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327章恶果
第327章恶果
听到这一条谢艾非常意动,要知道他就算买这批铠甲,也休想瞒过凉国。他必须瞒天过海,就是把其中四成铠甲凉国朝廷。从而瞒下其中的六千重甲,要知道养活六千重甲骑兵,就是谢艾财力的极限了。再说凉国也同样以农税为主、牧税为主,商税非常低。商贾不是挂在贵族名下,就是由士族门人打理,这些人物都有免费特权。凉国朝廷是没有商税收入的。
其实,这点也是冉明与众商贾在晋朝金融战争中的协议。
谢艾听到这话,简直要幸福得晕了过去,每年六万金,对于王谢、顾陆朱张、就算是元气大伤的五宗七望,还有魏国商贾眼中,这都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对于贫穷的凉国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了!
谢艾笑道:“贵国什么时候可以把这批武器送到凉国?”
籍罴道:“这个嘛,肯定要军演之后,六月底黄河水涨时,由水路逆流运到朔州。”
翌日。凉国谢艾购买一万套具装甲的消息,就被有心人的帮助下,传到了代国使节拓拔光的耳朵中。
拓拔光可是坐不住了,要说以前,凉国是与代国相安无事,可是自从魏国和燕国联手坑了一把代国,他们代国就实力大损。这段时间代国可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不仅东面与燕国有领域和牧草的争端,在西线,也与凉国发生不少**。
如果让凉国装备了一万甲骑具装,代国有的受了。要知道凉国的骑兵可是天下闻名,并不比他们拓拔部鲜卑骑兵差。如果他们再装备上这种乌龟壳,代国可就要退避三舍了。
拓拔光手中并没有多少钱,不过不代表他没有公关的手段,谢艾请籍罴在一笑倾国消费。拓拔光就选择了更直接的,他没有别的好东西,可是有美女啊。为了交好魏国,拓拔光可是带了一百多名容貌娇好的鲜卑美女。
这个鲜卑族不仅盛产名将,特别是在五胡乱华,直唐朝年间,鲜卑族出来的名将简直数不胜数。不过,除了名将,还有一项是鲜卑族的特产,那就是俊男美女。
籍罴当晚看到二十名身材高挑金发碧眼的美女,还没有来得及产生男人们应该拥有的想法,籍罴就吓得狼狈而逃。
不是他不是男人,也不是他可以像柳下惠一样,坐怀不乱,而是他实在受不了那种刺鼻的羊疝味。不过他也知道如果不收下这二十名美女,拓拔光绝对会不安心。为了让拓拔光安心的与燕国展开军备竞赛,籍罴还是强忍着欲呕,免强收入了二十名美女。
收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替人家办事。籍罴就在次日与拓拔光会面。
其实,在冉明眼中这种笨重无比的具装甲就是垃圾,不仅移动速度慢,而且还不如魏国原来的重装步兵战斗力强。
就从马种上说,鲜卑马虽然高大,雄壮,可是耐力并不持久,远不如阿拉伯马,重装骑兵并不是什么战马都可以的。这就像是战斗机,制约空战能力的不仅是攻(空空导弹和电子雷达、讯息处理系统),防、隐身性能和气动布局,重要还是发动机。没有良好的发动机,F22也干不过老八。
可是拓拔光不懂啊,他只知道燕国拥有甲骑具装,纵横驰骋,无所睥睨。敌人有的,我们也要有,不然代国就任人宰割了!
拓拔光算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籍罴手中用一万五千匹战马,以每匹战马二十二万钱的价格,换购了四千套甲骑具装。还有六千张弓。不过拓拔光也不忘损公肥私,他用了五千匹战马,换了酒和茶叶。
当拓拔光与魏国签订了契约,慕容楷再也坐不住了。代国凭什么占得先机?不行,燕国不能落在他们拓拔部后面,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买下剩余的甲骑具装。
代国、凉国、燕国争相在魏国购买铠甲和装备,桓温和晋朝(明面上桓温和晋朝不是一要心)各自的代表,也动运手段,与籍罴展开接触。
就在这个军演即使开始的时刻,四国五方代表,为着两万多套具装甲、七万枝枪矛展疯狂的竟争。
和魏国的一片欣欣向荣相比,整个晋朝可以用一片惨淡来形容。冉明的连环打击,开始显现了效果。大量原料被购买走,大量工匠集体迁移北上,这个时候,整个晋朝虽然不至于陷入生产停顿,至少三五年没有恢复的可能。
魏国华夏商盟跟随冉明,并不是对冉明有太多的忠诚,而是冉明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利益。
就像这次华夏商盟抄了晋朝的老底,让晋朝无所产出。这些商贾其实基本上就垄断了晋朝的生计。
所有的垄断行业,就是拥有技术优势,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知不觉间,晋朝市场中涌进大量的旧钱,货源将售尽,哪怕他们有再大的本领,也变不出百姓需要的货物来。
所有的货源几乎都掌握在魏国商贾手中。
“想买布,那好,不过我们不收旧钱,只收魏国永兴宝钱。”
“这个魏国永兴宝钱与旧钱如何兑换?”
“不好意思,永兴宝钱一概不与旧钱兑换,我们魏国又不缺少铜,要那玩意干嘛?”
“可是我们没有永兴宝钱,如何买东西?”
“这个,就是我们爱莫能助的了!如果没有永兴宝钱,可以使用黄金兑换。”
“黄金?这黄金可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
旧钱买不到东西,这就是等于了废物。以往各个朝代,在改朝换代之后,就会把前朝的旧钱收上来,熔掉,重铸新钱。司马炎当时也不知道脑袋里缺了哪一根弦,竟然没有收空市面上的旧钱,重铸新钱。
这样以来,这个巨大的漏洞,让冉明有机可趁。有道是父债子偿,司马炎的债倒是没有让他的儿子偿还可是轮到司马聃还了。
冉明还算是一个厚道人,华夏商盟这次狙击的并没有关系着晋朝的社稷民生的粮食。而是从穿衣、食、各个方面开始着手。短短半个月功夫,
普通百姓倒是好点,因为他们习惯了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虽然他们买不到布匹,丝绸,可是他们一年到头,不见得会添加一件衣服,况且丝绸锦缎,就算平时也不是他们这个层次消费的东西。
但是士族却不一样了,别说没有丝绸、就算是旧衣服,他们穿着也不好意思出门啊。还有他们习惯了使用青州出产的宣纸、喝着仙人醉美酒,使用新型家具。
从简到奢易,从奢到简难。现在再让他们使用蔡候纸或左伯纸写字,那种粗糙的纸,让他们看着就闹心。特别是喝习惯了仙人醉,再喝其他酒,简直是没有办法入口。
三天两天倒是可以承受,时间长了他们就受不了了。用黄金兑换永兴宝钱,可是这个兑换比例却非常离谱,一金只等于一千永兴宝钱,可以兑换后的宣纸每刀的价格堪比黄金,就连丝绸也翻了十几番,想穿丝绸,这不是穿衣服,而是穿黄金。
作为士族子弟,他们本来就是特权人物,现在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没有满足,他们岂不闹腾?直至后有士子结伴,声讨各城中商铺之时,事情才渐渐闹大,人家商贾也有理由啊,你们晋朝商路沿途关卡重重,每过一县,就要征收十几次税,就是一纸运到江南,就是高达数百次盘剥。
商贾把涨价的原因说出来,这其实是半真半假,晋朝官员私设关卡的现象有,不过他们也知道杀鸡取卵的害处,也不会把商人逼死,利益虽然少点,可是还够他们赚的。可是清流士子,双手不沾阳春水,根本不懂里面的道道,不过他们确实看到过商贾被官府盘剥的现象。
什么是清流,其实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例如那个讲港人自治的东西。就这样,他们的声讨对象对准了官府,由官府对准了朝廷。声讨声音越来越大,就差指着司马聃骂娘了。不要小看士族的无耻和他们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本事。
所有的士族子弟不是没有明白,他们也有人清楚这是冉明搞得鬼,知道又怎么样?你总不能明抢。冉明是魏国王爷,他们的这些必需品收益如何,根本影响不到人家冉明,大不了冉明不做他们的生意。那些晋朝没有生意的王爷们也不照样活得滋润吗?
得罪冉明,对于他们来说得不偿失。如果得罪冉明,甚至影响他们的名誉。作为清流,必须要有自己的风骨,怎么样才能体现风骨呢?最好、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不畏强权。就像大明朝,反对皇帝的决定,会被认为有气节。结果造成明朝的官,与皇帝没有一心的。这样下来,皇帝不得不信任宦官,以太监抵抗朝臣。
清流名士们的想象力非常惊人。“哎,你们知道这商贾是为何要涨价吗?”
“这个事情倒是知道啊,不是那些卑贱的商贾,为了一已私利,为了前程前去投奔魏国了,现在我们晋朝连一官匠都没有了。甚至连一盏铜浊台都造不出来了?”
“那你清楚晋朝工匠因何而离开晋朝吗?”聪明士子故作神秘的样子,朗声道:“众所周知,冉明独爱熟女,天下间还有比褚蒜子更熟的女人吗?”
”慎言,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知道了!”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特别是在没有娱乐活动的古代,像这种花边八卦新闻,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
什么冉明因爱生恨,求爱不成,运用手中的资源,惩罚太后。不过他们编故事的本领倒是很强,至少这事让他们编得有鼻子有眼。
就这样,各地陆续发现士族子弟跑到官府**的事件,而且这种事情愈演愈烈。当地的地方官也傻眼了,要是普通老百姓这样闹,他们不介意杀鸡儆猴,**萧晓。可是这些士族子弟却不同了,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别说杀了,就是得罪一个,他们的官也干到头了。
安抚又无法安抚不下去,抓又不敢抓,这些地方官无奈之下,就把这事直接上报。
褚蒜子得到下面起火的消息,这才明白冉明的真正用意。褚蒜子道:“诸位现在天下动荡不安,物价飞涨,有何应对之策?”
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这事是怎么造成的,就是人家冉明搞得鬼。知道又怎么样?仔细算来也是褚蒜子的不是,没事你招惹人家干嘛?现在人家报复的手段出来,你接得下来吗?
从建康城大火伏击金奴和铁奴开始,褚蒜子就一直担忧冉明的报复手段,她苦恼不已,寝食不安,她原本以为魏国最多是利用战争的威胁,说实话,如果单单是战争,她褚蒜子并不太担心。因为她眼中的魏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
可惜,任褚蒜子想破脑袋,她也没有想到冉明会如此阴毒。这不仅是打脸,还是动摇晋朝的根基。
褚蒜子此时方寸大乱,朝堂上文武百官也都惶恐不安。褚蒜子的影子虽然损失惨重,倒也没有让她耳目闭塞,至少她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些士子开始在通过此事,在向她**。褚蒜子非常愤恨以。
朝堂上鸦雀无声,突然她看到后面的那些微末小官,看向她的目光,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敬畏。反而有些玩味!
“流言!”褚蒜子想到了那条让她咬牙切齿的流言,这流言让她和冉明弄得不清不白。褚蒜子想了想,终于知道了冉明的厉害。不过,她是一个高傲的女人,自然不会向冉明低头。褚蒜子明白,这条流言不出意外应该是冉明的手笔,目的就是堵上褚蒜子向冉明求情的路。
褚蒜子心里发苦,多少老谋深算的老狐狸,都败在她的手上,可惜这次她注定要失败。无奈之下,褚蒜子想到了最好的计策。与是褚蒜子病了,卧床不起,不能打理朝政。
当家作主的人倒下来,只有让司马聃。
司马聃虽然年龄小,可是朝中还有有明白人啊。尚书令王述就告诉司马聃“陛下,有道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此事乃因胶东王生策划并实施的,要想解决此事,必须让他出面!
司马聃道:“老大人的意思是让朕去求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