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447章姑臧易手
第447章姑臧易手
比景县城,九真太守得知交州刺史朱藩率领万余援军被冉明伏击,损失惨重,朱藩在乱军中被杀,他自知突围无望,随拔剑自刎,余者皆降。
让冉明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派出人进攻九真郡,九真郡(包括今天越南清化省、义安省、河静省、广平省。)交趾郡突然狼烟四起。这次交趾郡和九真郡大乱,不似以往的民变,准确的说,应该是士绅起义。基本上两郡十几大姓、所有地主豪强皆反,他们挟裹百姓,攻县掠地,杀官反晋。
虽然冉明和东晋是仇敌关系,可是冉明却没有打算袖手旁观。必竟这里自汉三国动乱百年以来,由于交州在士燮的管理下,这里没有经过战火波及,居然成了中国相对平和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原士绅纷纷移居交州,这些中原士绅带着大量的钱财、家仆和先进的技术,进驻交州,给让中原文化真正传入了交州。
一旦冉明不过问交州的叛乱,让晋朝自己处理,恐怕需要到明年才能发兵平叛。等到晋军发兵平叛,恐怕这两郡的汉人早已被杀得七七八八了。以晋武帝一统三国,交州归降晋朝,时交州三郡最南的日南郡为例,日南当时拥有三千户余汉人,由于范文攻打日南郡,造成日南郡汉人大量被屠杀、驱逐,如今日南汉人原住民不足千人。
作为一个大魏亲王,冉明自然不会坐视交趾、九真二郡汉人无辜枉死。只要在他这个时候出手,就可以收服二州汉人的真正归心,甚至有可能从南部威胁东晋。
冉明最终决定还是插手九真、交趾二郡之乱的问题。可是现在他缺兵少将,无奈只好召开中南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寻找解决的办法。
待中南公司各大家族代表到达会场时,冉明开门见山的道:“想必诸位也听说了,如今九真郡已经乱了,交趾郡也乱了,如今叛乱已经袭卷二郡的各县,所有晋朝官军、官吏皆被屠杀,两郡五十余县如今正处于无政府状态。”
说到这时在,冉明的眼睛一眯,“现在正是我们的机会。以前总有人说,交州乃蛮荒之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果真如此吗?一个小小的日南郡,想必诸位都已经得到了意外之喜吧。像你们如今已经准备开采的铁矿、煤矿、铜矿以及各种红宝石、蓝宝石、海蓝石矿你们愿意放弃到嘴的肥肉吗?”接着,冉明的话锋一转,又道:“不管我们如何,反正此事我们已经无法置身事外,若是变民调转刀口,到时就悔之莫及!”
“殿下,这次我们无兵无将,恐怕不好插手吧。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郑简道:“交州的乱象,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到根子上,还是晋朝朝廷对这里压榨太甚。以往晋朝朝廷委派官吏,这里都是发配流官的地方。流官要想离开这个鬼地方,无非依靠两样,政绩和行贿。政绩就是教化百姓、广布恩泽,不过这种办法见效太慢,通常流官都会采取行贿这一条。既要行贿,他们这些流官就需要大量的钱财,钱财从哪里来,还不是治下的百姓。”
其实郑简说得这种情况,是中国的一种历史特殊文化现象。别说交州、就是幽、凉、益、广同样都存在这种现象。百姓是犯了罪的刑徒、官员也是犯官。他们都是流配的人,自然谈不上什么锐意进取,几乎都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些人对朝廷的忠心都很淡,如果在盛世还好点,朝廷积威甚重,他们倒不敢任意妄为,可是一旦朝廷出现了乱象,他们就是祸乱的根源。
冉明在心中默默的想着,以后魏国一定要改变这种政策。把边县、边郡、边州的任职经历,作为官员的主要资历。所有三省六部主官,必须拥有边州为官的经历,这样才能从根子上督促官员,认真教化百姓,广布恩泽,将魏国的恩泽,布施四方。
郑简道:“晋朝在交州已经痛失人心,除非有强横的武力威慑,强力**,否则乱象难以改观。不过殿下若振臂一呼,这些乱民必然投靠。”
“哦!”听到这话,冉明到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郑简道:“别看这些乱民声势浩大,足足十数万众,不过他们却是一群污合之众,若非殿下消灭了九真太守以及交州刺史朱藩的军队,这些交州士绅也绝对不敢反晋。虽然殿下采取了计策,可是那些乱民却不清楚殿下的真实实力。他们现在肯定会想,朱藩的一万六七千军队都被殿下轻而易举的消灭掉,若是殿下收拾他们肯定更加容易。再者,晋朝朝廷也绝对不会容忍他们这样叛晋自立,快则三个月,迟则半年或一年,晋朝肯定会发兵平叛!”
郑简见冉明认真的倾听着,并没有打断的意思,倒是来了兴致。在古代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这种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郑简也不免俗,作为一个郑氏庶支,他并不甘成为郑氏的一个管家。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哪怕是富可敌国的商贾,他们也获得官身。郑简作为郑氏财团的职业经理人,他并不缺少钱,但是缺少的是身份。
如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被冉明收入王府,一个官身就少不了了。郑简满脸兴奋的道:“殿下,自古以来,这乱民不知凡几,可有几人真正依靠变民而夺得天下?他们所求者,不过是受招安而已。”
冉明这下懂了郑简的意思,恐怕九真变民首领私下里已经探过他的口风了。
冉明道:“文约先生所言极是,如今孤在日南郡不过两三千唐军,五百余开拓队,五百麒麟卫,依靠这些力量,想保日南郡安全无虑,压力不小,若能招安二郡变民自然最好!”
郑简道:“其实武力平叛没有这个必要,一来是殿下兵马太少,既使勉强平叛,也有可能与事无补。就算可以从唐国调兵,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今殿下需要稳定日南郡,把精锐部队调至横山沿线,一旦变民有南下的迹象,就给予雷霆打击,彻底打消他们南进的希望,这时殿下就可以派人收服他们了!”
冉明冲任傲道:“任将军,若守住横山有没有信心!”
任傲笑道:“那些乱民不过一群土鸡瓦狗,傲何惧之有?有麒麟卫天下雄军在手,若傲守不住横山,愿提头来见!”
冉明点点头。
郑简道:“守住横山,确保日南郡安全,这还不够,还要分化九真、交趾士绅?”
“哦!”冉明好奇的道:“如何分化呢?”
郑简道:“交州士绅其实大部分并未真心从贼,他们都是在观望,有的是害怕自己的财产被变民洗掠,这才不得不委身从贼。若殿下给他们一个希望,庇护他们的安全,保护他们的财产不受损失。这些士绅大部分都家大业大,自然不会轻易从贼,一旦朝廷平定叛乱,秋后算帐,他们将尸骨无存。”
冉明暗道高明。历史上李自成的闯军横扫北方,许多明朝将领和地方士绅害怕家破人亡,不得不委身从了闯军。可是一旦闯军失利,这些人就落井下石。李自成那是成也是士绅,败也是士兵绅,最终成身死。一旦冉明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可以在日南郡安全的生活下去,他们绝对不会涉及叛,无论站在哪一方,都有可能葬送自己的家族,最稳妥的办法,那就是坐壁上观。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是最终却需要军队来保证。
冉明冲刘器道:“刘国主,如今唐国可运送多少唐军前来日南郡?”
刘器道:“现在唐国已经组建了三师六旅十八团,如今抵达日南已经有三个团,器还可以运送至少六个团再来日南。”
冉明点点头。运输唐军来日南,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况且唐军还需要稳定唐国,一旦唐军大量减少,很难保证唐国的安全。冉明道:“不需要太多,再送来三个团就可以了。唐国也需要稳定!”
冉明又道:“诸位,我们现在都是同舟同济,钱挣得再多,也需要有命去花,现在我们不得不以保证日南郡的安全为第一位的,现在各家必须把你们的护卫、壮丁、仆投、以及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管事都集中起来,发放武器,武装自卫!”
“殿下有令,敢不从命!”
姑臧城,谢安对于这座闻名天下的名城,实在是兴趣缺乏。这里没有江南的那种精细的园林,也没有山山水水,根本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谢安随着商队悄悄潜入姑臧城,目的就是夺了这座,灭掉凉国。
自从冉明在魏国兴商重商,关中士族也跟着这道有利的政策沾上了光。关中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关内最后一站物资集散地。关中士族也不嫌钱咬手,他们也是嘴上鄙视商贾,暗地里派心腹上下齐手。
可是,随着大量的钱财从丝绸之路上赚回,让关中士族异常满意。可是慢慢的,他们就发现了凉国居然卡在他们喉咙上的一根刺,让他们非常难受。无论是张祚时期,还是谢艾当正,凉国的经济已经大不如从前张重华时期。他们的财税收入越来越少。
特别是张祚离开姑臧,对姑臧又大规模洗掠了一番,这让谢艾接手姑臧时,就是一个烂摊子。可是谢艾也会点石成金,也不会凭空变物,无奈之下,他需要养军,需要给凉国官吏发放俸禄,这些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百姓身上盘剥?
可是谢艾不忍心盘剥百姓,他就从商贾的商队上打注意。从最开始的二成过关税,到最后饥不择食,居然增加到了三成半。
这下关中士族和华夏商盟的商贾们不愿意了,凉国收过关税,这就等于在他们身上割肉。割了少了,他们倒不在乎,可是多了他们却受不了。
这些魏国商贾和关中士族一合计,这个凉国必须铲除,只要魏国吞并凉国,他们就可以像在魏国境内物资流通一样,只要缴纳二成税以后,拿着缴税证明,可以全国免征二次税,这样他们就会省下一大笔钱,积少成多,将是一个海量数字。
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要知道凉国可是自东向西,地跨凉、沙、河三州,(沙州既现在敦煌,河州则在现在的临夏。)最西端则是葱岭(既帕米尔高原),五千里的路程不需要交纳二次税,最多在路上打击一二。
这些商贾开始露出了他们贪婪的面目,这个世界只要有利可图,没有他们不干的事情。就这样,这些商贾开始私下里与凉国官员接触,经过一番谈判。他们最终与凉国丞相张灌达成共识。
要说张灌也算与谢艾是同盟关系,他和谢艾在共斗张祚时,是一个战壕里的弟兄。可是有些人呢,只能共甘苦,不能共富贵。谢艾拥立张耀灵,虽然没有当曹操的想法,时常以诸葛亮自居,其实是一个权臣。谢艾不允许在凉国内有异样的声音出现,随即就架空了张灌。
张灌那是什么样啊,他本是冯翊郡大族。他的弟弟叫张琚,原本后赵的车骑司马,后据长安自立为秦王,为苻健所灭。其实这个张灌和弟弟张琚一样,都是不甘人下的主。
他与商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以凉州牧的代价,向魏国输诚。不过前提条件,就是让魏国一个有份量的人在姑臧与他面谈。
到了这一步,这些商贾不能做主了,只好把问题交给谢安。别看谢安一副儒雅高贵大方的样子,其实内心里他还是一个外儒内法的强势人物。谢安自然知道谢艾与冉闵的纠葛。在魏国这个以武立国,武风大胜的国度里,文臣想出头太难了。武将立功则简单多了,若是他再灭掉凉国,他谢安至少可以混一个三公或九卿的职位,将来也能照拂自己的外孙。
就这样,谢安把自己灭凉国的战略思路告诉了冉闵,冉闵一听,感觉大有可为,就拍板同意,并且派出了“天聋地哑”的张平带着三百余“天聋地哑”好手前来帮助谢安。
可是在谢安行动之后,正巧谢艾带着凉军主力部队前来进攻大散关了,这时谢安手里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大散关,他手中虽然有四万多镇西军,可是为了支援董润,他派出了三万余人,剩下的一万八千人马,他带走了一万余骑兵,八千人马要防守关中,力量太过薄弱了。谢安无奈之下只好摆了一个空城计,迟滞一下谢艾的行军速度。只剩八千兵马防守长安。
其实当谢艾想到谢安可能会在姑臧时,谢安已经得手了。在张灌这个领路党的帮助下,谢艾留下在姑臧心腹武将,以及天眼、死士队成员,皆被“天聋地哑”偷袭,这些忠于谢艾的人马,不是被杀,就是被擒。
就在这里,张灌前来禀告道:“安石公已经成了,我们大魏的兵马已经攻入王宫,擒获了凉国伪王张耀灵!”
谢安不动声色的道:“走吧,我们进宫,见见这个小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