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300章安石北上见闻录(二)
第300章安石北上见闻录(二)
“人离乡贱,不知伯求兄为何要执意离开兰陵,难道仅仅以为是担心被土匪袭劫吗?”谢安听到连兰陵萧氏都背井离乡,心中很不是滋味。虽然他只身北上,可是对晋朝的那份情感,却是不易割舍的。
士族现在在晋朝已经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安全感。这点倒真正出乎谢安的意料了。
其实,士族也分三六九等。在一等豪门拥有如今的风光背后,都是一部部小士族和寒门的血泪史。这也不能怪谢安,他们陈郡谢氏在东晋可是和琅琊王氏、司马氏并列第一等的豪门,不管是寻常贪官污吏、还是豪强恶霸,他们都不敢去触谢氏的霉头。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实谢安并不知道这里面的龌龊和肮脏。
“谁道不是呢?!”接着,萧竟深深叹了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能活下去,谁愿意离乡呢。”
萧竟道出了他的故事。
晋朝在每年的七月份(农历)都会评定户品。兰陵萧氏虽然是士族,却不过是末等士族,原本萧竟之父,曾做过十二年的县令,位列六品户品。萧父如今已经病故,整个萧氏萧竟这一支,却无一人做官。萧竟之父给萧竟留下五十倾上好的水田,十余倾旱田,这六千余亩田产,没有了萧父的庇护,顿时成了萧氏宗族和当地官府眼中的美食。
去年编户品时,萧竟没有被评上户品,所以他就成了和寒门一样的白身。没有士族的特权,萧竟就失去了免除杂役和荫户之权。萧竟原本有一百余户萌户全部被剥夺,而他也被征加了四十天的杂役。萧竟是一个含着金勺子长大的孩子。身子骨非常弱,为了侵占萧氏的田产,官府对萧竟百般刁难。仅仅服了三天徭役,就让萧竟吃不消了。
萧竟很自然的想到了拿钱赎买自己的徭役,可是官府却不同意。原本寻常人家如果不愿意服四十天的劳役,最多花个十余万钱而已,可是想田都想疯了的官府,这下狮子大开口,问萧竟要三千万钱。
三千万钱,在谢安眼中,不过是一笔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钱了,可是在萧竟这种小士族眼中,却是一笔巨资。
为了让自己免除这非人的折磨,萧竟咬牙把家中的活钱都拿了出来。总算免除了这一道灾难。狼吃小羊何愁找不到借口,没有占到萧竟的田产,官府一计不成又生出一计。兰陵有一支凶狠的匪徒,他们占山为王,依靠抢劫过往百姓为生。这支匪徒挟持了萧竟唯一年仅三岁的儿子,勒索巨额钱财。
萧竟无奈之下,只好报官。他原本就不知道自己就是官府匪徒联合算计的对象,官府自然拿不到匪徒,而如此再三,匪徒更加把赎金增加到万金。萧竟不忍看到儿子被害死,只好忍痛卖掉二十倾田,总算赎回了儿子。
一个忠心的仆人无意间发现劫匪自由出入县衙,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萧竟。萧竟作为一个读书人,脑袋不傻,很自然的把这一连串的事件联想起来,自然发现其中的猫腻。他不愿意再过担心受怕的日子,只把便卖家产,举家逃往魏国。
谢安听到这些隐秘,肺都快气炸了。谢安不担心流民向魏国逃往,必竟当时生产力有限,土地只能够养活那么多人,这些没有田地可种,无事可做的流民,已经成为晋朝动摇不稳的主要因素。可是士族不同,士族才是晋朝的中坚力量。
还没有等到谢安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听到周围唏嘘一片。原本萧竟的遭遇并不是唯一的特例,在帐篷内就餐的三十来名儒士,还有三人和萧竟差不多的遭遇。
“难道天亡大晋不成?”谢安感慨道。
萧竟淡淡的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晋朝以我等士人为刍狗,这就是取死之道。”
一个年老的儒士道:“多亏魏国皇帝陛下如此善待我等士人。不然,我等也无活路!”
谢安深以为然,作为读书人的身份,在魏国谢安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哪怕是救济,他们士人也享受了泥腿子没有享受到的待遇。吃得比百姓好,还有桌子和凳子可以做。不怕锦上添花,就怕雪中送炭。正是因为冉闵的这些善待士人的政策,所以才更容易引起士人的效忠。哪怕他们这些士人都是不入流的小士族,谁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发达?
河东最大的士族卫氏,发家始祖卫青还是马奴出身呢。卫青没有发达之前,谁能想到卫青为成为大将军,卫氏为成为河东第一大族?
虽然太多感慨,这是这些士人流落之此显然是吃了不少苦,除了个别还能保持士人的风度,其他人则是斯文扫地,吃象不雅。谢安看到他们都吃得非常开心的样子,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慢慢放进嘴里。
“嗯!”谢安轻轻咀嚼后,眼中一亮,赞道:“香脆可口,味道甜美,不错,不错。”
萧竟也笑道:“竟猜测这些伙夫肯定不是一般人,这份手艺,恐怕各大酒楼会争相拉拢。”
谢安叹了口气道:“这等做法居然和建康城的望月楼有相似之处!”
“哦!”萧竟露出陶醉的表情,显然很是享受这种美味。道:“肥而不腻,烂而不散,爽滑可口,想不到如此不起眼的一片肉竟然能够做出如此美味来,了不起,了不起啊!”
如果冉明在这里一定会笑掉大牙,其实这些伙夫的水平根本不值一提,如果硬要说,也仅仅是后世街边小摊上的水平。可是这炒菜的方式是在北宋以后才盛行起来的,在北宋之前,人们做菜,无非是三样,一蒸二煮三烤。望月楼就是率先使用了炒菜,这才在东晋成为最豪华的酒楼。
自从冉明弄出了炒菜之法,在魏国几乎很快就风靡一时。谢安吃过饭,一个衙役又提来一大壶茶水。谢安早已从冉明那里得知魏国的炒茶,在东晋也不是没有卖炒茶的,可是那个东西价格出奇的贵,一般人喝不起。
这些小士族和寒门出身的士子哪里见过清茶,喝着清茶也发出不绝的赞叹声。萧竟道:“这茶莫非就是皇宫出来的御茶?”
谢安知道真正的情况,自然是笑而不语。
魏国政府对待士人待遇虽然比百姓好点,可是也有限度,多了一道最不值钱的回锅肉,一碗廉价的炒茶,让这些士人都感动莫名。
谢安也在疑惑,如果大张旗鼓,又是免费发放饭菜,又是低息贷记,这魏国朝廷到底是多少钱?
其实不然,魏国不穷,至少冉闵不穷。他们只是缺少物资而已。西晋灭亡时,刘氏匈奴洗劫了洛阳,也就是说西晋的财富,特别是金银贵重物品,几乎八成都到了匈奴刘氏手中,而刘氏匈奴又亡在石勒手中。这样,刘氏匈奴横征暴敛所弄来的钱财,自然便宜了石勒。石虎是一个暴君,对北方汉人百姓的压榨,几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石虎穷其一生,横征暴敛所弄来的钱财自然便宜了冉闵。
和历史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略不一样,冉闵是搞民族独立战争,所有后赵国的权贵,被一扫而空。他们的所敛的钱财,不能像后世一样存在银行内,也不能转移到国外,大部分都放在家中。即使再怎么挥霍,也出不了魏国。从西晋灭亡,到后赵灭亡这四五十年中,这大量的财富都到了冉闵手中。
他有钱,非常有钱,这个钱财,很难统计出来到底有多少。金银铜为主的钱财,又不想纸币会被战火烧掉,黄金、白银和铜,再怎么烧,也不可能蒸发。所以魏国就好像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凭借着从中国劫掠的庞大金银储备,在发展经济时,就有了腾飞的力量。
冉闵在发展地方经济时,特别是吸引流民百姓这项政治举动上,所需要的钱财,都是吃石虎
留下的老本。这些钱财,是通过冉明的华夏商盟,从东晋买来的物资,或者是自己造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对燕国、代国和秦国的战争收益。
也有一方面就是取自大海,自从冉明从青州沿海里弄出鱼虾、海带等食物,魏国就开始盛行海产品。
数千年没有开发过的大海,里面拥有无尽的财富。自然都便宜了开创者冉闵。
这些问题谢安不可能知道,事实上除了冉明,谁也不知道魏国到底有多少财力。如果真的没有钱,冉明还有一个金手指,提前发掘魏国的金矿。可是冉闵并没有这么做,足可见冉闵现在还有余力。
吃过饭,喝了茶,三十多个儒士在一起吹了会牛,也就是清谈。作为清谈高手,谢安同样大放异彩,萧竟也表现不俗,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大魏善待士人,必得天下。”
这时,帐篷外面响起了铜锣声。那些大嗓门的衙役高喝道:“吃过午饭的人,抓紧时间过来集合,把你们吃饭用的餐盒,扔到指定地点。”
纸质餐盒是可以回收使用的,而且卫生。如果使用普通的瓷器碗碟,天知道会不会出现传染病?
吃饱了饭,这些原本精神涣散的百姓,人人脸上都带上笑容,精神都好了很多,久违的力量,也出现在自己身上,他们出了饭铺,平场上,各人各家的物什,还是原地不动,翻都没人翻一下。
“喝完粥的父老,全部跟我走,登记,检查是否怀有疫病。”
谢安看着历城的这一切作为,感慨道:“陛下真乃贤君也,尧、舜也不过如此,人人有食可吃,有田可种,真乃大同也!”
萧竟道“兄台谈吐不俗,见识过人,没有请教。”
谢安淡淡的道:“吾乃石安,字子安上虞人!”
萧竟又道:“不知兄台有何打算?”
谢安笑了笑道:“伯求兄莫非有了出处?”
萧竟道:“刚才历城令薛曦在言谈中有理征辟竟为历城主薄,负责主持春耕事宜。”
主薄和县丞、县令是一个县的三巨头,就好像后世的常务副县长,官虽然不算大,可是权力不小。
谢安道:“那恭喜伯求兄了!伯求兄可以大展身手了。”
萧竟很是满意,必竟在东晋他只是一个任人宰割的软柿子,现在则是成为官吏,可不要小看这个主薄之职,是九品官,在东晋可以得到十倾名税的田产。十倾千亩,足够萧竟一家衣食无忧了。
萧竟则好奇的道:“不知安石准备去哪里高就?”
谢安道:“吾还没有拿定主意,不过。。。。。。准备去邺城看看。到时候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