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458章朝野震动
第458章朝野震动
“明公三思啊!”郗超神色惶急的道:“咱们西府军上下七万余将士,二十余万家眷兴衰荣辱皆在明公一念之间啊!”
郗超扑通一下跪在桓温面前。
郗超的神色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他的语气不温不火,从容的道:“明公,虽然太后夺震威将军江州刺史之职,可是局势并非不可挽回,超想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误会。误会不可怕,可是若是因为误会,明公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这将会累及明公英明!超不管别人如何,明公以国士待超,超定会焚身碎骨而报。无论刀山还是火海,超誓死追随明公!”
听到郗超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桓温心中好像升起一股暖流。
桓温其实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建元元年(343),桓温被晋康帝(既司马岳,褚蒜子的老公,晋穆帝的父亲)提拔成徐州刺史。司马聃登基后,褚蒜子作为皇太后听政,特提拔桓温为安西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如果说没有司马岳,桓温只是东晋七十二郡(包括侨州、侨郡)太守之一,外加一个辅国将军(虚职)。如果没有褚蒜子,桓温也不可能成为安西将军,更不可能依靠荆州的截留税负组建西府军。如果没有褚蒜子的鼎力支持,更不可能拥有桓温的今天。桓温是司马岳提拔于微末,若说重用,还是褚蒜子力排众议。
一直以来,桓温都被褚蒜子视为自己人,哪怕桓温表露出的“野心”,其实只是褚蒜子释放出来的烟雾,用来铲除东晋朝廷里的不臣之人。褚蒜子就是利用桓温和她联手,将很多东晋朝廷的不安定因素,铲除在萌芽中。
可是随着桓温军功大盛,威望大增,他心里反而生出了真正的反意,不过,他还念着褚蒜子对他的提拔之恩,他倒是像效仿司马昭,而不会加害褚蒜子母子。
可是,当听到褚蒜子居然把他弟弟桓冲调到建康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祠部尚书,让桓温受不了子,桓冲不仅是桓温的弟弟,更是他的钱袋子之一。
用明升暗降的方法挤走桓冲,下一步,褚蒜子会做什么?
再颁布圣旨,罢免自己的军权?
还是夺爵去职,还是一棍打死?
此时桓温并没有过多插手朝政,最多只是兵权强盛而已。桓温慢慢的冷静了下来,褚蒜子这是要做什么?
桓温的一切,虽然有褚蒜子的提拔之恩,成就都是依靠桓温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东晋在褚蒜子执政之初,尚有荆、江、广、交、豫、徐、益、宁六州,以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和桓温当时同等级别刺史将军不知凡几,可是他们那些人都是混日子,只有桓温自己散尽家财,招募将士,训练军队。
看到李势荒淫无道,政权不稳,桓温就果断发兵平蜀灭汉(成汉氐)。可是当时,无论是豫州刺史袁真、还是都督豫州四群军事、江州刺史、南中郎将谢尚,徐州刺史荀羡,护军将军王羲之,以及扬州刺史殷浩等,他们都比桓温位高权重,可是他们却都没有产生过建功立业的心思。就连殷浩的北伐,也是因为受了桓温的刺激。
当时依靠王羲之的财力和威望,只要他振臂一呼,恐怕从者如云,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桓温是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让他放手,他会甘心吗?
因为郗超的苦劝,桓温冷静了下来。当初西府军初建,从青衣血战,到兵临成都城下,桓温想了很多。
桓温暗骂自己糊涂,听到褚蒜子免桓冲的江州刺史之职,桓温第一反应居然是挟大军造反。其实,此时桓温的势力影响力仍然有限,他是名义上的太尉,职掌天下兵马,可是除了西府军诸将,其他的根本不怎么甩他,特别是袁真、司马晞之流。
如果他此时敢反,不用问,肯定是会受到东晋各位兵马的攻击,攻打胡人或魏军,东晋将领没有那个胆子,可是打桓温,他们却会勇猛异常。
到时候,局势肯定难以收拾,而这都不是桓温想看到的。桓温知道褚蒜子这个女人是不会在国家大事上装糊涂的,特别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褚蒜子手中还有影子,她绝对会采取暗杀的方式,处置自己,然后再推在魏国头上。然而,褚蒜子却没有这么做。偏偏拿桓冲下手,这不是在逼反自己,而是在打草惊蛇,如果说换一个人,桓温会猜测,是别人出的昏招。但是了解褚蒜子的桓温,却知道,褚蒜子根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
褚蒜子真正的用意点醒自己,可是自己到底出现了错误?
难道是魏国的离间之计?
桓温摇摇头。
恩威并施,褚蒜子这是再敲山震虎,同时,也是要自己的态度。
认个错,这事就过去了。可是自己的错在哪里呢?
桓温想不通。他向郗超问计。
郗超想了想道:“不管什么错,其实都不重要,太后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要明公的态度。什么私德不检,或是治军整,或是御下不严只要明公上一道自辩奏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嘉宾所言极是!”桓温认真的道:“是温孟浪了!”
就在桓温突袭南召时,魏国邺城段的高速公路也开始正式施工,虽然没有专业机械,可是后世无论如何也不会弄出十余万人齐上阵的大阵势。在分段施工的情况下,丝毫不会产生施工瓶颈。
魏国的高速公路,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从不其城至邺城就会全线通行,介时高速公路也会同时投入运营。
冉闵化装成普通富家公子,带着金奴和铁奴悄悄出宫。虽然冉明给他的描绘的前景很好,可是冉闵还是想亲眼看看百姓对这个高速公路的看法。
丰乐镇漳河渡口,这里将修建一座钢筋水泥桥,冉闵到达这里时,周围围了不少围观的百姓。看着那一根根闪烁着蓝光的钢筋缓缓的在桥面上支撑起来,冉闵心里忍不住惊呼真是败家仔。
冉闵识货,这些虽然只是粗钢,可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这种东西的价格是非常宝贵的。一斤粗钢价值千钱以上,千钱就是将近六斤铜。别说冉闵,就连冉明也感觉不可思议。什么时候粗钢的价格可以是六倍的铜价?如果在后世,肯定会让人笑掉牙。
金奴道:“主上,那边有个茶馆,不若去吃杯茶?”
冉闵默然点头,这么一路走来,他感觉到了有些疲惫。不过,看到周围百姓面色红润,衣着得体,冉闵就忍不住自豪。
魏国的百姓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个亲民的好皇帝。魏国的百姓是自豪的,他们的皇帝不会外圣内王。魏国的百姓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了一个胶东王,千年皇粮,都可以在他们这代人中实现免粮。
这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这是朕的天下,朕的江山。
“你们知道吗这种水泥据说可以百年不毁,坚硬似铁!”
“是啊,以前可没有这种东西!”
“哎,这东神物怎么能修路呢,路再好,不如城好,用来筑城岂不更好,这样胡人就不能攻破我们的城池了!”
后赵的残暴统治,历历在目。口口相传,他们仍不会忘记那数十年当牛做马的日子。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神色匆匆的人走到金奴身边。在他耳旁低语一阵。
金奴的脸色突然大变。
冉闵感觉到可能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他冲金奴挥挥手。
金奴上前道“主上,南边出事了!”
说着,金奴将一张条递给了冉闵。冉闵脸色越来越寒“军报来吗?”
“军报比较慢点,想来最迟明天应该到了!”
“快回宫!”
冉闵飞身跳向朱龙战马,冲邺城跑去。
在战马上,冉闵显得有点激动,也显得有点落寞。
由于冉闵临时出城,“天聋地哑”的情报第一时间没有到达冉闵手中,随着冉闵回宫,桓温一日之内连克南召、宛城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到了朝中重臣的手中。这个消息,让朝中重臣目瞪口呆,桓温的西府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这个伏火丹是什么东西?
魏国自从冉明重生以来,打败了燕军的进攻,这样从原本孤城一座,渐渐的变成了如今的八州之地,可是南阳郡这种郡城一日之内易手这种消息,让谁也接受不了。
冉闵没有追究这个失地的问题,反问道:“诸位爱卿,这个伏火丹是什么东西?”
或许是冉明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整个魏国居然没有人听说过伏火丹,不过工部尚书王猛却道:“臣听过这种东西,声音巨大,威力无穷,有开山裂石之力。”
冉闵道:“景略可知如何预防?”
王猛摇摇头:“臣只是略知皮毛,不过这伏火丹却是葛仙翁发明的,想必他应该怎么如何破解。”
王猛道:“这个,葛仙翁如今不在邺城!”
“不在邺城,那他在哪"冉闵正色的道:“无论葛仙翁在哪,请他去洛阳,帮助张骠骑解决这个问题!”
PS:昨天出了市里,回来的太晚,只能码这点,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