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晋朝并没有自己的货币体制,前期在冉明没有铸造新钱之前,晋朝使用的都是东汉时代的五株钱,或沈郎钱。但是铸造的铜钱在成色上并没有冷扎工艺制造的冉魏新钱美观,而且冉明采取了明确的铜七铅三的比例,货币价值硬挺。在晋朝其实富贫悬殊非常大,即使普通的一个中产阶级(既千亩地以上五千亩地以下)的家庭,家庭总产值都在数亿或十数亿钱之间。)
对于魏国来说,处理了一笔陈旧装备,而且还可以小赚一笔,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事情。对于晋魏之间的达成购买军资的事情,冉明并没有隐瞒消息。反而利用报纸,大张旗鼓,到处传播这个消息。结果不出冉明所料,就在桓温得知这个消息时,桓温真的坐不住了。
桓温作为晋朝唯一一个拥有实权封地的异姓王(还有一个陈留王曹氏),他的荣誉和富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桓温的强横军事实力。如果没有桓温的嫡系西府军,绝对会有人收拾他。桓温以前有没有想过从魏国购买军事装备不知道,但是桓温却派出了其心腹谋士郗超出使魏国的事情。
夷州也是后世的宝岛台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三国时期东吴开始正式驻军以来,算是纳入了中国的统治。但是中国古代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重视海洋。中国古代的战船也通常都是采取高大的平底楼船样式,这样的战船在江河和胡泊中,自然没有危险。可是在大海上,一旦不大的风浪,就会让战船倾覆。
东晋虽然退守江南,但是因为水师实力问题,对夷州的观注并不大。虽然官方没有怎么观注这块岛屿,但是民间却有不少迁移至夷州。东吴孙皓继位,他和崇祯皇帝一样,有心挽求国势垂危,但是时运不佳,晋国连番猛攻,吴国接连失利。在这个时候,孙皓变了,他变得破罐子破摔了。孙皓露出残暴的一面,至使民怨沸腾。许多吴地百姓不堪忍受孙皓的暴政,就出海求生。
与是第一批大陆汉民在这个时候就登上了夷州。但是呢,这些吴国百姓既没有组织,也没有核心领导,人数也处于弱势地位,总而言之,汉人在此时都是依附在土著部落生活。
后来,晋国五路伐吴,东吴灭亡之后,东吴遗臣,不愿服从司马氏的统治,就开始向夷州迁移。由于一些士族的迁移,特别是东晋赋税沉重,不堪忍受赋税压迫的百姓更多,慢慢的在夷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汉民村落。当冉智登上夷州的时候,整个夷州已经拥有了两三万汉民。
两三万汉民,虽然比起多达二三十万土著来说,自然是太弱了。可是夷州的土著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这近三万汉民团结起来,虽然说不得能雄霸夷州,至少自保应该不成问题。可是这近三万汉民,却分成了四五十人村落,在夷州西部平原地带生活,这些村落大的拥有一两千人,小的只有几百人。
这些汉民的处境并不好。他们时常要受到本地土著的欺压,那些生活在丛林中,和茹毛饮血的野人差不多的土著,时常攻击汉民的聚居地,抢夺他们的牲畜和粮食以及女人,给当地的汉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个时候,冉智带着他的近两千部曲踏上了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