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442章海贸兴起
第442章海贸兴起
一百多斤火药,特别硝高达百分七十的黑火药,威力自然不容小视。特别是巨大轰鸣声,让在场的众人瞬间失聪。
桓温感觉自己的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只见身边的侍卫的嘴巴一张一合,他们惊惶失色的竖起盾牌,团团将桓温围住。要说失态的,莫过于杜天师了,此时他跌坐在地上,双眼空洞无光,身下更是出现一滩水渍,居然吓得尿了。
接下来的几天内,桓温的听力一直大受影响力,不过,作为杜炅大功臣的杜炅,不仅免除了死亡的威胁,更是成了桓温的新宠。桓温很会洞察人心,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想要什么。除了金银财物之外,桓温甚至还上表褚蒜子,封杜炅为显候,东晋道教道主。
虽然世人都知道褚蒜子非常痛恨道士,但是不知道桓温具体跟褚蒜子说了什么,褚蒜子不仅解除了对道教方士的封杀令,还大赏了杜炅。
不过,却因为桓温不真正相信杜炅,所以,在杜炅身边收买的细作,监视杜炅的一举一动,就连杜炅密度想逃的消息,桓温也一直知道。细作详细的记录着杜炅炼丹的经过。通过分析这时,桓温发现,所谓的伏火丹并不是越多药材越好,而是仅仅四种主药,既皂角(木炭的替代物,效果不如木炭)、马钱子、硝、硫磺。
掌握了真正火药的制造方法后,桓温也发现了其中问题,这个火药,威力虽然大,可是却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投放距离太近,而且主守不主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桓温就向心腹谋士郗超问计“嘉宾,可有妙计教温,如何才能解决这个伏火丹投放的问题。”
郗超虽然不是技术工匠,不过作为一流谋士,他还是给桓温指出了解决方向。郗超想了想道:“超非工匠,具体如何做超也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器械帮助下,来进行伏火丹投放。第一,就是利用投石器投放,第二就是将火药包绑在床弩上。”
利用投石器进行火药投放,事实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方向也不全正解。可是用床弩助射,射程高达八百至一千步的超远射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投放问题。
桓温依计而行,不过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难以操作的事情。就是引信问题。引信长了,火药罐就会碎在地上,如果短了,又会在空中爆炸,起不到杀伤敌人的作用。无论采取投石器,还是床弩,都面临着这个引信问题。
桓温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桓温又听从郗超的意见,采取重赏的方式,组建了西府军的将作营。专门用来研究新式武器和装备。
古代的工匠是非常聪明的,他们烧制了两小,一大一小,两个螺旋式的瓷器,用来测量引信的燃烧时间。经过测算,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投石器投放的火药罐发射二百步,从发射到落地,大约有七到八息的时间,而床弩射八百步,则需要四至五息,而引信匀速燃烧,是每三息一尺。
就这样,在没有计时准确工具的情况下,桓温的将作营还是把火药延时的问题。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冉明手中并没有成熟的火药武器。单从火药武器上来说,桓温已经后来居上,走到了冉明的前面。
在平定司马勋之乱时,桓温缴获了大量司马勋军的装备,特别是魏国支援司马勋的横刀和马公弩等主要准备,都让桓温得到了。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西府军的将近营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西府军将近营成功仿制出了横刀和马公弩这两种装备。桓温欣喜之下,命令匠作营大量制造,全军依次换装。作为际上江州和荆州的控制者,桓温的财力,也绝对能支撑得起西府军的全军换装。
就在桓温为北伐做准备时,魏国不知不觉间兴起了海贸。
这主要还是跟着冉明出发的郑氏郑简,传回来的消息,郑简告诉郑豁。胶东王殿下在海外吕宋岛上发现了周朝时期的刘氏唐国后裔,并且帮助刘氏在吕宋复国,建立了新的唐国。唐国已经遣使前往魏国邺城。
这些事情,还沦不到郑豁操心。让郑豁最重视的是,郑简在信中提到了唐国上那满山遍野无人理会的香料,说到香料,其实也是指胡椒、丁香、肉豆蔻、肉桂等有芳香气味或防腐功能的热带植物。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香料消费大国,香料不仅用于祭祀和宗教,其实还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很重要的关系。
随着魏国百姓整体生活的渐渐提高,香料也进入平常百姓的餐桌上。要知道,古代香料几乎是贵族和士族的专用品。穷人也连都吃不上,自然不会在意什么香料不香料的。特别是魏国采取了军功田的方式,让魏国的自耕农中小地主,当量大增。仅仅在职军人普通士卒,就超过二十万户以上,以每户一百亩的最低规模,让魏国的中产阶级,至少占了最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这些魏国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在短短二年之内,就逐渐走了饥饿的困境。虽然他们没有太多的家产,不过总算衣食无忧。
人是一个不知足的动物,人吃不上饭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奢望。然而当满足温饱之后,他们就想如何吃好。特别是那种白水煮的饭和菜,自然没有加入香料的饭菜口感好。
仅仅是数船香料运回魏国,让郑氏一下子赚了三万多金。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回本三成,一年之中,投入中南公司的投资,有望回本,并且每年赚回大量的金钱。当然,这里面还不算,他们在唐国境内圈下的地,特别是郑氏在唐国圈下了十五万亩甘蔗园,大约三十万亩香蕉园。
当然,这三万余金虽然不小,也没有让郑豁疯狂,最让郑豁为之疯狂的还是郑简在书信中提到的金矿和铁矿。
金矿和铁矿暂时还看不到利润,不过那些运回来的椰子和芒果,让郑氏一下子赚了不少。
不仅郑氏得到了这些消息,事实上太原王氏和青河崔氏也几乎同时得到了这些消息,虽然士族口中鄙视商贾,可是世界上没有人嫌钱多,也没有会把钱拒之门外。中南公司如今成了魏国最热门的话题,几乎人人提到中南公司,都会后悔万分。那些购买了中南开发公司的股份,后悔为什么会买得那么少,没有买的,则后悔为什么不买。
特别是冉闵,感觉这些士族一下子都疯了。他们赶着去交税。冉明规定,商业税迟交纳税会多交一笔滞纳金。这个滞纳金的利率是每天每分之一,也就说迟交一年就会翻两倍以上,而且一年不交,将会采取强制行动。家产资产充公,为了逃税,从而转资产的,将会包庇罪进行处罚。
特别是郑氏的需要交的税非常吓人,光粮食就是二十三万石,布帛一万八千匹。如果这些东西放在永兴三年,冉闵绝对不会带着万余部曲,去与鲜卑二十万部队拼命。不过,看到这种情况,冉闵的心一下子活络了。
他不再担心,遭受晋国的三面包围了,也不害怕,晋国会利用粮食消耗,会把魏国活活耗死。无数商贾和士族再也不顾忌,他们纷纷携带大量的礼物去胶东国,要求加入中南公司。冉明在胶东国只留下荆展和杜聪二人,二**限有限,只得通过特殊渠道与冉明联系。
冉明告诉杜聪,想要加入中南公司,不是不可以,让他们派出有资格的代表去卢容,与冉明亲自谈。
得到这个消息,胶东国不其港一下子火了,他们这时已经知道,在占城国粮食不值钱,值钱的是瓷器和丝绸,以及各种魏国出产的东西。此时,魏国的各种商业产品,需要量都大增,像细麻、布帛、丝绸都有价格上涨的趋势。
随着出海需要长时间的远离地面,没有新鲜的蔬菜,人容易产生坏血病。而胶东国的罐头,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各类水果罐头居然首次超过牛羊肉的价格。其实也还不算最火的,最火的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造船厂。
在魏国没有敢挖冉明的墙角,可是这些士族和商贾还是有办法,他们纷纷用重金去挖东晋的优秀造船工匠,就连冉明的造船厂,所接的订单,也足够船厂连续不停工生产三年的了。
不其船厂,一个官员在指着刚刚下水的高大战舰道:“解大匠师,这船战舰,按照殿下的意思进行设计的,满载量是两万七千石(约合一千八百吨),在冲角、则舷上都采取了包铁皮,目前万料大船,无船可以经得起此船一撞!”
解飞沉吟道:“还是无法做出殿下所说的那种无帆可行,可航行十**的大船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都不知道那个开水怎么可以开动机器。”官员道:“我们总有一天能造出这种大船的!”
“现在不行,那就用十年,十年不行,我们就用三十年,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死了,我们还有孙子,子子孙孙,繁育不息,我们总有一天可以造出这种大船的!”解飞感叹道:“一旦这种海上霸王出现,我们大魏将扩地**,茫茫大海。我们大魏,还有谁可以匹敌?”
当然,魏国的大部分海船都被冉明带到中南半岛了,此时留下魏国的海船非常少,这些仅有的海船,成了各大士族和商贾哄抢的对象,为了得到海船的使用权,这些租船的价格,已经涨到了船只造价的三倍以上。就连冉明也感觉不可思议。
“这艘战舰需要海试,那些商贾都出到一个仓位千金的价格了,我们这个船上的二百多个,如果把这些仓位全部出租出去,再造一艘船的钱也有了!”官员小心翼翼的道:“解大匠师,你看这事!”
解飞道:“给他们签订生死协议,告诉他们,船只要出事,我们一概不负责,在船上,他们必须听从我们的指挥,谁出乱子,扔下海喂鱼!”
“下官省得,下官省得!”
永兴六年秋天,当东晋朝廷做好准备以东路司马晞为主帅,以徐州为基础,兵分三路,从泰山、攻高城。小沛三路进攻青豫。中路以桓温为主帅,以水陆两路,水陆从汉水,进攻汉中,而陆路,则从襄阳、经南阳,克洛阳。克洛阳后,大军一分为二,一路佯攻邺城,另外一路则进攻关中。
西路军则以张祚为主,王擢和苻坚左右先锋,以剑阁蜀中栈道,进入汉中,关中。
凉国谢艾则趁机引兵凉军步骑四万七千余人,陈兵大散关下。而代国大军则频繁调动,似乎要有重大的举动。
当邺城的冉闵得到褚蒜子准备发兵攻魏的消息时,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中旬。
冉闵接到这个消息摇头苦笑:“看来大战再所难免!”
就连冉闵也不知道,事实这次桓温拥服两大杀器,以投石器为投放方式的原始火药包,和以重型床弩发射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