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485章二子争孝(上)
第485章二子争孝(上)
“不是生气!”慕容恪沉吟道:“只是有件事,恪实在是想不通!”
“哦!”冉明心中有点忐忑。他很害怕因为慕容恪与崔澄的理念不合,从而引起激烈的党争。中国的党争是世界上最白痴的党争,他们的争执是为了党争而争。只要是对手反对的,不问对错,全部赞成。只要是对手拥护的政策,也不管谁是非,一概反对。置国家大事和民族利益与不顾。冉明非常反感这种不良竟争。可争可以,但是必须有一个底线。像唐朝牛李党之争、宋朝的元佑党争,以及明朝的东林党争,至于清的帝党后党之争,也同样水火难容。
无论慕容恪,还是崔澄。他们都不是代表一个人。像慕容恪则代表着魏国新势力,比如刘显降将、前燕降臣、氐秦降臣,甚至还有以谢艾为首的凉国张氏降臣。这些势力如果不能充分融合,将会给魏国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崔澄身后是清河崔氏,也代表着魏国本土的老旧势力,一旦新旧势力发生冲突,损失的都是魏国的元气。
听到慕容恪似乎不在乎崔澄的争执,冉明松了口气,笑道:“慕容将军有什么事想不通的。”
“有道是,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慕容恪道:“恪想不明白,我大魏如今一举平定北方,再无捉肘,晋朝如此疏忽大意,根本没有做好抵抗我大魏大军来袭的准备。若是我大魏王师奋而出击,正是迅雷不及掩耳,或是一举消灭司马氏晋朝,最次亦可横扫江北,这乃兵家上策。东晋定不会坐视江北有失,若仓促调集军队,匆匆应战,定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即使无法一战灭其国,亦可将晋朝司马氏重挫,让其一蹶不振。”
冉明听了慕容恪的意见,哑然失笑。这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在游牧民族心中,一直都是采取以战养战,而忽略人心。可是,汉族从来是一个坚韧的民族,匈奴祸害中原千年,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哪怕在五胡乱华这个神州沉沦最严重的时期,还是出现了祖逖、刘琨、冉闵、张育、桓温、谢安、谢玄等一些英雄人物。哪怕是历史上威名赫赫的蒙古骑兵,也是占据中原不足百年,被一群唱着“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军歌的泥腿子打出中原,接着成祖永乐大帝五征蒙古,让不可一世的蒙古从此再也无法重拾荣耀。
想想历史上,苻坚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打败了前燕,灭掉了代国,凉国,统一的北方,打下了一块东至辽东,西至葱岭,北至瀚海(既今贝尔加湖)的庞大版图,然而,倾全国之兵,近百万雄师,被东晋八万五千北府军,一战溃败,从而亡国。现在魏国的形势,简直就是历史氐秦的翻版,甚至还不如历史上的氐秦,至少苻坚还稳定统治七八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这才倾兵南下。
不过,冉明对于这个问题自然不会告诉慕容恪。他反问道:“慕容将军你最善长骑战,若孤在草原,在拥有同等军力的情况下,结果会是如何!”
“殿下乃旷世奇才,末将自愧不如,差之远矣!”慕容恪毕恭毕敬的道。
冉明摇摇头:“此言差矣,孤虽与慕容将军交手,但那时孤声名不显,想必慕容将军轻视孤,这才被孤有机可趁。”
轻视对手的从而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还不止慕容恪,谢琰也是一个悲剧。谢琰是谢安的儿子,在淝水之战,官居辅国将军。率领八千北府军健卒,渡过淝水,大败苻坚麾下梁成部。可是这么一个出身高贵,战功赫赫,多才多艺的文武全才,却败在孙恩之手,最终丧命。生前还豪气冲天的道:“苻坚百万之众,尚且送死淮南,何况仓皇逃到海上的孙恩,怎能东山再起!如果孙恩再来,正是上天不容国贼,让他快来送死而已。”
冉明道:“草原骑兵相等对战,或是谋国之战,论战略眼光,孤不及汝。若以平原城池或以中原复杂地形小规模部队交锋,孤与汝胜负参半矣,若是以江南水网之域作战,汝不及孤。所谓战之胜败,涉及太多因素,如士气、装备、气候、地形还有天时。江南多水网,纵横北方的大魏铁骑在这里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我大魏轻重装备也转运不便。仅仅一道长江,就是天险。若以水上作战,我大魏军战斗力,发挥不出三四成,像曹操八十万大军(虚数),尚且不克孙刘五万联军,我大魏虽众,然士卒多出冀。并,雄则雄矣,却不善水战!”
慕容恪听了目光露出一抹恍然的神色道:“原来如此,殿下大知闲闲,末将万万不及矣!”
“攻晋之战事关我大魏国运。”冉明正色道:“若是一战顺利,荆襄岭南则不战而下,若不顺利,以后就难了,晋室司马氏人心未失啊!”
慕容恪道:“赵失其鹿,恪观中原之变甚久,陛下文治武功,雄才伟略,虽有段龛、苻健、拓跋、张重华割据一方,然一众皆瞠乎其后,原本以为陛下夺取天下应有探囊取物,可今日之看,这江淮之地虽无英才,却因这道大江,而望而兴叹!”
“司马氏得这天下久矣!”冉明道:“天下士绅皆以其为天下正统,人心所向。司马聃虽幼而即位,褚蒜子垂帘摄政,其虽为一介女流,然巾帼不让须眉。晋虽无大治,司马聃在位期间却能灭掉成汉,平复巴蜀,甚至对我大魏发起攻伐,让晋朝百姓感觉到了中兴气象。随着桓温平灭巴蜀成汉,这个第一个反晋自立的政权,历五主四十四年,也走到了尽头。成汉立国,晋朝一直没有停止过征讨,然而向沈(晋西夷校尉)坟山太守兰维讨成汉,亦败身死。司马睿建元建康,派出轻骑将军司马裒率水陆三万军讨成汉,晋将司马玖战死,征讨无疾而终。晋征西将军庾亮遣参军李松攻巴郡、江阳,未成功而还。然而永和二年,桓温灭成汉,让司马聃的声望亦大涨。如今司马聃年龄日渐长大,离亲政时间不远矣,褚蒜子正在积蓄养势,褚蒜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司马聃身上,必不甘心不失败,大魏南下之路,如果顺利还好,如果不顺利,两家打个十几年,中原残破,到时候谁得了天下也没有意义。”
“局势演变到了现在,两国交锋非一战而下!”慕容恪道:“胶东王殿下是否担心我们背后的那个北汉国?”
冉明悻悻而笑。笑容中很是有深意。
随着慕容部燕国灭亡,幽州辽东草原上诸族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并不安全。冉明接到了粘杆处的消息,柔然人开始有南下的迹象。以前是慕容部打服了柔然,看到慕容部灭亡,这柔然人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对于这个柔然族,冉明没有多少印象。只是知道历史上柔然强盛时期疆域东到呼伦贝尔,西到阿尔泰山以西、巴尔喀什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北,南到阴山。现在虽然没有燕国,但是北方还有一个北汉国作为缓冲地带,一旦北汉与柔然人议和,让柔然人南下,以冉闵的性格,肯定会发起反攻。到时候,魏国统一天下的时间,仍遥遥无期。
难道,这就是历史强大的复原性,虽然冉闵取缔了鲜卑慕容部,消灭了氐族苻氏,统一了北方。可是南北魏晋对立仍然会像历史上那样,持续分裂?
冉明想到这里,有点迷茫了。
十一月,洛阳迎来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暴雪狂下三天两夜,城外积雪尺半,积雪还压跨了无数房屋。随着冉智奉诏离开洛阳,张温回邺城复命,而董润则代替张温驻守洛阳。
随着桓温的离开,魏军趁机收复了陆浑、南召、宛城等十数个失陷的城池。大量的救灾物资从邺城运至洛阳,再由洛阳向四周城池分散下去。原本准备听天由命的百姓,在收到救灾物资后。也开始清除积雪,加快修整房屋。
由于冉明的到来,煤炭资源提前开发使用,煤球、煤球炉子,以及烧煤炭的地龙,取代了传统的木炭。由于煤炭的使用,这场雪灾,并没有造成多少百姓的伤亡,洛阳近畿的村落,也是渐渐有了生机。
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让冉智的归途也充满了艰难。冉智和裴弼,都没有坐车,而是骑着高大的骏马。
“我大魏皇帝陛下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皇后聪颖贤淑,皇子聪明。真乃国家社稷之幸!”裴弼道:“不过,有些事,赎臣无礼,可以将他说出来吗?”
有道是国难思良臣,大患见真情。当初冉智被冉闵发配军营,整个东宫属官一下子人心散,只有裴弼是不离不弃。在这个时候,冉智不仅把裴弼当成首席谋士,更是心腹。多次以来,冉智对称裴弼为汉之子房,蜀之诸葛孔明。
冉智亲切的道:“裴卿何必如此见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点道理,孤还是知道的,有什么话,裴卿但说无防!”
裴弼道:“如今吾皇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太子殿下若想即位,恐怕需要耗费许久时日。”
冉智点点头。
裴弼道:“日前殿下在东宫时处处针对胶东王,如果没有戒备之心,殿下何必做出着相之事?此举莫不是要世人说明,殿下处处不如胶东王?”
“孤错了,错了,错了!”冉智长揖道:“还望先生教孤!”
裴弼道:“比竟殿下,只是太子。”顿了一顿道:“纵然太子才学不及胶东王,难道这大宝要以才学而论?太子殿下难道不记得子恒与子健?殿下当学子恒,莫学子健。”
子恒,是指曹子恒曹丕,子健则是曹子健,曹植。曹操北征乌桓临行前,曹植又是作诗又是写赋,曹丕却只有拉着曹操的衣袖痛哭。
冉智点点头道:“孤明白了!”
“往后太子,只需要做一件事既可,少过问权事,只需要孝顺既可!”裴弼道:“当然,这个孝顺要出自本心,千万不能做作,如果做作,就会画蛇添足,反而不美!”
这话裴弼是告诉冉智,不要太着急。越是抓权,冉闵越会着急。如果一个仁慈,大义、大智、众望所归的太子,冉闵反而会感觉到害怕。就算再中意冉智,也会推出一个皇子平衡冉智,就算没有冉明,还有冉裕,冉操。别看皇子操、裕,现在年龄小,天知道以后他们会怎么样?这是裴弼告诉冉智没有必要那么担心害怕,只要尽到他的孝心,自自然的孝心,千万不要伪作过头了,还有,不要对帝位太急吼吼的。就是犯点小错,也不要紧。当真废立太子,有那么简单?这比废立皇后还要困难。不但犯些小错儿,就是培养一些亲近的幕僚也没有多大关系。
冉闵现在才三十多岁,还不到四十,他岂会轻易放权,想要当太子,就应该等,在苦中苦等。苦尽甘来,才是此理。
冉智其实非常聪明,裴弼的话他已经明白了。事实上,当初东宫那些臣属,有点急功近利了。就像是杨广,他的那些政策,其实都是好的,如果大运河分二十年挖成,三十所开挖,还会不会逼得天下皆反?至于高丽之败,也不能说是杨广失败,不懂军事。其实,当时隋朝的军队,基本上出自关陇贵族。杨广故意干涉军事,错失战机,其实也存了借刀杀人之计。
关陇贵族,主要是南北时期,汉化的胡族。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在沿边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关陇门阀,其实也是军事集团。他们的权力太大,比什么五姓七望豪门权力大得太多了,他们掌握着隋朝近八成的武装力量。如果杨广稍慢一点,别做得太明显,也不会逼反天下。什么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尘烟,如果隋朝真是因为横征暴敛,让百姓生活不下去,那么怎么会有唐朝所用六十年的钱粮?
说到底,这是关陇贵族的一次完美的军事政变。
冉智不能太急,只能缓缓图之。冉智成为太子,他就占据了大义。冉明能怎么办?虽然冉智只长冉明一岁,可是这一岁之差,也造成了君臣之别。除非冉明会率领军队造反。可是冉闵活着,大魏军队谁敢反?
看到冉智的神情,裴弼很是欣慰。冉智太聪明了,聪明得让他可以一点就透。如果冉智太笨,就算他有神仙般的手段,也没有办法。可是冉智的聪明,让他事半而功倍,这场战争,他已经胜了一半。
随着冉智采取了更隐秘的方式争储,魏国虽然停止战争,然而内部战争也开始逞现火热化。然而,裴弼再怎么聪明,也不会想到冉明采取的居然是和冉智一样的方式。
离奇的撞车了,居然上演了二子争孝。
对于孝,国人有着无比的热情,像那个卧冰求鲤,母亲想吃鱼,居然卧冰去求,难道不能凿冰,或者去买?
目的非要这么惊天地洋鬼神?
冉智回到邺城,就走进皇宫,抱着董皇后的腿,哭得昏天暗地,而董皇后一看儿子变得黑了,也瘦了很多,手上布满茧子,脸上也出现了冻伤的痕迹,冉智哭,董皇后也哭。
冉闵这个铁血汉子,看得也双眼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