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409章借力打力
第409章借力打力
“裴参军可有推荐人选为胶东相!”冉智的话音刚刚落,东宫银安殿内立即响起了一阵阵嗡嗡的声音。在场的东宫属臣,那都是各大士族门阀的精英,也是官场上的人精,他们如何不明白冉智的意思。
冉智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他打算采纳裴弼的计策,而胶东国则是对裴弼的奖励。原本胶东国是魏国一个最贫穷的地方,可是冉明采取以海养民,开发大海,发展工商的政策,现在胶东国已经成为了魏国最富的郡国。
胶东国不仅拥有冉明名下的各大暴利产业,还拥有魏国最大,就连东晋也汗颜的造船厂,也有可以日产百炼精钢十万斤的钢铁厂。十万斤虽然听上去不少,可是事实上并不多,日产钢铁不过五十吨,年产量也不足两万吨,甚至在后世一个百人规模的钢材家庭作坊,也可以轻轻松松年产五万吨甚至五十万吨。可以冉明此时却需要六千万余名钢铁工匠,超过三万余名奴隶,日夜不停的生产,才勉强能达到日产十万斤。
把胶东国交给裴氏,要知道裴氏崛起那是在隋唐时期,在这个时候,他们还远远不能成为一流豪门。在场的人都明白,如果让裴氏把胶东国抓在手中,不过十数年,裴氏的财力足以和七宗五望不相上下。这也是冉智的拿出来的诚意,冉智用事实行动,告诉他们这些士家,只要能帮助他,好处是大大的。
世人常说商贾重利轻义,事实上,最重利轻义的就是士族了。在隋朝时期,杨广创办科举,提拔寒门仕子,开凿大运河,开发江南,就极大的动摇了士族的根基,所以天下士族皆反杨广。而冉明重用寒士,开办学校,培养寒门人才,也是极大的损害了士族的利益。
美国的政治就是**党和共和党玩的跷跷板游戏,而玩这场游戏的幕后主人就是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当然在古代中国,王朝更递特别是魏晋南**时期的王朝更递。谋朝篡位,也是各大士族玩的政治游戏。像隋末三十六路反王,王世充就是太原王氏和荥阳郑氏暗中支持的,当然李密更是有陇右李氏支持,而李渊则是两崔暗中支持。别看三十六路反王在历史上一时无两,光芒万丈,事实上不过是七宗五望在暗中较力。最终崔氏在这场战斗中胜出,为了支持李渊,崔氏给李渊至少超过一百七十万贯的钱,一百七十亿钱。当然还有其他物资无计。按照购买力,唐初贞观年间的粮食价格,唐代一钱可以换算成4.5至5.2元,崔氏的政治献金,折合人民币就是将近千亿。
李渊在唐代的胜出,其实也是在后勤和金钱上的胜出。其他反王想仁,可是手中没钱,拿什么收买人心?
现在冉智上位,明显对这些魏国士族豪门有利,他们自然为了利益,全力支持冉智。在冉智以胶东王归属为利益诱饵,这些士族豪门开始集体发力。
几乎与此同时,邺城张询收到了冉明的密信,尽力配合冉智行动。
这封信没有头没脑,让张询一头雾水。不过,张询接到信以后,心中开始盘算开了。冉智与冉明几乎水火不容,在邺城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虽然明面上,他和王成都是大魏门省下的官员,可是身上早已打上了冉明的烙印,太子冉智一系的官员对他们从来也没有好脸色,对于日常工作,也是百般阻挠,下绊子,使黑手。作生意他张询是一把好手,可是做官以来,常常被那些八九品不入流的小官弄得灰头土脸。
虽然张询也试着与太子一系或是中立派官员打好关系,可是他们这些官员,特别是士族出身的官员根本不拿正眼看他。作为一个商贾,平时早已习惯了白眼和歧视,这些为难,对于张询来说并不算什么,至少还在他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不过,张询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冉明可以给他们官身,不过他们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必须依靠冉明,要想在生意上取得成就,更离不开冉明。虽然不理解冉明的意图,张询还是拿着密信来到邺城刘原的府邸上。
到了刘原府上,张询发现王成比他来得还早,不仅有王成,还有许多华夏商盟的一些官员。众人相互见礼之后,张询就直奔主题“刘大人,各位同僚,胶东王殿下这封信是什么意思?怎么能让我等配合太子殿下呢?询可不是那种两面三刀,首鼠两端的卑鄙小人,询可是对胶东王殿下忠心耿耿。”
刘原道:“原就不明白胶东王殿下的意图,不过,原知道,殿下一定有他的用意,我等照做就是!”
刘原更是商贾中的翘楚,最早时候与冉明联姻,现在刘原的女儿就是冉明的刘妃。外孙为嫡次子,被封为胶东王世子。刘原和其他商贾不一样,他和冉明现在就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刘原虽然是商贾,可是他必竟是士族庶支出身,对于朝廷里的弯弯绕也是清楚的。刘原接着又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精力充沛。太子的实力太大,大的不敢想象,居然有半朝的官员都是向着他的。声望极高啊!这是太子非常能干嘛,有这样的太子在,陛下日后就可以省下许多的功夫了。”
张询和王成这才恍然大悟。张询露出一丝狡诈的精光,他甘心永远只是一个商贾,也不想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员,他想更进一步,当一名有名有实的官员,光宗耀祖。
冉明和张询、王成等人的联盟,就是利益联盟,和冉智与士族的联盟一样。同理,冉明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如果冉智成功上位,他们将回到从前,甚至因为手中财富。而会被冉智弄得家破人亡。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的道理他们都懂。现在他们有能力参与到这个朝廷的政治博弈,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张询道:“刘大人,现在询打听到,那些官员似乎在寻找胶东王殿下拥兵自重的证据,要弹劾胶东王殿下!”
刘原道:“既然殿下让我们配合他们行动,就这样,我们各自回去,你们想办法,用金钱贿赂也好,用美女贿赂也行,总之,原需要胶东王殿下成为我们大魏所有官员的公敌!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付出了多少,殿下心中有数,原也心中有数,殿下何时亏待过尔等?”
张询道:“下官告退!”
王成也起身道:“下官告退!”
冉明没有玩过政治,可是不代表他不会玩。在后世他看《雍正王朝》康熙皇帝废了太子胤礽,令群臣共议太子,朝廷之中大半臣子都推举老八胤禩。最后结果呢,众望所归的老八并没有得到太子之位,反而是刚刚被废了**再次被立为太子。这并不是说康熙爱子情深,也不是这**确实有过人之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老八势力太大,大的连康熙都忌惮了,这种人物岂能让他当太子。
冉明就给他来一个反其道也行之,他知道自己对大魏,对于冉闵来说还有用。冉智不是想对付自己吗,自己再来一个顺水推舟。让魏国所有大臣都反对自己,全部站在冉智阵营中反对自己,既让冉闵看到冉智的能量,也看到如果不用自己平衡冉智,大魏的政治平衡就会失去。
冉智在次日,
邺城,魏国皇宫御书房。随着二名宦官吃力的抬着一个大箩筐,缓缓进入御书房内。良久,冉闵缓缓吐出一个数字“六百五十七封,六百五十七封……”
整个邺城,有资格直接上书的大臣,恐怕不足六百人。管事宦官自然清楚,这六百五十七封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奏折,都是一个意思弹劾冉明拥兵自重。冉闵坐在龙椅上,脸上阴沉得可怕。宦官管事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就在这时,冉闵道:“传中书令、武国公刘大人觐见!”
刘群是刘琨的儿子,刘琨与国有功,被封为侍中、太尉广武候,刘琨死后,刘群继承了他的爵位。冉闵立魏之初,卢谌等四十八人上书,拥立冉闵称帝,按照文臣进三爵,武官升三级的标准,刘群晋升为武国公。
刘群来到御书房时,还没有来得及行礼,冉闵就急道:“中书令过来看看这个!”
刘群是一个务实的人,作为中书令,看到冉闵面前的这一堆奏折,他就明白了出了什么事。
“胶东王殿下虽然功高盖世,然而他未在朝堂,又与各士族没有来往,况且胶东王还大量启用寒门士子以及商贾,肯定会被这些士子官员所不容。”刘群满脸担忧的道:“陛下可千万莫轻易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官员,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冉闵就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杀伐果断,绝对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刘群真害怕冉闵听信了这些奏折,处罚冉明。降职、罚俸禄,这些都无伤大雅,可是脑袋要是掉了可就不能再长出来了。
冉闵突然大笑起来“朕有这么傻吗?这明显就是一个圈套,朕岂会往里面钻?”
事实上,此刻,冉闵对冉智也有了一层忌惮。恐怕就是他自己,也无法指使动这些多士族官员,这可是超过文臣九成的力量,如果冉智再起一点歪心思,青龙元年的事件,就可能再次上演。
听到冉闵如此说,刘群松了口气,身为大魏中书令,刘群从来不结党,作为传统文官,他认为冉智作为太子打压冉明是可以的,可是以谋反罪名打压他,就有点过了。要知道谋反可是要诛九族的,一旦罪名坐实,杀掉的可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批人。
冉闵想了想道:“胶东王大胜燕国,不日将班师回朝,刘卿督促一下,兵部要尽快把这这功将士的名单列出来,怎么赏,如何赏,赏什么,一定拿出一个合理的对策。这荣归必须举行一个仪式,太子已经上书要替朕出城十里迎接胶东王等众将士,刘卿负责过问一下!”
“臣遵旨!”刘群正要告退。
冉闵又道:“胶东王世妇冉王氏身为女子之身,率领众女兵,卫国抗敌,巾帼不让须眉,朕打算重赏冉王氏,不知刘卿有何意见?”
“一切全凭陛下做主!”刘群道“有功当赏,有过必罚,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赏她?”
冉闵道:“冉王氏大功于国,赦封其为城阳乡君,食邑八百户。职晋烈武将军,军司马白凤,晋为牙门将,鸾卫军全体将士皆官升三级。全国宣传冉王氏的事迹,号召壮女参军,鸾卫军立即扩编,分前、后、左、右四营,置,马军弓骑营、枪盾壁垒营、刀盾突击营、锐锋破袭营。每营六部战兵,三部辅兵,一部医护兵,全军满编两万人马!”
刘群这下在心中掀起了滔天骇浪。
君在古代除了君王的意思外,就是诸候,贵族的封号,像武安君、广安君。女子也不是没有爵位,像晋朝皇太后褚蒜子的生母谢氏,就被封为高乡君。
冉王氏封爵也就封了,关键是她的这个烈武将军是第四品的杂号将军,一般都是太守或刺史的加号。难道是冉闵用王芷蕾的封赏来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