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471章招贤馆
第471章招贤馆
就在王坦之抵达邺城时,邺城魏国皇宫,此时正在酝酿着魏国对晋国的全面反攻大计。虽然此时在洛阳方面桓温与张温对峙,并没有新的突破,不过由于张祚火烧栈道,虽然成功阻止了魏军进入巴蜀的可能。大将军董润以及三万余魏军转入洛阳。在兵力方面,魏军由劣势转向优势。
而代国由于刘卫辰叛变,从而让拓跋拓跋什翼犍借刘卫辰之手削弱贺兰部贺讷。结果拓跋什翼犍偷鸡不成舍把米。反而让贺讷与翟斌中创代军。刘库仁趁机发动兵变,取缔拓跋什翼犍,建立了汉国。
刘群原本已经沉寂下来的雄心壮志,开始死灰复燃。他得到这些消息,欣喜若狂。道:“陛下,如今汉国初立,百废待兴,短时间内无法南下,而我们魏国则可以趁机抽调并州、冀州、幽州方面军队南下,一举平定晋朝统一天下。”
尚书左仆射张乾则道:“独孤部刘库仁建立汉国,他们和汉人王朝并不一样。汉人王朝初立皆会选择休养生息,以图后计。但游牧民族政权,他们政权初立,往往都会采取以武树威,固,魏国北方不仅不会安全,反而出现了新的危机!”
条攸则道:“陛下,臣同意张仆射的意见,代国虽亡,然实力仍在。汉国拓跋部实力虽然稍弱,但是独孤部、贺兰部以及丁零部则趁代国内乱,大肆吞并诸多小部落,实力暴涨。若假以时日,三部就可以消化这吞并这部分人员,就会趁机形成我大魏的心腹大患。若此时抽调北方三州兵力,则无力威慑冀幽诸小部落,恐怕他们会趁这个机会,投靠这三部之下。这只是其一,第二个问题就是,南下之路绝非一帆风顺,晋朝军力虽然弱于我国,但是他们的国力和财力均不逊于我国,南舟北马,北方人不善长水战,恐怕南伐晋朝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旦战事胶着,我魏国精锐部队都困在南方,汉国趁机作乱,又该如何?”
刘群听到这个话,良久不语。事实上正如条攸所说的那样,一旦战事不顺,汉国肯定会趁机南下,此时魏国版图比原来大了太多,大虽然好,可是也有弊端,这样以来,魏国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
崔悦道:“诸位大人,以悦之见,我们魏国暂时没有南北同时开战的力量,不如择其一方下手。先难不如先易,代国新亡,汉国初立,根基不稳,趁此机会,与晋议和,集结魏国精锐骑兵,一举荡平汉国,正式统一北方,修养生息三年五载,我们大魏兵强马壮,到时候,百万雄师一举南下,平定晋国易如反掌!”
冉闵看着双方争执,各执一词,难以取舍。不过看到朝臣中太尉申钟以及尚书令王简皆淡定而立。冉闵道:“不知申太尉与王尚书有何高见?”
申钟从容的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还需要等!”
“等!”冉闵不解的道:“等什么?”
申钟道:“此时我们大魏均准备不足,无论北上,还是南下,皆准备不足,北方亦是如此。此时已经初冬,北塞多严寒,晋阳已经传讯,初冬下了第一场暴雪,晋阳已北,已经积雪近尺。如此大的暴雪,粮草转运极为不便。一旦粮道被断,前线大军不战自败,后果不堪设想。刘库仁、贺讷、翟斌皆为名将,汉国初立,若我大魏北上进攻他们,肯定会促使翟斌、贺讷、刘库仁同仇敌忾,汉国已经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若无充分准备,这一场大战太过行险!臣以为,我们大魏更需要休养生息,再过三五年,民富国强,才是统一天下之机。”
冉闵点点头,对于汉国用兵,其实冉闵完全可以采取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可是一旦汉国眼见战事不利,举族北逃,魏军也追无可追。不过晋朝大部分都是汉人百姓,打败晋军不算太难,哪怕桓温手中拥有火器,冉闵也不畏惧,只是打败晋军之后,就需要安抚百姓,适当的减免税收,可以魏国的国库中,现在并没有这些钱粮可以供冉闵安抚民心。
“王尚书令有何高见?”冉闵看了看王简张口欲言就问道。
王简拱手道:“臣的意见是,百姓思安,早已厌战。晋军北伐我大魏,我军尚能一致对外,若不教而诛汉国,恐怕人心不服。”
其实王简说中了冉闵的心事,冉闵早已发觉此时的魏军已经不复从前了。在古代打仗,都是一个目的,“当兵吃粮”士卒并没有自己的目标,也没有自己的信仰。要激励士气,通常都会采取重赏。想激起士气,只能拿“发财”诱惑,所谓“不死就享福”。战争结束,果然不死的。腰包里揣满了银子,唯一要做的事情自然是“享福”,有谁还愿意再去打仗?冉闵打败燕国,消灭氐秦之后,他的嫡系部队,特别是三四千候爵。几乎人人都成了小地主,他们过得太过安逸,没有心思打仗。
晋军攻打魏国,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还可以拼命而战,但是心气却弱了很多。众人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可是冉闵却看到了。魏国还有战斗力的,却只是冉明训练的部分军队,这些人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打出一个太平盛世,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
王简话中的隐晦意思就是让冉闵明白,军中的潜在隐患。
冉闵非常为难,他能看到这个问题,却无法解决。军队就需要赏罚分明,可是那些立过战功,腰缠万钱的士卒,就有了一个念头,人活着,就是需要享受。既然有了这个心思,怎么可能有拼命之心。怎么还能无往不利?
冉闵见到王坦之时,冉闵就有了顺水推舟的念头。
王坦之带着褚蒜子的诚意,向魏称臣,岁贡米百万石,二十万金。
称臣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冉闵手中有传国玉玺,而晋朝却是白板天子。冉闵给王坦之的答复是,去晋国国号,改称江南王,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归魏国所有,淮河以南,归江南国。岁贡米二百万石,金五十万,绢十万匹。
王坦之声称无法做主,需要褚蒜子答复。
冉闵明白了,这是褚蒜子的拖延之计。冉闵命射声校尉张艾为主帅,石宁为副,率领射声军以及步军三营、五营共计三万余军队支援蒋干,对司马晞发起反攻。
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冉闵收服唐发财部,魏军海军的实力不降反增,冉明命高适率领唐发财部降军回定海岛修整,整编。而与此同时,他则继续向建康进发。
就在冉明与唐发财在江面上恶战时,褚蒜子果然像慕容恪想象的那样,命令建康五城兵马,出城围歼封雷部。
可是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哪怕明明知道幕府山魏军步兵,只有五六千人马,却在至少五万晋军的围攻之下,不动如山。
一天的时间内,晋军在幕府山下丢下了近四千余具尸体,上万人受伤。可是却只攻破了幕府山魏军的三道防线。
可是幕府山,魏军布置了整整七道防线,如果按照这个架势,晋军要想全歼这些魏军将士,至少要付出两万人马的伤亡。
晋军还想再战,却发现魏军帆影连天,原本水师大胜晋军,返回了。在水军的支援下,魏军更加难以歼灭。无奈之下,褚蒜子只得命令晋军撤退。
次日早朝,褚蒜子神色凝重,不仅是褚蒜子,就连皇帝和文武百官,更无一轻松。
诸官向皇帝太后见礼后,褚蒜子沉声道:“晋国外忧内患,已是千疮百孔,可这近日以来,有仗众位大人的鞠躬尽瘁,这才能保建康安宁。哀家……查众大人所为,均是兢兢业业,虽是动荡时期,却能做好本职之事,实在让哀家欣慰……”
听了褚蒜子的话,众臣明显松了口气。现在战事不顺,兵临城下,勤王之师遥遥无期,他们更害怕在这个时候,褚蒜子排除异已,清除朝堂敌对势力。
看到褚蒜子无意此举,皆欣喜若狂。
褚蒜子道:“朝廷水师失利,无法退敌,如今敌军兵临城下,不知诸位有何妙计退敌?”
“退敌!”想到这个字眼,满朝大臣满脸凄苦之色。虽然在晋朝是北方士族撑军,江南士卒主政。
可惜,因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大量名将、精锐士卒皆消耗在内斗之中。北方士族推出来领军的人物,王羲之空有其名,谢尚也是夸夸其谈,殷浩百无一用,蔡谟眼高手底,其余更加不足一谈。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候正是桓温发放异彩,风光无限的时刻,可是因为冉明的出现,桓温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褚蒜子道:“既诸卿没有任何策略,哀家倒是想了一个办法。在城中设立招贤馆,但凡有一技之长,如勇健有力,或善长刑名断安或有兴邦安国之策,不论寒庶,不计出身,哀家皆人尽其才……”
其实,褚蒜子也是没有办法。作为以门阀起家的晋朝,他们从来没有取缔士族的心思,可是如今国难思良臣,褚蒜子想让士族子弟力挽狂澜,挽救晋国危机,可惜谢氏已经心生异心,她不敢使用。
王氏都是虚有其表之辈,王谢皆不足为依,褚蒜子只好效仿冉明,从民间取才。
听到褚蒜子的话,这些朝臣内心里非常复杂。有皱眉,有振奋,皱眉是想只怕这朝廷以后都是充斥着泥腿子,振奋的却想。褚蒜子雷厉风行,反而可能会大有作为,说不定可以大兴晋国。
只是目前,他们这些大臣没有办法反驳褚蒜子,真怕反驳褚蒜子,会被褚蒜子拉出去,领军出战。要知道此时和魏军交战,简直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种复杂的心思下,褚蒜子的提议得到了通过。
招贤馆分文武两厅,以将才、帅才、健卒为招募要求,只是文臣方便,则重点突出,以务实为主,分吏治和谋臣。
招贤馆开张,能不能满足褚蒜子的要求,就连褚蒜子也没有底。在这个时候,冉明却悄悄来到了幕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