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冉闵谢安王羲之 > 第273章圣王猛论政(上)
第273章王猛论政
“公子,此事还是交给老奴处理吧!”徐满仓一看冉明这样子肯定没有操持过家业,如果任由他胡闹下去,恐怕这点来之不易的家业也会败光!冉明败光家业徐满仓原本不必担心,可是他现在将会是谢氏的姑爷,他岂能看着谢道韫将来过门,食衣皆没有着落。徐满仓本是谢氏精明能干的管事,安抚百姓,收租要债,那是手到擒来。无奈之下,他只好挺身而出。
冉明处理这事并没有经验,本着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员处理的心思,冉明只好授权给徐满仓,封他是田庄管事。
徐满仓倒是经验丰富,三言两语倒把这些激愤的佃户安抚了下来。
冉明感觉无趣,带着麒麟卫四处随便看看。这里是幕府山的东北角,北临长江。冉明自从来到建康还没有好好看过这里的风景。就在这个佃户村口,冉明非常奇怪的道:“那里怎么会有一座庙,走过去看看。”
这座庙能吸引冉明的注意,主要是因这他与众不同,仅有一座大殿,没有偏殿和院墙的庙宇。这座庙宇和寻常佛寺或道观的富丽堂黄不明,显得很寒酸。
这座庙也没有庙祝,不过庙前的路修得很平整,甚至比官道还要好得多。冉明发现这座孤零零的庙,香火倒也旺盛。远远的,冉明就闻到了香味。
进入这孤零零的大殿,冉明首先看到了这大殿里摆放的各种祭品,还有堆满沉厚的香灰的香坛。这里面只供着一座神像,似乎是一尊身穿金甲,右手按在腰间宝剑的柄上,左手拿着一本书的大将军,可是这个大将军似乎满脸悲愤。似乎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你们是谁?也是来拜祭将军的吗?”
冉明猛然回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殿的角落里居然出现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小女孩身上的衣服也是补钉摞补钉,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身上穿的衣服太少,小女孩脸冻得通红!
冉明回头,蹲下问道:“这是什么庙,供奉的是谁?”
“这里是将军庙,供奉的当然是将军!”小女孩天真的笑道。
冉明叹息一声,小女孩太小,肯定也问不出什么来。突然,冉明的目光落在神像的案上,沉积的香灰隐约掩盖着许多字,冉明轻轻拂去香灰,露出了一首小诗:“二十四载苦蹉跎,闻鸡起舞志复国。同甘共苦驻泗口,戎狄毒流耻怎雪。苟安江南求田舍,故国繁华何人说,将军不愿庸碌死,中流击楫如大河。。。”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冉明脑袋中飞快的搜索这些记忆,很快一个人物就和这庙中的神像对上了号。那就是祖逖。
永嘉五年洛阳被刘聪、石勒、刘曜王弥等人攻克,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于淮泗。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祖逖上书司马睿,请求北伐。司马睿为偏安东南,根本无意北伐,封祖逖为建威将军。象征性的给了他一千人的粮晌,三千匹布帛以充军费,更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祖逖收复豫州之后,独力抗击后赵,然而作为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的司马氏朝廷看到听说祖逖在河南深得民心,屡建战功,怕将来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派人夺祖逖之权。一代北伐名将忧愤而死。北伐最终胎于复终,祖逖守了六年之久的黄河之南大部分地区迅速丢失!
冉明虽然不信鬼神,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是对于民族英雄,他还是尊敬的。看到这座将军庙居然如此寒酸,感觉心中愤怒。
冉明道:“祖逖为我华夏豪杰,挥军北伐,意图收复中土,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此等人物,正该受天下祭祀,孤佩服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当上书天子,封其为神……”
此言一出,周围出现一大片哭声“多谢殿下,殿下高义!”
“这是怎么回事?”冉明不解的道。
徐满仓低声对冉明道:“这些佃户,大部分都是祖车骑部曲的后裔!”
冉明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事实上祖逖北伐的主力除了他的一百多部曲家丁,其他的都是各小的流民帅,也可以称为乞活军。祖逖死后,祖约又脑袋进水和苏峻一道参加叛乱,结果落得抄家灭族。可是这些流民感激祖逖的恩义,多年不忘,哪怕是在建康勉强不至于饿死,还从口里省,肚子攒,为祖逖建立祠堂。
整个村子一千多口人,几乎没有一人的衣服不是补钉摞补钉,可是他们却用昂贵的金漆、铸铜为祖逖造神像。整个村子里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最好的房子居然是祖逖的将军庙。
冉明对众人的忠心非常感动,他反正也不缺少钱粮,就对众人道:“孤最敬重义士,诸位所为,乃忠义典范。孤决定了,尔等田租从今后往后每亩每年只收一斗,永不加赋!”
“东主高义!”
冉明心中的疑团也解开了,怪不得他从彭长河身上感受到了只有沙场悍卒才有的气势。要知道祖逖北伐和殷浩、谢尚北伐不同,那时匈奴汉国正处于强盛时期,战斗力非常强,特别是石勒的部队,比鲜卑人还要猛三分,这些人都没有把祖逖从中原赶走,可想而知,祖逖的部队战斗力是何等的强悍。哪怕比不上冉闵的嫡系部队,估计也差不了多少。这些人跟着祖逖在北方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哪怕是老了,手里的本事,恐怕也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只要收复这些人的忠心,冉明就可以在东晋暗地里拉起一支部队。
想到这里,冉明又大买人心。“士稚公乃不世豪杰,将军也太过寒酸,于士稚公的身份不符合。这庙必须扩建!”
“满仓!”
“老奴在!”
“这事就交给你负责了,把将军扩建至三十亩,不五十亩,最少要五进院落,立碑刻石,将士稚公的丰公伟绩,如实的记录下来。除了士稚公,这座将军庙还要供奉上那些跟随士稚公一起北伐的英烈,他们为华夏而死,死后当受万世香火!”冉明正色道:“扩建将军庙所有钱粮从府中支取,孤就一个要求,必须把将军庙建得大气,要钱孤给钱,要人孤给钱,要人孤给你人,这件事必须办好!”
“多谢东主!”这时彭长河哭泣起来,哽咽道:“东主恩德,长河无以为报,来世必结草衔环,作牛作马为,以报东主之恩!”
冉明离开了将军,缓步登上子矶头,举目远望,江天一色,风景如画。心中感慨万端。幕府山就是因为东晋初,王导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在此建立幕府。所以此处也就被称为幕府山,而山下的万倾良田,都被司马睿赐给了王导。自古以来,幕府山燕子矶附近不但是大江南北的交通渡口,也是古金陵防御江北的战略屏障和军事要道。
但是晋朝非常奇葩,桓温因功灭蜀,因为功高盖主被朝廷忌惮,百般打压。桓温欲反证据说来也可笑,一次桓温在路过王敦的坟前时,说“可人,可人”!也被当做有篡逆之心的证据。其逻辑理论也很可笑:因为王敦曾经作乱,桓温夸王敦,那么桓温自己一定是想效法王敦。这不过是妄加揣测而已。事实上,桓温心里并瞧不起王敦。桓温有自己的偶像,就是当年的名将刘琨。
由于桓温是太尉,名义上可以节制天下兵马,为了防止桓温叛逆,晋朝为了防止桓温的军队在建康城外出现,宁愿废弃此处天然隘口。
连长江防线都弃之不用,晋朝要是不灭亡就没有天理了。这和北宋保持着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结果完颜宗峻这个野蛮的**,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番乱拳,活活打死以仁义称著的北宋。
自毁长城,冉明还是乐于看到晋朝这么做的,这样以来,将来魏国统一天下肯定要容易得多!
游玩了一天,冉明回到府中,便闭门不出。通过一天的查看,他感觉自己确实忽略了很多东西,他原本想利用自己千年知识,科技强国。事实上这一点并不能走通,无论宋、还是明,都是以文明灭亡在野蛮手中,北宋的科技水平,远远超过女真人,南宋也远超蒙古人,更不用说,明朝的科技实力,更远超满人。科技再强,武器在先进,那种近呼愚蠢的保守思想,仍是灭亡的根源。要想改变汉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尴尬地位,只有从思想意识行态上着手。他想从精神上改变汉人的意识行态,一直没有找到方法。
通过今天的观察,冉明找到办法。
古代人封建迷信,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树立神灵,造神,制造出卫青,霍去病等这些出塞千里,灭国擒王,大名流传后世的名将,也要把班定远、陈汤,祖逖,刘琨,甚至于像弦高这样,地位卑贱,却热爱国家的商人。
冉明首先要在这个时期提出民族意识,
冉明要修书,写一本《圣贤论》把古往今来,热爱国家,热爱民族,为了民族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统统列为圣贤,相对的把他们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民族,为了一句良臣择木而栖的“良臣”打成奸倭。特别是为了自己的融华富贵,投靠石勒,建立后赵的后赵大功臣张宾,就是魏晋时期,头号大汉奸!
以冉明的水平,要想写出这么一本书来,相对来说其中的难度肯定巨大。不过正好,明年启明书院就可以投入使用,他可以借助招募而来的人才,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冉明自己躲起来只是把《圣贤论》和《奸佞论》的编辑规则弄出来,当然编书也不是乱编,必须借助于大量的事实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同时,为了真正防止那些断章取义的腐儒反对,冉明决定把标点符号直接从后世剽窃过来!
想想,这些冉明就欣喜不已,这个时候,突然门外杜聪有节奏的敲门声。
冉明起身打开门,杜聪躬行礼,恭敬的打着手势:“主上,胶东国相有紧急事传书!”
冉明接过书信,这封信是按照冉明的习惯,用通俗的白话文所写,开头第一件事就是禀告胶东国近来的发展情况,然后就是说自己的对魏国发展的意见!
“好家伙终于来了!”冉明自从王猛跟随自己以来,从来都王猛都是毫无保留的信任,胶东国大事小事,一概交给他处理,就是希望王猛能像历史上那样,短短几年的时间,让前秦成为北方的霸主。现在冉闵魏国称霸北方的前提条件基本上做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稳固胜利果实的问题。
PS:根据网友意见,忽略一些情节。直接进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