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iah接着开口,“梁牧说你刚回国还没有站稳脚跟,在国外拿了诺奖回去却迟迟没有建树容易被人诟病,因此把这个一作给了你,我以为你知道。”
姜听大为感动,道了声谢,“我不知道。”
每一个研究项目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有的项目甚至开展五六年都没有取得成果,这是正常现象,因此姜听这半年来没有什么产出也不着急。
但是她就这样坐在了研究所副所长的位置上,所内不满的研究员不少。
她知道有人会在暗中说她德不配位,在国外能拿奖,回国后就江郎才尽了。不过她没有怎么在意,自己的能力自己清楚。
没想到梁牧和Jeremiah考虑到了这一点,将一个经过三年半才完成的研究项目的成果按在了她的头上。
Jeremiah地道的伦敦口音继续传来,“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这个研究你付出的不比梁牧少。不过......你们现在手里这个关于细胞的研究项目一作可要给梁牧了,不然他回来也不好交差。”
姜听立刻答,“应该的,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Jeremiah看了一下时间,“八点四十了,九点整诺奖官方会公布,你可以发微博宣传一下。”
姜听应下,挂了电话之后拿平板看医学界最近一年的去研究成果,被提名的大概有多少,得诺奖的概率大不大。
诺奖没有规定一个人只能得一次,因此她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怎么了?”商霆聿问。
姜听双眸死死的盯着平板,“梁牧把机器人手术的那个项目一作让给我了,我看看得奖的概率。”
“让?”商霆聿眉骨轻抬,眉峰微耸,显然对这个说法不满意。
姜听点头,“嗯,瑞士的研究所是他的主场,他不点头,这个一作不会到我身上。”
“你不也把现在手里这个项目的一作给他了么?”商霆聿其实不愿姜听和梁牧接触太多,但一想到姜听在出去玩的那一段时间里梁牧帮他说过好话,也就不这么在意了。
姜听沉思片刻,“这个项目的研究是两个研究所技术方面的合作,严格来说牵头人是Jeremiah,只是他年龄大了,名誉钱财都不缺,所以把机会让给我们了。”
在研究所工作这么久,姜听早已看透了研究所里的这套生存法则。很多年轻的研究员稍微出点成绩,就会被导师抢走一作,甚至连二作都保不住,甚至还有人连署名权都没有。导师的权利很大,可以卡研究经费,研究项目,所以很多人不得不从。
姜听比较幸运,遇到了Jeremiah这么一位好导师,关键时刻会帮她。
这一年内医疗界的研究项目不少,被诺奖医学奖提名的有七个,研究内容设计到各个科室,得奖的概率不低。
京市时间凌晨一点整,瑞士时间早上九点。诺奖的官方网站公布了被提名的项目,其中机器人手术项目排在了医学奖被提名的榜首。
商霆聿把手机推给姜听看,“发微博。”
“凌晨一点,发微博不好吧?”姜听打了哈欠。
商霆聿指着她手机上刷评论的网友,“双喜临门的好事,怎么能不发微博。”
姜听开始编辑微博,随口说道,“我看你就是故意的,看着热度要降了,再往上推一把。”
商霆聿和姜听结婚的话题顶多在微博上待一两天就会降下去,但是被诺奖提名可不一样。
国内获得诺奖的人本就不多,获得诺奖医学奖的人更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