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363章安石之谋
第633章安石之谋
陆浑关。
谢安望着天空,他看着冉明、冉闵慢慢的消失在视线内,心里五味陈杂。魏国的局势,现在异常复杂。谢安心里暗道,如果冉闵就此故去,冉魏的政权肯定无法顺利交接。冉智所代表的士族门阀与冉明所代表的商贾以及寒门士子,将会发生激烈的对抗。
魏国内部的派系纠纷,谢氏也无法避免,谢氏要么彻底退出,要么慎重考虑站队问题。如果退出魏国,继续在晋朝。这样做虽然符合中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然而一旦冉智顺利掌权,或者是冉明强势逆袭,掌权魏国政权,只要是魏国政权熬过了危险的过渡期,以后魏国的核心利益圈,都会把谢氏排除在外。
如果作壁上观,这虽然保险,却对谢氏的长远发展不利。谢安熟悉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春秋战国到三国魏晋,内战期间。基本上都是西边势力战胜了东边的,北面的势力战胜了南边的最后完成一统。历史上唯一一次逆转历史趋势的是朱元璋以江南为基地,抗元成功!
因为魏国占据着冀州、并州、雍州、青州,这四州之地不仅出天下精兵,还有庞大的养马基地。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只有拥有庞大的骑兵,才具有犀利的攻击力。退一万步来讲,魏国哪怕局势再危险,只要他们避进关中之地,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除非他们魏国会出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把冉闵树立的民心威望,浪费得一干二净,这样魏国才没有崛起的可能。
然而,谢安痛苦的发现,无论冉智,还是冉明,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犯这些致命错误。况且他们二人都很年轻,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统一大业。
就在谢安在浮想联翩时,大将军董润却道:“安石先生,润有一个疑问,还想请教!”
谢安笑道:“莫非大将军是想问张遇为何为造反的事情吗?”
张温和董润面面相觑,同时意外看着谢安道:“安石先生如何得知?”
谢安微微一笑,道:“这件事其实并不难猜测,张遇身为大魏骠骑将军,位列武勋第二品高位,实在是没有造反的理由。这件事对谁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大的疑问。所以安能猜到也不足为奇!”
谢安继续解释道:“先前我在洛阳曾遇到一人,你们猜测这是谁?”
董润诧异的道:“莫非是晋朝来的人?”
“大将军英明!”
谢安认识王修,其实和他的大舅哥刘惔有很大关系。刘惔的妹妹是谢安的发妻,刘惔更是东晋有名的清谈家。刘惔之妻是晋明帝的女儿司马南弟,与桓温之妻是亲姐妹。这个刘惔与王修之父王仲祖交好,刘惔、王仲祖二人交好,关系莫逆。因为刘惔的关系,平时王仲祖就带着儿子王修参加谢安举办的清谈会,王修的聪明伶俐,博学多才给谢安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虽然王修聪明伶俐,不过他却和历史上那个同名的杨修一样,有着致命性格缺陷。那就是恃才傲物,虽然恃才傲物并不算什么大的过错,可是在谢安对王修并不太喜欢。只是出于刘惔的面子,礼节性的交往。
这次他来洛阳拜会谢安,细说起来,谢安当时也没有想起王修来洛阳的真正原因。董润提起这个问题,谢安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这个关键性的人物!
“居然是晋朝策反了张遇?”听到这个消息董润深吸了口气,脸是露出愤怒之色。
“所谓的忠诚,其实就是背叛的筹码不够!”谢安淡淡的道:“以安之见,褚太后应该开足了价码,足够张遇心动。”
越骑校尉李应举起独角铜人鞘,仰天大吼“张遇狗贼,某要将汝碎尸万段!”
谢安看着董润义愤填膺的样子劝道:“大将军无须恼怒,这只是安石的猜测,没有证据当不得真!”
就在这时,张平却拿着一张刚刚写下的字条替给了谢安。“晋朝王修,在吾手中!”
谢安看到这个字条,非常不解。
张平又拿起笔解释起来。
原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进入洛阳的王修,其实刚刚进城就被洛阳的“天聋地哑”发现了,冉闵当时以为王修的目的是谢安,所以他只命令“天聋地哑”暗中监视此人。结果又发现了王修改装换面,见了张遇。
冉闵猜测晋朝肯定是伺机策反魏国的臣属,如果没有慕容垂刺杀这件事,冉闵有一万种手段,让张遇**。可惜冉闵布置了百般手段,终因为这次刺杀而胎死腹中。然而,“天聋地哑”却按照了原来的部署,秘密捉拿了离开洛阳的王修。这也是因为捉拿王修,原本在洛阳并没有太多人手,在冉闵遇刺时,“天聋地哑”起到的作用非常有现。
张平带着董润、张温、以及李应、谢安来到秘密关押王修的城外庄园时,远远的就听到王修喝骂不止“尔等是何居心,修非是无名无辈之人,吾乃江南名士王修!尔等如此所为难道要与天下士人为敌吗?”
“呸!”一个看守与王修对骂道:“汝是江南名士?狗一般的人,还恬不知耻的往脸上帖金,你的肩膀太小,代替不了天下士人。杀死不过是杀条狗一样,挖个坑随便埋了,谁能找到你?”
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人家粗家从来不跟讲大道理,只动拳头。王修也只有吃憋的份。
看守连续打了王修十几拳头,王修的硬气倒上来了“士可杀不可辱,修只求速死!”
“想死,没那个容易!”看守喝问道:“快交待你的来意。”
“尔休想从吾口中得到有用的半字!”王修嘴里吐着血,露出狰狞的笑容。
“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看守拎起鞭子,如狂风暴雨般抽打在王修身上,不消片刻,王修就体无完肤了。
等谢安等人抵达空气混浊的地牢中时,王修已经被打晕了。
张平冲看守打着一个“弄醒他”的手势。
看守会意,只接从旁边拎起一桶冷水,劈头盖脸的冲王修头上浇去。此时正值初冬,虽然不是滴水成冰,但是也异常寒冷。哗啦啦的水声响起,王修被激醒了过来。
王修抬眼望着这个黑暗的地牢,事实上,他的眼睛早已能在适应了这个环境,在黑暗中他隐约的能视物,只见这个时候地牢内涌现五个身影。其中四个都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装扮,唯一一个例外,就是那个个头大约在七尺六寸左右的文士。
终于,王修看清了文士的脸。王修惊叫道:“安石公,怎么您也被他们捉来了?难道冉闵遇刺只是冉闵演的一场戏,张遇已经失败了”
到底还是年轻,年轻人沉不住气的缺点在王修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现在不用问,董润和张温已经知道了他们需要的答案。
谢安看出了董润和张温眼中露出了杀气,他暗叹一声,冲董润和张温道:“大将军、车骑将军。请借一步说话!”
谢安虽然不喜王修,但是却不想看着王修死去,必竟这是刘惔好友的儿子,他不想让王仲祖白发人送黑发人。
董润和张温跟着谢安来到牢外,董润冲周围的将士喝道:“传令,周围百步之内,严禁任何人靠近!违者格杀勿论!”
“现在,安石先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董润转身对谢安道。
谢安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大将军想不想夺回洛阳,将张遇擒获!”
董润咬牙切齿道:“怎么不想,害得我们大魏无数将士无辜枉死,润恨不得食其骨,饮其血!”
不过,董润随即就缓了口气“可惜,现在洛阳城已经被张遇控制,那些不明真象的将士被张遇狗贼利用,强攻洛阳,显然不太现实。仅仅依靠我们这些兵马,没有可能拿下洛阳!”
张温道:“只要等陛下康复了,这个误会自然可以消除,到时候,张遇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只要背叛大魏的乱臣贼子,到时候他们定会后悔莫及!”
谢安淡淡的道:“若大将军信任安,安可不费一兵一卒,不仅能夺回洛阳城,而且还可以将张遇擒住!”
张温激动的道:“此言当真?”
“当然不是戏言!”谢安反问道“车骑将军看安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吗?”
董润经过短暂的激动,随即平静了下来“安石先生有何妙计~”
谢安摆摆手道:“妙计不敢当,其实很简单只要将张遇投靠晋朝的消息以箭书的形式,射进洛阳城内,洛阳城必军心大乱,张遇将不战自溃!王修既然已经策反了张遇,那么身上肯定有张遇向晋朝投降的书信。只要得到这封信,谁忠谁奸不辩自明!”
“可是,那个王修可是一个罕见的硬骨头!”张温道:“打成那个样子,铁人也受不了。可是他却不吐半字!”
谢安哈哈大笑道:“王修有安去劝说,凭安石与王仲祖的关系,王修此子必定卖自己一个面子。”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谢安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和冉氏已经有了难解的纠缠,也已经陷入了魏国的权力争夺战。既然无法抽身事外,谢安就决定,自己一定要成为胜利的那一方。至于张遇,谢安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就算是他不出手,张遇也活不了多长时间。
或许不用等冉明回来对付他,冉智也不会放弃这个张遇。就算二人都顾不上张遇,那个哑巴张平,也不会任张遇好好的活着。连王修的一举一动,都能掌握,要说冉闵在张遇身边没有留下后手,说什么谢安也不相信!
谢安让张平把地牢内的看守请出牢外,此时牢内只剩下谢安与王修。没有人知道谢安跟王修说了什么,反正只知道谢安大约一刻钟后走出牢外。
谢安向张平要了王修的赦免令,在得到董润、张温点头同意后,谢安交给了王修藏匿张遇向晋朝的效忠信地点。
张平赶紧派人去取这封信。
信取来以后,谢安没有看,拿着信望着董润和张温道:“剩下的事情,不用安石细说了吧!”
董润大喜,拿着信让军中文书挑选重要的部分抄录上百份。张温、董润直接带着越骑营五千士卒向洛阳强行军。
攻城,向来都是守城的占很大便宜,城池越高大,越坚固,守城的损失越小,战绩最大。反之,攻城一方也会损失惨重。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城池被包围,援军断绝,粮食耗尽,城池总有破的那一天。就算冉魏在历史上,冉闵被杀,邺城苦守百日,燕军久攻不下。然而长水校尉马顾见邺城外有援军,内无粮草,生路欲绝,就献城向燕国投降了。
此时的洛阳外城城郭南明门,在隋唐时期更名为定鼎门。南明门的城门楼上,张遇望着董润所部稀稀拉拉数千骑兵,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道:“董润难道想依靠这点骑兵攻破洛阳城?”
在洛阳城,冉闵为了南下攻晋,作为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洛阳城中储存了足够十万大军一年消耗的粮草。以张遇所部那些叛军以及不明真象的魏军士卒,洛阳城内的粮食即使吃到变质,也吃不完。
乐弘调笑道:“或许董润是疯了,他妄想着依靠骑兵长出翅膀,飞进洛阳城!”
张遇周围的将领听到乐弘的话笑成一团。
“董润小儿,汝欲前来送死否?”张遇嚣张的吼道:“老子成全你这个**。放箭,给我射死这个败类!”
董润不为所动,冷默的看着如同小丑一般的张遇,那模样就像是看着一个死人。
董润大喝道:“越骑校尉李应听令!”
“末将在!”李应抱拳应诺!
“按计划行事。”董润道:“百封箭书,务必准确的射进城内!”
“遵命!”
带着箭书的百名骑卒率先越众而出,分头奔向洛阳城的其他地方。
这个异常现象,让张遇非常困惑。“董润这是在干嘛?谁能知道董润这是要干嘛?”
就在这时,李应也动了,他带着三四百名大嗓门的士卒,冲到城下一箭之外的地方。冲城上的将士喝道:“城上将士们听着!”
三四百大嗓门的骑兵士卒也跟着喊道:“城上的将士们听着!”
李应又道:“大晋康皇太后明鉴,前岁因冉逆欺骗,离间遇与仁祖,陷遇与绝境!”
三四百大嗓门的骑兵士卒也跟着大喊道:“康皇太后明鉴……陷遇与绝境”
仅仅听了一个开头,张遇脸色大变。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在这时,李应又吼道:“时值遇入绝境,无以自解,不得不委身从贼,至今每一思及,恨痛交并,故志今属,初闻天使驾临,遇不胜感激。特经天使向康皇太后疏解,借表心迹,以山河阻隔音信等由,恂恨事也。”
张遇听到这里,再也听不下去了。如果再让李应这般喊下去,糊弄的这帮魏军士卒,马上就会跟他翻脸。要知道张遇虽然可以控制领兵将士,可是控制不了那些基层军官和冉闵的铁杆心腹嫡系士卒。
张遇疯狂的吼道:“攻击,攻击,杀掉这帮**!”
就在这时,一名守城门的老卒悄悄向一个年轻的士卒问道:“三娃儿,听说你读过书!”
“认得一些字儿!”
“那你知道城下这帮人说的是什么东西吗?”
三娃儿疑惑道:“这应该是一封乞降信。”
看着老卒不解,三娃儿解释道:“老叔,正面的越骑军士卒说的是骠骑将军向晋朝投降了,他想斩下陛下的脑袋向什么康皇太后邀功!”
老卒顿时激动起来了“我就说嘛,大将军跟着陛下素来没有反意,怎么会突然反了,原来是张遇这个狗贼,贼喊捉贼啊!”
“老叔!”三娃儿急了“你干嘛!”
老卒正色的道:“为国除贼!”
“或许是越骑军故意扰乱军心呢!”
“屁话,你看张遇狗贼,脸都绿了,这事八九不离十儿!”
老卒还没有站出来,就听见一个都伯模样魏军军官站起来大喝道:“兄弟们,我手上受到一封信,可以证明这封信是张遇向东晋乞降信的手抄件,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
“为国除贼。杀掉张遇!”
“为国除贼,杀掉张遇!”
随着百封箭书陆续射进城内,洛阳城中军心大动。蒋干一看军心可用,就趁机振臂高呼“为国除贼,清除张佞!”一时间,从者甚众。
蒋干没有直接向张遇所部发起进攻,而是带着人解救了射声校尉张艾、折冲将军曹伏朐、石宁等人,解救下来的张艾快速返回射声营驻中。在半个时辰之内,张遇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蒋干等人已经复夺下了射声营、中垒营、步军三营、五营等超过洛阳城守军过半的兵力。
“莫走了张遇,杀掉张遇!”
在箭书入城,蒋干能人串联之后,洛阳城中魏军。除了张遇所部三千心腹兵马,之外的魏军士卒几乎全部反正。即使先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也跟着反正了。
董润已经在箭书中注明“即刻反正,清除张侫,既往不咎,死心不改,格杀勿论。”
张遇那点心腹兵马,跟冉闵的嫡系兵马比起来,那就是小孩与巨汉的差别。况且魏军士卒是满腔怒火,士气高昂。张遇所部根本抵挡不住魏军的反扑。
张遇想突围而出,结果被愤怒的李应捉住,就在李应准备一鞘对张遇一个透心凉的时候,董润拦住了李应“这个贼首,不能让他这么轻易死了!等以后交给陛下处置!”
就在董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平定洛阳之乱时,身在空中向建康飞行的冉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
PS:今天就一更五千,别等了,明天下午看看有没有可能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