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听闻李定国要断他的粮道后,多尔衮有点懵。
他拍了下脑袋问范、洪二人:“两位先生刚才说李定国要断本王的粮道?”
“对,”范文程率先说道:“石廷柱南下以战养战,可以不需要粮道,但是咱们不行。李定国深知此理,所以派兵去断咱们的粮道,迫使我军撤退。”
“断本王的粮道?”多尔衮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是不爽地说道:“就凭他也能断了本王的粮道?”
“王爷不信?”范文程问。
“当然不信,”多尔衮回答。
“请问王爷的粮草是从哪里运过来的?”
“从开原运过来。”
“何人承运?”
“蒙古牧民承运。”
“据臣所知,负责运输粮草的蒙古牧民都是部落里的老弱病残。请问王爷他们遇到明军后,有几成胜算?”
“这...”多尔衮沉默了一会,嘴硬道:“本王可以派兵前去支援,保护粮道。”
“那王爷打算派多少兵马?如何保护?”范文程继续问。
“明军派了两千骑兵去断粮道,本王也派两千骑兵保护粮道不就行了?”多尔衮说完这句话之后自已觉得很是不妥,立刻改口道:“容本王想想。”
在古代运输粮草是一门学问。
一般情况是军中有一部分存粮,后续粮草通过粮道源源不断的运过来。
这样既能防止大军辎重过多,也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看护粮草的压力。
(军中粮草需要集中存放,而集中存放就要解决防火、防水和防盗问题,这需要大量的人员。如果粮草过多,负责看管的人员就会多,导致军中非战斗人员激增。)
多尔衮确实能派兵保护运粮队。
可问题是...运粮队不止一支。
草原那么大,前前后后有数支甚至十几支运粮队。
两千骑兵聚在一起只能保护一支运粮队。
分兵保护又会面临兵力分散,遇到明军无力抵抗的问题。
“草原那么大,李定国岂会知道本王的粮道在哪里?”多尔衮反问范文程。
“花儿营一战,李成栋麾下将士成建制投降李定国。那些人虽然不清楚我军粮道的具L位置,但大致位置还是能记住的。”范文程提醒。
“哎!李成栋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狗东西!”多尔衮低声骂了一句。
“本王的粮道确实有被断的风险,但本王可以放弃粮道,像石廷柱一样出兵南下以战养战!”多尔衮还是有些不服气。
“王爷的想法不错,但问题是粮食不够吃。”洪承畴开口说道。
“不够吃?”多尔衮没听懂,“此言何意?”
洪承畴开始解释:“据臣的经验推算,在大凌河堡以东,海州以西这片区域内,位于明军粮道上的城堡只有五座!分别是杜家屯,西平堡,平洋桥堡,吴家坟以及西宁堡!”
“就算这些城堡里塞记了粮食,也只够王爷数万大军吃几天的。等吃完这些粮食,王爷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进攻大凌河堡或者海州继续以战养战,二是无奈退兵!”
“原来...如此!”听完范文程和洪承畴的解释后,多尔衮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先是看向高文贵消失的方向,随后目光落到范,洪二人身上:“两位先生可有对策?”
“对策肯定有,只是需要王爷有所取舍!”范文程说了一句至理名言。。
见多尔衮不语,范文程直接说道:“臣有三策。”
“一是挥师向北,寻找断我军粮道的明军,发现之后立刻剿灭。”
“二是分兵!留一部分兵力继续与李定国对峙,剩下的兵力北上寻找明军踪迹。”
“三是将石廷柱调回,命他北上保护两道!”
听完范文程的三策,多尔衮率先排除第三个办法。
他好不容断了明军的粮道,一旦将石廷柱调回,明军粮道将会重新恢复。
随后他又排除了第一个办法。
挥师北上意味着不再牵制李定国的主力。
到时侯李定国既可以南下攻击石廷柱,也能北上对他进行追击。
连续排除两个选项后,多尔衮只剩下一个选项。
他看似有的选,实则没得选。
“分兵吧,”多尔衮加快了语速,“立刻分兵去追那支明军,务必追上他们,确保我军两道无忧!”
“请王爷择一良将,调遣兵马!”勒克德浑在旁边躬身施礼。
“让谭泰率领四千兵马前去追击!”多尔衮犹豫之后说道,“那支明军只有两千!我军以四千对两千,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谭泰领命后不敢耽误,立刻带着四千骑兵追了上去。
两支骑兵一前一后扑向草原。
谭泰的离开意味着在广宁附近,李定国重新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从数量上看。
李定国有一万八千战兵。
其中骑兵八千,步兵一万。
另外还有大量不在战兵序列的守兵。
这些人可以守城,却无法出城野战。
多尔衮有一万六千战兵,都是骑兵或者骑马的步兵。
李定国很快通过探马得知了多尔衮分兵的消息。
他没有急着出兵,而是等了起来。
一天后的八月初一,多尔衮率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一支运粮队在镇靖堡北面十里的地方遭到“八旗兵”袭击,人员损失惨重,粮草全部被焚。
他的粮道出现了问题!